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要被表面症状牵着鼻子走 打印页面
中华秘方网 www.zhmf5.net 2013-07-19 16:28:23
不要被表面症状牵着鼻子走
不要被表面症状牵着鼻子走(上)
“老师的书我看了好几遍了,怎么还是没找到我这个病的调养方法呢?”中里博客和论坛上常常出现这样的提问。如果您拿着西医诊断的病名或者某一局部症状去找,可能确实不容易找到,毕竟中西医是两种不同的体系。
很多人就是被一个病名或者无名的症状所困惑,迷失了调养的方向,不知从何下手,甚至向其投降,无奈地任由发展。
病症固然千变万化,病名也可以无限的增加,但有些东西是固定不变的:
a. 无论什么病,都是发生在我们的身体上;
b.从中医的角度看,身体是一个有机的整体,这个整体最主要的零件是五脏六腑。
通过脏腑互为表里的关系,又可以简化成肝胆,心小肠等六对组合。
六对组合再通过所属经络影响其从属的类别部分,比如肝主筋,肾主骨。
c. 血气是身体的能量系统,通过十四条经络(五脏六腑本经+任脉督脉)主干道,维持推动着五脏六腑和身体其他部分的运转。
基于以上三点,绝大多数慢性病都可以从五脏六腑和经络血气的角度进行论治。整体思辨,化繁为简正是中医的论治方法。
那么,如何把千变万化的症状,无可名状的不适感觉归类到五脏六腑和血气经络呢?提供三条思路:
1. 倒推法。
就是将症状用推论的方法,一步一步归类到五脏和血气。比如有的女士月经迟,量少,甚至闭经。这最容易想到的原因是血气不足,而脾胃是化生血气的源头,所以可以推论到脾虚。健脾胃就是主要思路,
再比如油脂性脱发,油脂从头皮渗出,污染了发根,所以头发脱落。这说明是油脂代谢出了问题,而油脂代谢是由胆汁完成的,胆汁是由肝脏分泌的,所以可考虑从疏肝利胆调治。
再比如常常脚冷足寒。这说明两点:血气不足和血气下行不畅。养血气,引血下行就是思路。
2. 关联法。
一种症状的出现常常不会是单一的,把各种症状联系起来,先照图看看不适感在哪条经络上,再配合社会环境,精神状态,脾气个性,气候变化,生活习惯,饮食习惯一起分析,线索就会越来越清晰,这就是中里说的“学会倾听身体的声音”。
比如头痛,按经络图查找,如果疼痛部位在胆经线路上,那么就可以考虑疏肝利胆;
患有脚气,查看经络图,发现炎症部位正是胃经末端,说明胃经气血湿浊盛,以致渗出来滋生了病菌,健脾胃,除湿浊可作为思路。
推腹时发现某处有节点痛点,查找经络图,发现是在脾经上,在耐心揉散的同时,应该配合脾经腿上部分的按摩,帮助打通瘀滞。
怕冷,爱喝热水显然是虚寒体质,脾胃也虚寒;
脾气暴躁,喜欢熬夜容易肝火旺;
爱操心,心事重,胸闷通常会心包经不通畅;
天气一冷就感冒,说明阳虚不能御寒,养血气是关键;
爱看色情图片,手淫会导致肾虚;
肥肉越来越多,肌肉越来越少,可能脾虚(脾主肉);
面色红舌质绛红说明心火盛;
咳嗽气短,可能是肺热及肾不纳气,泄肺补肾就是思路;
患有鼻炎,正如中里老师所说“鼻炎不能怪鼻子”,跳开鼻子看问题就容易找到答案。比如您还怕冷,说明寒气重,蕴积在肺,所以总流鼻涕。而“诸寒收引,皆属于肾”(内经),这说明肺部寒气也只是表象,真正的根源在肾气不足。。。。。。
除了当下的不适感觉,身体会提供大量的信号给你,把它们联系起来,答案就会越来越清晰的浮现出来。
细针密缝网友写了一篇“如何倾听身体的声音”可算是关联法的典范了,附于后。
3. 养血清血法。
