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打印纸张:字号选择:超大 带图打印打印此页面 返回原文

三百六十穴,不外十要穴 八大最安全的穴位统治众病 打印页面

中华秘方网 www.zhmf5.net    2011-03-11 17:33:43  

      传统中医保健流行一首十要穴保健歌,几千年以来为人类所利用,不花钱,能治病,人人可以动手,无副作用。“三百六十穴,不外十要穴”,可以增强抗病能力,提高人体免疫功能。
 
三里内关穴,胸腹中妙诀。
曲池与合谷,头面病可彻。
腰背痛相连,殷门昆仑穴。
头项若有病,后溪并风池。
膝前兼胸胁,环跳与阳陵。
三百六十穴,不外十要穴。

一、风池穴

取穴:在项部,当枕骨之下,与风府相平,胸锁乳突肌与斜方肌上端之间的凹陷处。
足少阳胆经与阳维脉的会穴。

方法:1、先将右手拇指与食指岔开,分按两侧风池,两指同时用力一捏一松25下;2、换左手捏拿风池25下;3、双手两拇指分按两风池,余四指抱头,两拇指同时用力揉捻旋转各50下。

二、曲池穴

取穴:在肘横纹外侧端,屈肘,当尺泽与肱骨外上髁连线的中点。(屈肘成直角时在纹外端凹陷处,掌心向内取穴。)
手阳明大肠经的合穴,马丹阳天星十二穴之一。

方法:1、用右手食指按压在左手曲池上,拇指托住少海穴(在肘窝底曲池对面),拇、食两指同时用力捏捻50下;2、换左手拇指捏拿揉捻右肘曲池50下。

三、内关穴

取穴:在前臂掌侧,当曲泽与大陵连线上,腕横纹上2寸,掌长肌腱与桡侧腕屈肌腱之间。
手少阴心包经络穴。

方法:1、用右手拇指按压左手内关,食指托住外关穴(在腕关节背侧,与内关相对)。两指同时按压,一捏一松50下;换左手捏拿右手内关50下。2、用右手拇指按压捻揉左手内关50下;换左手拇指捻揉右手内关50下。

四、合谷穴

取穴:在手背,第1、2(拇、食指)掌骨之间,当第2掌骨桡侧中点处。
手阳明大肠经原穴,四总穴,马丹阳天星十二穴和回阳九针穴之一。

方法:用右手拇、食指岔开,捏拿左手合谷50下;换左手捏拿右手合谷50下。

五、后溪穴

取穴:在手掌尺侧,微握拳,当小指本节(第5掌骨指关节)前的掌指横纹头赤白肉际。手太阳小肠经腧穴,八脉交会穴通督脉。

方法:1、用右手拇、食指岔开,拇指在左手掌上,食指在左手背,两指同时用力掐捏捻揉左手后溪50下;换左手掐捏捻揉右手后溪50下。2、两手握拳,拳心朝上,两后溪对敲50下。

六、环跳穴

取穴:在股外侧部,侧卧屈股,当股骨大转子最凸点与骶管裂孔连线的外1/3与中1/3交点处。经验取穴:侧卧屈股,术者以拇指掌指关节横纹压在大转子凸点上,指头指向脊椎,拇指尖之处是穴。
足少阳胆经与足太阳膀胱经的会穴,马丹阳天星十二穴和回阳九针穴之一。

方法:1、脱去外衣留内衣,两手握拳,手心向内,两拳同时捶打两侧环跳各50下。

七、足三里穴

取穴:正坐屈膝垂足,当犊鼻下3寸,距胫骨前缘一横指(中指)。
足阳明胃经合穴,四总穴,马丹阳天星十二穴和回阳九针穴之一。

方法:1、穿着内衣正坐,双腿屈膝,用两手拇指分别按压在两腿足三里上,余四指并拢扶住小腿肚,两拇指同时用力按揉50下。2、双掌同时拍打两腿足三里50下。足三里是降虚火、定神志、强壮保健的要穴。

