用本条药方治愈一位胰腺癌病人 打印页面
中华秘方网 www.zhmf5.net 2017-02-14 14:58:30
配方及用法:莪术120克,当归120克,白芥子120克,急性子120克,皮硝250克,海粉250克,大核桃100枚。将以上各味药共煎煮一昼夜后,过滤取药水备用。每日3次,饭前服用,每次服10毫升。
按语:此药方在本地区被民间誉为“天下扶正抗癌第一方”,经多年临床应用,对鼻咽癌、乳腺癌、肝癌、宫颈癌、肺癌、结肠直肠癌、胰腺癌、肾癌、膀胱癌、阴茎癌、前列腺癌、输卵管癌、血癌、甲状腺癌、色痣癌、皮肤癌、食道癌、喉癌等18种癌症均有抑制与根治作用。主要需及早发现,诊断准确,及时治疗,并施以营养食物,活血正气,再进行体育锻炼,练治癌气功,以促使正常细胞的强壮、活跃,从而战胜癌细胞,扶正祛邪,达到本质上根治癌症的效果。
注:原方没有具体的熬制方法,放水多少没有数量规定,用者请自己酌量放水。如果用急火熬制应适当多添些水,用慢火熬应少添些水。总之,放水多少由自己酌量去办。
《中药大辞典》中有关海粉的记述如下:
异名:红海粉(《纲目拾遗》)。
基原:为海兔科动物蓝斑背肛海卵群带。
原动物:蓝斑背肛海兔,又名“海珠”。
全体略成纺锤形,长9~12厘米,色黄褐至青绿;背面和过缘散布青绿或蓝色的斑点,斑点外围有褐色线圈围绕。头颈部明显,有触角2对,前一对粗大,称为头粗角,外侧有一耳状深沟,表面着生树枝状绒毛突起。眼小,黑色,无眼柄,位于嗅角基部的前方两侧。胴部非常膨大,向前后两端削尖。足宽大平滑,前端呈截状,两侧扩张,末端呈短尾状。侧足发达,位于体中部,两侧的前端分离,后端愈合,构成一特殊的腔。本鳃大,呈扇形。有紫汁腺。肛门位于鳃的直后方,呈管状突起。体背面被多数大小不同的突起,长圆锥形,散布于足背边缘的较密,小形,呈触手状;散布于头部和胴部者大形,有多数分歧。
蓝斑背肛海兔
生活于暖海地区。常栖息在潮下带的海藻上,食泥沙、藻类及小型软体动物等。遇刺激时能分泌紫色液体,使海水混浊而借以掩护。产卵时先爬行到海藻或石块等附着物上,然后排出卵群带附于附着物上。卵群带青绿色,细索状如挂面,扭曲呈不规则形。分布在我国东南沿海。厦门附近有大量养殖。
采集:2~3月及9~10月海兔产卵期间,于海中插入竹竿或投入石块等附着物,使产卵于上,收取后晒干。
蓝斑背肛海兔的卵群带
性味:甘咸,寒。
归经:入肺、肝经。
功能主治:清热养阴,软坚消痰。治肺燥喘咳,瘘瘤,瘰疬。
宜忌:《本经逢原》中载,“性寒滑,脾虚人勿食。”
备考:《纲目拾遗》中载,“《虫语》:海珠,生岭南,状如蛞蝓。大如臂,所茹海菜,于海滨浅水吐丝,是为海粉。鲜时或红或绿,随海菜之色而成,或晒晾不得法则黄,有五色者。或曰此物名海珠,母如墨鱼,大三四寸,海人冬养于家,春种之濒湖田中,遍插竹枝,其母上竹枝吐出,是为海粉,乘湿舒展之,始不成结,以点羹汤佳。”
(摘自《中草药大辞典》1931页)
荐方人:广西武鸣县两江中医诊所中医师 韦文宜
引自:《当代中医师灵验奇方真传》
来源:《秘验偏方大成》第4047条
百姓验证:
上海南汇新港镇中学唐新官,男,61岁,门卫。他来信说:“患者朱丹红,家住上海市南汇区新港镇黄华村6组。该病人经上海市中山医院确诊为胰腺癌,已属晚期,最多能活2个月。后经朋友介绍找到我,我抱着试试看的想法,用本条秘方并结合土方(用活蟾蜍20只,去掉内脏,放在锅内煮烂后去掉骨头,用面粉做成黄豆粒大小的丸药,每次吃4粒,每味药隔1小时服用)为其治疗,3天后止痛,半个月就能下床了,1个月后就可以到处走了,2个月后患者康复。原来患者瘦得皮包骨,现在也胖了,又恢复了健康时的体重。此次治疗仅花药费100余元。”
提示:本方经许许多多患者自疗验证,疗效较好,大多数病人得到了缓解或治愈,因此,本方堪称佳效良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