如果以上两个方案您仍然无法找到调养思路,那么还有这最保险的一招。踏踏实实把血气养足,同时利用推腹法,膀胱经刮痧,取嚏法等简单方法除三浊,使血气变得清洁。
从内部的五脏六腑,骨髓经脉,到外部的皮肤毛发,角质指甲都依赖于血气的润养。有了干净充足的血气,身体这个智慧的机器自然会修补从前的漏洞,而且非常聪明的按着由内而外,由重要到次要的顺序进行。
附加说明。
还有些症状,出现在您自我调养,或增加休息一段时间以后,这很可能是血气增长以后的排病反映,是身体自我修复的结果,在还以前身体的欠账。
血气增长与否可以通过牙龈,嘴唇,指甲月牙,毛发光泽度,耳郭圆润度,面色及其光泽进行判断。《人体使用手册》里有详细的说明。
面对自己不熟悉的疾病名称和不适,就像一个厨师,有人拿来陌生的食材让你烹饪,心里有些茫然是正常的。这时您不要慌,细心地观察,思路自然就渐渐浮现了。
先看它是肉类,禽类还是水产,蔬菜,各类有各类得做法。
再看它的纤维粗细,以考虑火候长短。
再看它气味是否腥臊,决定是否用酒用辣,清蒸还是红烧。
。。。。。。
事情就是这样,如果从复杂的角度看,我们常常会头昏脑涨,迷失在散乱的表面现象里,不知所措。
如果我们从简单的角度看,则往往更容易跳出现象抓住问题的本质。《易传》说:《易》简,而天下之理得矣。说的大概就是这个道理吧!
不要被表面症状牵着鼻子走(中)
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
是以自天佑之,吉无不利。
―――《易经》
医疗仪器检测出来的指标固然有它的参考价值,但这远远不是全部。可在现实之中,我们却常常只听命于冰冷的机器,忘记了自己是个鲜活立体的生命,全然不顾身体发出的信号。即使是很不舒服,觉得不对劲儿,可如果机器指标正常,我们就常常掩耳盗铃的欺骗自己说:一切正常,忍忍就过去了啦。
有一天,机器监测的指标真的不正常了,我们可能又被告知:这是不能治愈的,只能控制,必须终生服药!我们顿时像个闯了祸的孩子,惊恐惶惑,却又不知所措,只好老老实实的服药,这个不敢吃,那个不敢喝,走路吃饭,睡觉做梦都惦记着指标的波动,唯恐进一步发展,生活一片阴霾。
(除了外伤和恶性传染病之外)难道这个不正常的指标是孙猴子,从石头缝里凭空蹦出来的吗?《易经》有云:履霜,坚冰至。。。。。。其所由来者渐矣。意思是说,早上起来见到地上有霜,说明寒冬就快来了。冰冻三尺,是渐渐形成得啊。树叶的枯落,大雁的南飞,昆虫的消失,黄昏的提前。。。。。。每个人都能读懂大自然的语言,感受到天地之气的运转流变。
可是对于自己,我们却总是纠结于几个枯燥的指标,一叶障目,不见泰山!
听听身体的述说吧,每时每刻她都在向你吐露真情:
a.时常口苦:那可能是肝气郁结,(肝胆相表里)至使胆经淤塞,胆汁外溢造成的;
b.觉得口干,咽喉干,喝了水还是干:一般人情绪激动,动了肝火,心火盛,就会口干舌燥。您不激动也觉得干,说明您肝火旺,心火盛。也可能是肾虚,因为肾主水,肾气不足,无力推动水液上行咽喉口腔,所以觉得干,而且心肾不交,心火盛和肾虚常常互为因果。
c.睡得晚,喜欢熬夜,脾气暴躁,说明肝火旺。
d.生闷气,情绪压抑,容易导致肝气郁结
e.皮肤干燥不润:肺主皮(肤)。烟瘾大的人,通常皮肤干枯,这好理解。不抽烟,皮肤也不好,说明肺热而焦,布水到皮肤的能力差。这又通常是肝火旺心火盛,(肝)木(心)火刑(肺)金的结果,想想那句诗“为伊消得人憔悴”,真是木火刑金的最好注脚了。爱美的女士们当有所悟!