八、殷门穴

取穴:在大腿后面,当承扶与委中连线上(臀横纹至膕横纹正中连线上),承扶下6寸。
足太阳膀胱经腧穴。

方法:1、脱去外衣留内衣,正坐床上或椅凳上,用两手拇、食指岔开,同时捏拿两殷门各50下。2、两手掌分别按两腿殷门,同时上下摩擦50下。

九、阳陵泉穴

取穴:在小腿外侧,当膝下腓骨头前下方凹陷处。
足少阳胆经合穴,马丹阳天星十二穴之一,八会穴中的筋会穴。

方法:1、用两手拇指按压在两腿阳陵泉上,其余四指并拢托住小腿肚,同时用力揉捻50下。2、两手掌分按两膝外侧,同时用力拍打各50下。

十、昆仑穴
取穴:在足部外踝后方,当外踝尖与跟腱之间凹陷处。
足太阳膀胱经腧穴,马丹阳天星十二穴之一。

方法:1、用右手拇、食指岔开,食指按住右足昆仑穴,拇指按在右足内踝下照海穴上,拇食指同时用力捏拿50下;换左手捏拿左足昆仑穴50下。2、两拇指分按两足昆仑穴同时揉捻50下。


人体八大基本穴位

长寿穴 足三里

    足三里是人体长寿第一大穴,位于膝眼下4横指再向外旁开1横指。它是足阳明胃经的合穴,而胃经多气多血,刺激胃经的合穴可以补益全身气血。“若要安,三里常不干”,即用艾草熏灸足三里使之发泡,可以明显提升人体免疫力。

三阴交

    在内踝尖上方3寸处,将自己的手指并拢放在内踝上,小指贴在内踝尖上,食指上贴近胫骨的位置就是三阴交穴。三阴交顾名思义,就是三条阴经交会的穴位,即肝经、肾经与脾经交会处,经常按摩三阴交穴,能够起到调节肝脾肾三脏的效果。

散热去痛的尺泽穴
  手心朝上,尺泽穴位于肘内侧横纹上偏外侧一个拇指宽的凹陷处。这个穴位的主要作用是泻热。
因此对于肺经热引起的咳嗽气喘、胸部胀痛等病症是有效的。
此外,因为尺泽穴接近肱二头肌的肌腱,而肱二头肌作用是屈肘,因此此穴也能够缓解和治疗肘关节的痉挛。

保健心脏的内关穴
伸开手臂,掌心向上。然后握拳并抬起手腕,可以看到手臂中间有两条筋,心包经上的内关穴就在离手腕第一横纹上两寸的两条筋之间。内关穴有宁心安神、理气止痛等作用,因此经常成为中医医治心脏系统疾病以及胃肠不适等病症的首选大穴。
因为内关穴十分好找,所以可以作为日常按揉的穴位,无论是走路还是闭目养神,都可以操作,对于调节心律失常有良好作用。需要注意的是,按揉此穴不必太大力气,稍微有酸胀感即可。

防止失眠的神门穴
神门穴位于手腕内侧(掌心一侧),小指延伸至手腕关节与手掌相连的一侧,是针灸经常取用的穴位之一。对于心慌心悸以及失眠都有很好的保健作用。
因此,只要想起来,我们都可以用手指按揉此穴,力量不需要太大,也不必追求酸胀感。

舒服腰背的委中穴
屈腿时,膝关节后侧也就是窝的位置出现横纹,而横纹的中点处即是委中穴。在针灸的“四总穴歌”里提到“腰背委中求”,可见,委中是治疗腰背病症的要穴。
对于委中应采取点按的方法,一点一放,同时与腿部的屈伸相配合。这样做不仅可以治腰痛,还能有效解除腿部的酸麻和疼痛,对一些下肢疾病都有很好的保健护理作用。

补血养肝的血海穴
  血海位于大腿内侧,请坐在椅子上,将腿绷直,在膝盖内侧会出现一个凹陷下去的地方,在凹陷的上方则有一块隆起的肌肉,顺着这块肌肉摸上去,顶端即是血海穴。
古代,人们不经意间发现刺破这个地方就可以祛除人体内的淤血,因此用它来治疗体内淤血的病症。它不仅能祛淤血,还能促生新血,因此才给它起名叫“血海”。