f.尿频,尿急,小便难:肾主水,开窍于二阴,肾气不足,所以水道失常。
g.四川重庆人喜欢吃辣,是因为那里夏天闷热潮湿,汗黏在身上发不出来,血液里的湿浊无法借汗排出,所以多食辛辣,借以发汗除湿。现在川菜风行全国,连我所在的上海(这里的人从前很少吃辣),也是火锅麻辣烫到处都是,生意红火,是不是说明现代人躲在空调房里反季节生活,该出汗时不出汗,血气湿浊盛,身体渴望食用辛辣,来借以发汗除湿呢?
h.现代人口味较重,亦有报告称我国居民食盐摄入量普遍偏多,中医认为:咸味入肾。这是不是说明肾气不足,所以身体喜欢咸味,以自补肾气呢?
i.虚胖的人,往往赘肉肥肉多,肌肉却越来越少,脾主肉,脾虚应是其中的原因之一;
j.贪食冷饮寒凉,一方面表明人们虚火旺,燥热难当,身体渴望降温;一方面会导致体内寒湿加重;
k.常看色情电影,有手淫的习惯,性生活过渡,容易导致肾虚;
l.饭后容易腹胀,或者大便不容易成型,常常拉稀,这是脾虚的缘故;
m.心事重,思虑多,心包经容易不通畅,知识分子心脑血管病发病率高正和此有关。
n.吃了不洁食品,别人拉肚子,您却没有。这说明要么您的脾胃极好,要么很差,差到了麻木的地步。
o.嘴唇白淡,说明血气不足。嘴唇颜色深而暗,说明血气混浊。牙龈颜色深暗,也说明血气混浊;
p.头发干枯无光。肾之华在发,说明肾气不足,所以头发干枯没有光华;
q.牙釉容易掉落,露出内部深色部分。肾主骨,(牙)齿乃骨之余。说明肾气不足,牙齿滋养不够,所以变脆易落;有人说那是四环素牙吧,这也许正好说明四环素可能损伤肾气呢;
r.伤口不容易愈合,说明血气营养差,无法很快修复创口,脾胃乃营养化生之源,可能是脾胃不好。
s.身体僵硬,不能做大幅弯曲。肝主筋,肝失疏泄,筋失润养,所以筋的柔韧度变差;
t.血管脆,容易破裂,说明血液营养差,血管濡养不足;或者心主血脉,心包经淤塞,心脏推动血液运转的效率降低,新鲜血液更换率差,血管濡养不足。
u声音嘶哑,说明声带缺少水分润泽,肺主布水,肺热而焦,使肺脏布水能力降低;或者肾气虚,水液升腾不利,到达声带减少;
v.声音厚而不清,表明声带沉淀了杂质,是三浊堆积,血气混浊的原因。
w.脸上逗逗不断长,下面的腿脚却总冰凉。那是上热下寒,血气雍滞难下,虚火旺于上,真阳虚于下,正好引血气下行,引火归元;
x.总是打嗝,却很少放屁。这说明一方面脾胃不好,消化不充分;一方面肠道三浊堆积,气路难通;
y.一喝酒就醉,胡言乱语。酒性热散,刺激心脏加速搏动,心主神,舌为心之苗,说明心脏机能较弱,或心包经不畅,一有负担就心乱神昏,舌头不再灵活;
z.怕冷显然是血气不足,难御寒;怕热表明虚火旺,身体能量加速燃烧,所以热;又怕冷又怕热说明血气既不足,虚火又旺;真正血气丰盈的人,应该是相对来说不怕冷,也不怕热。
。。。。。。 。。。。。。
身体的信号还不够多么?还有太多的没有罗列出来,五脏六腑,四肢百骸,皮肤毛发,甚至一颦一笑都在透露着身体当下的状况,就看你是否乐于倾听,善于读懂了。
如果我们只是针对指标治疗,而不管导致指标失常的深层原因,不调整人体内部整体的环境,任由发展,那很可能按下葫芦起了瓢,顾此失彼。虽救得一时之急,却可能迎来更猛烈的暴风雨!
如果您不再困惑于表面症状,指标数值,而是透过表象找到它们在五脏六腑,血气经络的深层次原因,那么,您离真正的“求医不如求己”就不远了。
接下来要做的就是打开中里的百宝箱,把众多的宝贝分分类,肝郁的咱们就疏肝,肾虚的咱们就补肾,三浊堆积咱们除三浊,因地制宜,有的放矢,标本兼治,身心同调,何愁不能走上健康的大道呢?
不要被表面症状牵着鼻子走(下)
如果您能了解病症不会凭空产生,一定有它的来路,辨明了麻烦的根源在于五脏失调,或者经络淤塞,血气虚弱,或是三浊堆积,接下来自然就是找到得心应手的工具,兵来将挡,水来土囤,外治其标,内治其本了。
子曰: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适合的就是最好的,每个人都有自己的倚天剑和屠龙刀。
我们就把中医的百宝箱分分类,找找看:
a.调情志,静心安神类
《黄帝内经》说:心者,君主之官也。。。。。。主不明则十二(脏腑)官危,使道闭塞而不通,形乃大伤,以此养生则殃,以为天下者,其宗大危。戒之戒之!意思是说,心就象一国之主,如果昏庸无道,底下的大臣(其他脏腑)再贤明,国家(身体)也治理不好
,必然危机四伏,乃至丧邦灭国。可见有一个健康平和的心态何等重要!把调情志,静心安神类列为第一,用意正在于此。
调情志,静心安神的方法在前系列文章里已经多处探讨过,比如《鼻端调息法--专业而简单的养心妙招》,《打坐篇》,《寒凉之祸与燥热难耐(上中下)》,《引气血下行》,大家可以查阅参考,此处略。
b.疏肝类(肝胆类)
1. 推腹法(沿两肋下沿向下推和侧面腰腹部向肚脐方向推,有很好的疏肝作用);
2.
推腰法。双手反掐腰,然后提到接近腋下的位置,顺着腰腹部向下直着推摩,推到臀部侧面就可以了。肝经是属阴的经络,因此除腿上的部分以外,大部分线路都在身体的较深层循行。胆经是肝火冲发的通道,位置离体表较近,所以疏泄肝火、解肝郁通过胆经梳理是比较好的选择。对照经络图就会发现,推腰法所过之处正好覆盖了胆经在腰腹部的循行路线,能够很好的降胆经之火(肝火的外现形式),起到疏肝解郁的作用。
3. 把指甲削平,掐按太冲穴,把痛点转移到行间穴是最直接的疏泄肝火的方法(偏重左脚)。太冲穴乃肝经原穴,是疏泄肝火极重要的端口。为什么要把太冲的痛点按摩转移到行间穴呢?《内经》说:肝病者。。。。。。(针刺)取之行间(穴),以引肋下。肝气郁结不舒的人,常常两肋隐隐作痛,针刺行间穴就可以疏解这种郁结。但对于普通人来说,针刺疗法显得有些专业。用按摩的方式把太冲穴的痛点(因为淤堵,所以会痛)转移到行间也有类似效果,且易于操作,所以适合推广(中里提倡的这个方法,显然是源自《内经》,又能加以变通,为的是能服务更多的人,真是精细而慈悲的人!)。
健康者的太冲穴掐按起来,应该是有酸痛感的。如果太冲穴完全没感觉,可能是此处肝经阻塞到了麻痹的程度,可以向上循肝经寻找敏感穴位,重点按揉。也可以推揉腿上的整条肝经,以打通经络。另外,揉地筋法也有类似效果,可以哪个好用选哪个。
4. 金鸡独立法,转脚腕法,热水泡脚(最好用桶泡,水线高,更好些),可引血下行疏泄肝火。这是因为肝火旺会导致血气上冲逆行,引气血下行的各种功法能反其道而行之,非常对症。
5. 敲胆经+拨阳陵泉穴。前面已经讲过,肝经胆经互为表里,肝胆相照,胆经是肝火的出气筒,因此疏通胆经可解肝之郁气,可降肝之燥火;
按摩三焦经手臂上的敏感穴位或者循经刮痧。30岁以上的女性大多三焦经淤塞严重,您现在就可以沿三焦经按摩一下,看看堵的厉不历害!