增强胃动力善待天枢穴
  天枢是胃经上的一大要穴。位于肚脐旁2寸处,与肚脐同处于一条水平直线上,左右各有一穴。
天枢是大肠的“募穴”。所谓募穴就是集中了五脏六腑之气的胸腹部穴位。因为与脏腑是“近邻”,所以内外的病邪侵犯,天枢都会出现异常反应,起着脏腑疾病“信号灯”的作用。从位置上看,天枢正好对应着肠道,因此对此穴的按揉,必然会促进肠道的良性蠕动,增强胃动力。 

 

相关推荐:八大穴位治病应验

照海穴——告别咽痛和失眠的强肾降火妙穴

申脉穴——体贴身寒多病者的纯阳大药

内关穴——打开心结,养颜养心的美丽穴

外关穴——瞬间恢复听力的“聪耳神穴”

列缺穴——专治落枕、偏头痛的随身医师

后溪穴——统治一切颈肩腰椎病的奇效大穴

公孙穴——摆平痛经和脾胃疾患的第一温阳大穴 

临泣穴——一生守护身体少阳之气的“小柴胡汤”

附:点击查看:>>>人体穴位大全,动画演示!

 

人体经络的每一个穴位都是灵丹妙药——命要经络养、气靠经络养。 ­
 
经络养生法适合人群、寿命至少延长10年——它是人类走向百岁健康的通行证。 ­
经络是人体的活地图,十二正经如江河、奇经八脉是水库,如山溪小河流一样的十五经脉及其连尾部分。 ­
五脏六腑——人体的储水池和输送管道,经络是五脏六腑的镜子,更像是一对同气相求的孪生子,经络就是用来“决生死、处百病”的,只有经络才能赶在疾病出生前,把它杀死。 ­
任督二脉是十四经的“水库”。
­
巧用穴位经络: ­
中风偏瘫找——胃经 ­
急性胃痛求——梁丘 ­
恶心闹肚子便秘的克星——天枢 ­
美颜美白——四白穴 ­
收面口疾病——合谷 ­
让心情安逸——曲池 ­
上肢疲劳、酸痛——手三里 ­
鼻炎、鼻塞——迎香 ­
早上5-7点按摩敲——大肠经(右手敲左臂) ­
慢性胆囊炎症——阳陵泉 ­
便秘、两肋痛、耳鸣、耳聋——支沟穴 ­
肩痛不举找——肩髎 ­
耳鸣、耳聋——按耳门 ­
睛明——也能治打嗝 ­
痛经腰痛——按八髎 ­
腰背不舒服——委中求 ­
小腿抽筋点——承山 ­
急性腰痛点——后溪 ­
小指发麻拨——小海 ­
天宗——穴能治电脑病 ­
肩周炎——肩穴 ­
腹胀食欲不佳找太白 ­
妇科病首选——三阴交 ­
妇科病万灵丹——阴陵泉 ­
湿病、丹毒等皮肤病——血海 ­
治热、治痛、治出血没商量——尺泽、孔最 ­
补肺肾之虚、管小病小疾——列缺 ­
失眠的原因是魂不守神——太冲穴 ­
拯救肝脏的义士——期门、行间 ­
心脏的随身保健医生——内关 ­
治口腔溃疡、高血压、心绞痛、白发、过敏性鼻炎、糖尿病、皮肤粗糟——涌泉(人体第二长寿穴) ­
治冠心病、肺心病——极泉 ­
肘关节病——少海 ­
心慌失眠——神门 ­
最补肾的——任脉 ­
第一性保健大穴——:关元 ­
人体性命之祖——气海(丹田) ­
人体命根子的大门——神阙(肚脐眼) ­
脾胃之疾——中畹穴 ­
宽心顺气——膻中穴 ­
强腰补肾来壮阳——命门 ­
祛除头痛太轻松——风俯 ­
降血压不健忘——百会 ­
安神醒脑不眩晕——神庭

还有下一页:

电脑给我们带来了学习、工作等的方便,也给人们的健康带来威胁,尤其是长时使用电脑的工作者,腰酸背痛、视力下降是常见的毛病。无意间看到以下这篇文章,觉得挺好,于是转载至此,希望对朋友们的健康有所帮助,阿弥陀佛!
 