三焦经与胆经同为少阳经,只不过一个在腿上,一个在手臂上。二者内有通路,同是肝火的出气筒,因此疏通三焦经与疏通胆经作用类同。
6. 健脾胃,固肾强肾均有助疏肝。也说明五脏六腑是一个整体。
脾胃不好,食物不能充分消化,消化的半成品进入气血循环会大幅增加肝脏解毒代谢的负担,可见脾胃好坏与肝脏关系密切。
肾气虚,肾藏分清泌浊的功能减弱,浊物通过小便排出体外的机会减少,滞留体内,会增加肝脏的解毒压力。另外,肾为技巧之官,它决定了五脏六腑是否能高效,充满技巧的运转,当然也包括肝脏。
c.健脾胃类
1.推腹法直接促进肠胃蠕动,还能按摩经过腹部的脾经和胃经,除三浊,通肠道,一举多得。
2.按摩小腿脾经(血海穴以下),太白,公孙,三阴交,阴陵泉穴个个用处多多,直接增加脾的气血供应,加强脾的运化能力。
3. 按摩胃经,增加肠胃气血供应,加快吸收。足三里穴是养生大穴,对调理胃病更是适合。强调一下,因为胃经气血流向是从头到脚,按摩足三里要从上往下推揉效果才好。
按摩足三里+中脘穴拔罐+按摩脾经公孙穴调理脾胃问题,效果也很不错。
胃经上巨虚穴可调大肠,下巨虚穴可调小肠,配合足三里,整条肠道都调了。
4.对于胃寒,脾胃机能虚弱的人来说,温灸中脘穴和足三里来健脾胃的效果非常好,而且直接。如果是有胃热的人,灸中脘可能会感觉不适,这种情况可以用在中脘拔罐或按摩来代替,。
5. 山药薏米芡实粥着重补充肠胃气血,生姜大枣红糖水(中午之前喝)暖胃通经散寒,
另外粥类(小米粥为佳),汤类食物比较养脾胃,肉块,干饭,干果不容易消化,容易伤脾胃。牛肉汤补虚损,健脾胃,又容易消化,是养脾胃佳品(一会儿在食疗部分另述)。
6. 疏肝即能健脾。因为肝主藏血,是个大血库,如果肝火旺或肝气郁结就意味着肝血被透支上逆,这一方面会导致脾脏供血减少,一方面由于血液回归肝脏解毒的几率减少,供给脾脏的血液会浑浊不清,两项叠加,脾脏的运化能力必然下降。这就是为什么很多人一生气(肝火旺)就吃不下饭(脾虚),甚至胃痛的原因(脾虚运化不利,导致食物积存在胃,化腐化热灼伤胃壁的原因)。
现实中肝旺脾虚的人相当多(尤其是女士),疏肝和健脾就像左右手,要配合进行,效果最好。
7. 肾虚脾也不会强。‘肾为做强之官,技巧出焉”(内经),肾气充足与否决定了五脏六腑是否能高效,充满技巧的运转,当然也包括脾脏。脾肾双虚是很多男士的体质特点,尤其是胃寒、大便不成形的人,必须健脾补肾同步进行才行。
d.固肾强肾类
肾(气)为先天之本。就像种子里蕴含的生命力,如果它饱满,就容易长得笔直高大;如果它干瘪,就可能长得矮小弯曲。
子曰:少之时,血气未定,戒之在色。孔子的告诫真是如雷贯耳啊,如果年少之时只图一时之快,放纵不加节制,及至壮年,未老先衰,百病丛生可知矣。
所以补肾固肾的前提是节制(包括不看色情图片或电影,戒除手淫,性生活适量不放纵等),就像一个漏水的池子,如果不先减少漏损,注入再多的水也只是浪费资源而已。
1. 金鸡独立法,静心补肾,身心同治,故列为第一。强烈建议练习金鸡独立时听古琴曲等宁静的音乐,收心补肾效果极佳。
其他如:坠足法,引血下行三部曲,热水泡脚,马步站桩等补肾效果都不错。这是因为:引血下行最突出的作用就是补肾和降肝火。而在中医看来,肝肾同源,肝火之根就在肾,肝火旺的内因常常是肾的收藏能力下降导致的。阳气不固,因此容易摇动外泄。
肾又主管腰部以下的气血循环(例如肾虚的人常常腰膝酸软,下肢清冷),引气血下行刚好能引来能量(血气),赔补肾藏。
2. 温灸关元穴。现代人很多都是上实下虚,上热下寒的体质,虚火旺于上,肾阳耗于下。温灸关元穴正好收炎上之虚火,补肾中之真阳,引火归元,破肾中之寒邪,壮一身之元气。
3. 在后背肾俞穴拔罐(隔一段时间拔一次),同时按摩复溜太溪穴。单独按摩复溜太溪也可以。原理如下:肾俞穴为肾在膀胱经上的开口。膀胱经纵贯整个后身,是人体排毒的大通道(因此刮痧拔罐等排毒之法总是首选膀胱经)。膀胱经上的各种“俞穴”,比如肾俞、心俞、脾俞、胃俞等等实为各脏器在膀胱经上的泄毒口,因此在“俞穴”上拔罐或刮痧,就是在帮助脏器排毒,肾俞自然也不例外。而按摩肾经上的太溪、复溜两穴是引导血气补肾的好方法,这边厢拔除内藏之邪毒,那边厢补以新鲜之血气,新旧更替,营入浊消,实乃妙招也。
另外,单独按摩复溜太溪补肾也可以;用温灸法灸太溪穴也是不错的选择。
4. 疏肝,打坐静心可补肾。腰为肾之府(第),盘膝打坐可使气血自然的汇聚到腰腹部,因此能够补肾。肾主收藏,疏泄过旺之肝火,宁静散乱之心神,都有利于减少耗损,加强身体精华能量的收藏涵养。
5. 黑芝麻、黑豆等食物可以补肾。
e.养血气类
1.吴清忠先生的一式三招(早睡觉+敲胆经+按摩心包经)养血气法,风靡网络,出版后又成为这次“中医养生热”的第一个高峰,可见是经得起实践检验的。尤其是早睡觉,实在极其重要。这是顺应自然生息的法则,让身体自我修补,增长血气的妙招,可以说达到了“无为而治”,“无为自化”的高境界。
2.脾胃乃后天之本,血气化生之源,脾胃不好,再补的食物也无法转变出足够的血气,反而容易成为消化不完全的垃圾,到处为患。所以调理脾胃是养血气的重中之重。
3.食疗。
山药薏米芡实粥,养血气,又性味平和,可以长期食用;大家还可以根据自己的体质特点,加减三种成分的配比。
生姜大枣红糖水。
生姜六七片,大枣四五枚,红糖一钥芍,加水煮开成一杯即可。这个食疗方能温胃散寒,温经补血,对于脾胃虚寒的人非常合适。强调一下,此方一定要早晨或中午之前喝,这是因为过了中午,人体的血气就趋于收藏下降了,与本方温通之意相违。另外,对于经常腹胀的人,可不加红枣。
牛肉汤或清炖牛肉。
《内经》说:脾之畜为牛。也就是说,牛是与脾脏相配的牲畜,牛肉是脾脏喜欢的肉类。《本草纲目》认为(黄)牛肉,甘,温,安中益气,养脾胃。中医认为牛肉可补诸虚百损,治虚损羸瘦,脾弱不运。。。。。。将牛肉炖烂(三小时以上,这样容易吸收),瓢掉浮油,喝汤食肉,大补虚损;
强调一下:如果是脾胃很虚的人,牛肉就让家人吃吧。毕竟牛肉的纤维比较粗,对于你那很虚的脾胃来说,实在是不小的负担。你只需瓢掉浮油,喝汤就可以了(长时间的炖煮,营养基本上都在汤里了)。
小米粥。
小米,古时称稷(粟)。《内经》说:脾脏对应的谷物是稷。也就是说,小米是脾喜欢的谷物。中医认为有开肠胃,补虚损,益丹田的作用。可用于气血亏损,体质虚弱,胃纳欠佳者进补。本草纲目还记载了一个病例,有个非常虚弱的人,没有用药,只是每天吃小米粥,结果不久身体就都恢复了,小米粥之功可见一斑。