后溪穴——统治一切颈肩腰椎病的神奇大穴
 
后溪最早见于《黄帝内经·灵枢·本输》篇,为手太阳小肠经的输穴,又为八脉交会之一,通于督脉小肠经。有舒经利窍、宁神之功。适合经常坐在电脑前的上班族、发育中的孩子,可预防驼背、颈椎、腰部、腿部疼痛,也有保护视力、缓解疲劳、补精益气的功效。
 
一位外地的学生告诉我,当地有位治疗腰间盘突出的中医名家,每次给病人治疗时,都会在在病人腰部疼痛的部位扎上几针,然后贴上一种特制的膏药,最后在后溪穴上扎上一针。有些经年不愈的重症患者,经过这番治疗,短时间内就恢复健康了。他觉得很老先生的膏药很神奇,准备拜老先生为师,学这个治疗腰间盘突出的绝招。
 
听了他的描述,我跟他说,“这种绝活儿我也会,而且比他还简单。其实在腰部局部扎针、贴膏药都是老先生使用的辅助疗法,真正管用的是扎在后溪穴上的那一针。扎针有个小窍门,进针之后边捻转边提插,同时让病人活动腰部。”学生听后恍然大悟,“我怎么就没想到呢?!”
 
道家医学里是非常注重后溪穴的。它可以直接通到督脉上去,属于八脉交汇穴里面很重要的一个穴位。督脉主一身阳气,阳气旺,则全身旺。针灸是比较专业的治病手段,如果大家只作养生保健时则只需用按揉后溪穴的方法就可以,一般按揉几分钟后就可振奋全身的阳气,身体就会像熊熊燃烧的火炉一样,暖彻心扉。点揉此穴,对小肠经有热、腿疼有很好的治疗功效。
 
后溪穴怎么找呢?把手握成拳,在第5掌指关节后的远侧掌横纹头赤白肉际处即是(即把手握拳,掌指关节后横纹的尽头就是该穴)。如果你坐在电脑面前,可以把双手后溪穴的这个部位放在桌子沿上,用腕关节带动双手,轻松地来回滚动,即可达到刺激效果。在滚动当中,它会有一种轻微的酸痛。这个动作不需要有意识的去做,每天只用抽出三五分钟的时间来,随手动一下,这个简单的治颈肩腰椎病的方法,我把它叫作滚揉后溪穴。坚持下来则对颈椎、腰椎确实有着非常非常好的疗效,对保护视力也很好。以前工作繁忙时,我每天在电脑前的工作时间也有十一、二个小时,但多么多年来我的视力、颈椎都没有问题,靠的也正是这个方法。
 
其实二十多年前,我初行医的时候,颈椎病是四十岁以后的人的专利,但现在不是了,二三十岁的颈椎病患者到处都是,我甚至见过的颈椎病的小学生!原因很简单:伏案久了,压力大了,自己又不懂得怎么调理,所以颈椎病提前光临了。不仅仅得颈椎病,长期伏案的白领、职员或者搞文字工作的,老早就腰也弯了,背也驼了,眼睛也花了,脾气也糟了,未老先衰,没有足够的阳刚之气。这是当今多数人面临的一个严重的问题。
 
看到这些问题,很多人都说,这是脑力劳动的结果,脑力劳动也是很消耗人的;人们以为近视仅仅是由于眼睛离书本或电脑屏幕太近所致。其实不尽然,当长期保持同一姿势伏案工作或学习的时候,上体前倾,颈椎紧张了,首先压抑了督脉,督脉总督一身的阳气,压抑了督脉也就是压抑了全身的阳气,于是,久而久之,整个脊柱就弯了,人的精神也没了。人体的精神,不是被脑力劳动所消耗掉的,而是被错误的姿势消耗掉的。眼睛也需要靠阳气来温煦,仅仅是眼睛疲劳,可能不能导致近视;真正导致近视的,是眼睛在缺少阳气温煦的情况下过度疲劳。
 