有人说,小米是偏凉性的吧,会不会伤到脾胃阳气?没错,小米是偏凉性的,不过做成小米粥以后就属于温性的了(本草纲目:小米粥,味甘,性温,平,无毒),且滋味平和淡泊,易于吸收。
炖汤做菜时可放些当归(补血),大枣(补血),黄芪(补气),阿胶(补血),灸甘草(补脾益气,调和五脏六腑),党参(补气),这些药材或补血,或补气,养中和胃各有所长,大家可根据自身状况斟酌取用。
f.保护心脏类(含预防心脑血管疾病)
1. 按摩心包经(偏重左侧)。如嫌麻烦,《人体使用手册》里还有一个简化版,就是先按摩膀胱经昆仑穴,再按揉任脉檀中穴(其中的原理在《气韵生动――将除烦解闷进行到底》)一文中已有交代。
2. 按顺序在后背的厥阴俞(心包的俞穴)---->手臂上的心包经,-à任脉的檀中穴刮痧。因为刮痧也会消耗一些血气,因此对于血气很虚者或老人,要准备些人参生脉饮备用,以防“晕刮”。
在这些部位刮痧,其实就是在清理心包经上的淤堵,用物理的方法把沉淀在相关血管壁上的淤血浊物“刮”出来。比起那些扩张血管的药物(这些药物往往为了疏通个别部位,就要付出扩张全身血管的代价),不仅效率高,更有针对性,而且比较安全,副作用小。
3.金鸡独立等引血气下行之法。如果是上实下虚,上瘀下虚的体质,往往是上半身血气偏于雍滞黏稠,下半身则虚衰不足,引血气下行正好泄有余补不足,增加上半身(尤其是心脑血管)血液的更换率,减少血管的淤堵。
4.固肾补肾。如果肾气虚,心火就会虚旺,出现心神不定,注意力不集中,健忘,多梦失眠的状况;肾气足则心脏跳动舒爽,不急不缓,心肾相交,气定神闲。补肾静心是互为因果,相互影响的关系,应配合进行。
5.疏肝即能保护心脏。因为肝经和心包经同为厥阴经,肝经在腿上,心包经在手臂上,是一条路的两端。肝经疏泄平和,心包经也会安定,不宜淤堵。
中里老师的文章《再也不怕风烛残年》绝对算是预防心脏病的完美演绎。声情并茂,腾挪流转,游刃有余,谈笑间妙手制痼疾。大家一定要反复参悟,定有所得。如果想针刺穴位治疗,最好找专业针灸师,以便稳妥。
g.除三浊类
此类在《多管齐下除“三浊”》一文里做过专门讨论,此处省略。
h.疏通经络类
按摩,刮痧,拔罐,形体导引,意念导引均有疏通经络的作用。前面各类都已包含,此处就不重复了。值得强调的是,前面介绍的瑜伽“拜日式”功法,具有综合性的疏通经络功能,简单高效,一举多得。
补充一
:问:为什么没有提到养肺?
答:按摩肺经,取嚏法,练习腹式呼吸都是很好的健肺方法。中里在提到肺经时说:“肺经――人体最容易受伤的经。因为肺主皮毛,是人体最外层的防卫,也就最容易受伤。《内经》还说:肺为五脏之华盖。肺就像伞盖一样罩着五脏,因此外面的风雨袭来,最容易受损的就是肺脏。
别的国家敢不敢欺负你,不在于你边境线上的城墙是否坚固,而是看你的国家是否强大。因此,健肺最好的办法是调好其他脏腑,身体正气提升了,肺脏的抵抗力自然就强健了。中里曾提到“调诸脏即是治肺”,真是拨筋见骨的洞明之见。
当然了,对于大量吸烟之类的人,那又当别论。
补充二:问:我看我哪都有问题,都需要调理,分不清主次,不知如何下手怎么办?
答:那咱们就从养血气,健脾胃开始,气血增长了,身体自会按照该有的顺序修补身体。
补充三:问:用了这个方法怎么没效果?
答:您换一个不就得了。很多方法都可以相互替代,不必拘泥。比如刮痧不好使,咱们可以拔罐或拍痧;敏感穴位和经络图比照有点偏离,那您就遵循“离穴不离经”的原则按摩;练金鸡独立头晕,咱们改练跪膝法或坠足法。。。。。。
补充四:
问:听你说了一大堆,好像感觉中医不错,挺厉害。既然如此,为什么古代中国人均寿命比现在低很多呢?
联合国有一项调查说,人们能否健康长寿的因素中,只有8%与医疗有关,其他大部分原因都是自己的习惯和生活环境造成的。古代社会生产力较低,绝大多数下层人民恐怕连温饱都达不到,基本上是生活在“饥寒交迫”的边缘(我记得棉花传入中国较晚,中原地区的普通农民能穿上棉衣,大概是明朝以后的事了)。这样一个生活条件,却是不能指望平均寿命能有多高,就象现在的非洲,有一项统计说,其1997年的平均寿命仅为36.62岁,我想这主要就是贫困、生活条件低下导致的。
有人又说了,古代皇帝要什么有什么,还有最好的医生,最名贵的药材,寿命也挺短啊,这又怎么解释呢?这个问题问得好,恰恰说明了“人们能否健康长寿的因素中,只有8%与医疗有关”的说法有道理,说明“求医不如求己”的极端重要性。
为什么大多数皇帝短寿呢?原因主要有三:
1.宫廷险恶,勾心斗角,图谋夺权者藏在个个角落,还会有一批较正直的大臣天天挑错,精神上难以安宁。
2.后妃三千,佳丽如云,想不纵情声色都难,身体虚耗是必然的。
3.全国的军政要务都等着他决策,奏折堆得象小山,你说累不累?
。。。。。。
大家看了这几点,估计也能理解皇帝们的“苦衷”了,都不容易啊。一笑。
1.
反过来讲,古代不少通晓养生之道的人,虽然物质生活条件可能很艰苦,却十分长寿,有的还活过了100岁。这其中有一些是读书人,也有比较注重养生的道士,也有身心清净的高僧,而且他们当中的相当一部分是无疾而终,潇洒而去的,真是应了《内经》里的话:尽终其天年,度百岁乃去。
我们知道,僧人和一部分道士是不能吃肉只能吃素的,按现时的一些理论,应该营养不良才是,怎么可能百岁高寿呢?我想,这就是内心平和,生活规律,身心合一的力量吧!
人生是有高境界的,如果我们盯着“正常标准”,“合理范围”学,作得好,也就是达达标而已;做得不好,就只能“等而下之”了。为什么不多学学那些顶尖水平的人呢?就像跟着霍元甲学功夫,跟着肖邦学钢琴,一定能比上一般的普及班来得强。而且我们有这个条件:先辈们早就把养生的精髓写在《黄帝内经》等经典里了,它们一直就在身边。
补充五:
问:你总是说静心的好处,强调内心平和对健康的重要性,可是干事业是需要激情的,没了激情,哪来的工作干劲呢?
答:健康的身体,充沛的精力,富于洞察力的心,清醒的不易被欲望和感官蒙蔽的头脑--------这些只会令您的事业做得更好,同时具有良好的生活品质。
中里云;“举手投足皆治病”,斯言妙矣。了解了疾病的来路,掌握了得心应手的工具,知己知彼,主次分明,治标以救急,治本以除根,心中洞晓玄机,双拳啸出剑气,运筹帷幄之中,决胜千里之外,信可乐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