这一系列问题,出于同一原因,那么,通过一个穴,也就可以全部解决,这个穴就是我们说的后溪。这是小肠经上的一个穴,奇经八脉的交会穴,通督脉,能泻心火、壮阳气,调颈椎,利眼目,正脊柱。临床上,颈椎出问题了,腰椎出问题了,眼睛出问题了,都要用到这个穴,效果非常明显。它可以调整长期伏案或在电脑前学习和工作对身体带来的一切不利影响,只要坚持,百用百灵。
 
我们想想,当我们坐在电脑旁阅读文件的时候,手是怎么放的?肯定是一手不离鼠标,一手仍在键盘上吧!保持这个姿势不动,人都变僵了。这时,不妨灵活一点,把手解放出来,让双手的后溪穴抵在桌沿或键盘上,来回滚动,揉一揉,每次刺激三到五分钟,每个小时刺激一次就足够了。这是毫不耽误时间的,因为这时候,眼睛该看什么还可以看什么,不耽误。
 
大家可以试一下,坚持一天这样做下来,肯定到了下班的时候腰不会酸、脖子不会累,视力疲劳会很大程度上的缓解。每天坚持这么做下去,首先是腰椎颈椎轻松挺直,同时,你会发现眼睛也比以前好使了。如果因为忙,总是忘记做这个动作怎么办呢?我建议,可以定个闹钟,每隔一个小时提醒我们揉动一下后溪穴。不管忙到什么程度,我想这么一点时间还是能抽出来吧。何况,每小时这短短的三分钟,拯救的是我们的健康!
 
凡是到我这里来看颈椎病、腰椎病的人,我都建议他们这样去用后溪穴,效果都非常好,很多病人反映,这样做比去按摩院按摩颈椎腰椎要管用得多。有位三十岁的白领对我说:“本以为骨骼已经定型慢慢要生驼背的,但最近感觉背明显比以前直了。”我说,当然,年轻人驼背不是因为骨骼定型,脊柱是一节一节的,是活动的,怎么可能随便定型呢?关键是你背上气机不畅,经脉阻滞,才出现驼背的迹象的,一旦这个气机通畅了,你的背自然就直起来了!
 
我还要特别把这个方法介绍给正在读书的小孩子。这些孩子很可怜,从小学到高中,小小年纪就承受这么沉重的学习压力,我们可不希望他们一辈子戴上近视眼镜,更不能让他们在沉重的压力下失去朝气,成为小驼背。作为一个被人称作养生治病的大夫,我想这是我能做到的。
 
其实我也是受益于后溪穴的。很久以前,我就养成了揉后溪的习惯,随时随地,有空就揉一揉。比如,我开车的时候,如果碰见路上堵车,或是红灯亮了,也会把后溪放在方向盘上来回滚揉几次,很舒服,甚至很潇洒。这时候,别人在着急上火,而我在通督脉、泻心火、壮阳气、调颈椎、正脊柱、利眼目,受用无穷。一不起急,二不发火,精神振奋。这么一来,有时候居然觉得堵车也堵得很值!
 

还有下一页:

二、人体12个重要穴位(从上到下)
1、合谷穴。合谷穴的取穴:用另一手的拇指第一个关节横纹正对虎口边,拇指屈曲按下,指尖所指处就是合谷穴。根据经络理论以及实践证明,只要按摩合谷穴,就可以使合谷穴所属的大肠经脉循行之处的组织和器官的疾病减轻或消除,健康可以保证。由于大肠经从手走头,凡是头面上的病,象头痛、发热、口干、流鼻血、脖子肿、咽喉病以及其他五官疾病都可以得到缓解和治疗。在按摩时,两手可以交替按摩,用拇指屈曲垂直按在合谷穴上,做一紧一松的按压,频率为每2秒钟一次,即每分钟30次左右。
 
 
 
2、少商穴:位于拇指桡侧指甲根后1分许。用手指甲点压有痛感处。属于手太阴肺经。用于辅助治疗扁桃体炎、咽喉肿痛、效果良好,还常用于治疗咳嗽、感冒发热、肺炎等。按摩手法:用手指甲切压1-2分钟。
 
 
 
3、神门穴:位于掌小指侧腕横纹尺端稍上方凹陷处,属于手少阴心经。功能:安心宁神,常用于治疗失眠、多梦、心慌心跳等症。可用“贴膏法”:一般活血止痛膏均可,剪成一元硬币大小,晚餐后贴于净后神门穴处,次晨取下,可辅助治疗失眠症。
 
 
 
4、内关。位于腕横纹上两寸,在掌长肌腱和桡侧屈腕肌腱之间,就是从手腕横纹向后量三横指,在两筋之间取穴。内关穴属心包经,在《黄帝内经》中就有记载:“手心主之别,名曰内关,心系实则心痛”。所以古典的经络学说早就把心脏病和心包经的内关穴联系起来,千百年来无数的例证证明针刺和按摩心包经的内关可以治疗和预防心脏病的发生。另外,由于心包经起于胸中,所以针刺和按摩内关穴对呼吸系统的疾病,如:哮喘、肺气肿、肺心病等疑难病都有一定的疗效。
 
和按摩合谷穴一样,我们建议,按压内关穴的方法是用大拇指垂直在内关穴上,指甲的方向要竖向,和两筋平行,指甲要短,以指尖有节奏地按压并配合一些揉的动作,要有一定的力渡,使按摩内关穴产生一定的得气感觉,最好要使酸、麻、胀的感觉下传到中指,上传到肘部,这样才有较好的效果。
 
 
 
5、后溪穴:位于手掌上横纹(手掌最上面一条横纹)尽头处,即小指弯与手掌成90度时,横纹尽头突出最高处。用拇指端在该处向指骨方向压,有酸痛感觉处。可用于辅助治疗腰痛,还常用于胸胁痛、肋间神经痛、头顶痛等 ...
 
可用于辅助治疗腰痛,还常用于胸胁痛、肋间神经痛、头顶痛等症。按摩后溪穴治疗腰痛的方法:用拇指按揉后溪穴,同时缓缓转动腰部2-3分钟。现代研究发现后溪穴还有促进肠蠕动作用,可辅助治疗便秘。
 
 
 
6、膻中穴:位于两乳之间胸骨中线处。传统中医认为,膻中穴为“宗气之海,善治气病,具有调气降逆,宽胸利膈,清肺化痰,平喘止咳之功”。常用于治疗胸闷、乳腺炎、缺乳、肋间神经痛、咳嗽等症。与天突穴配合辅助治疗咳嗽,效果良好。按摩手法:用擦法,用手指上下擦膻中穴100次,使皮肤稍红即可。也可同时按压天突穴。
 
 
 
7、中脘穴:位于脐上4寸。常用于治疗胃炎、腹胀、呕吐、消化不良、溃疡病等。
 
常用摩法和贴膏法。摩法:用手掌面贴于体表穴位上,转动按摩2分钟;贴膏药法:擦净皮肤,取活血止痛膏半张贴于穴位上,2天后取下。停1天可再贴。(皮肤过敏者不能用)。中脘穴与足三里穴同用,可提高辅助治疗胃病的效果。
 
 
 
8、足三里。足三里穴的取穴是这样的:可以在膝盖外侧的凹陷处向下四指并在胫骨外侧的交点处就是此穴。
 
足三里属足阳明胃经,胃经与脾经互为表里,凡脾胃失调等消化系统的疾病,通过按摩足三里都会起到十分显著的效果。中医认为脾胃为后天之本,人出生之后,成长和健康的维持与脾胃的消化营养功能密切相关,而胃经又属于多气多血的经脉,这条经脉受到激发,气血旺盛,必将影响五脏六腑与全身各器官的功能,从而达到保健长寿的效果,因此历来足三里穴被认为是一个医疗和保健的重要穴位。民间有每天按摩足三里,犹如吃只老母鸡的说法。
 
那么,怎样按摩足三里才容易得起你?这里我向大家介绍一种推拿与按摩相结合的方法。如果按摩右侧足三里,就可以用左手的拇指放在足三里穴上,其他四指握住胫骨,然后以拇指垂直下鞍,频率和前面谈的两个穴位一样,但力度要大,由于足三里下面的肌肉较为丰富,有时按摩可能达不到一定的效果,这时也可以运用一些辅助器械和别人的帮助,这样就容易达到得气的效果。
 
 
 
9、阳陵泉穴:小腿外侧,膝关节下突出的骨头为“腓骨小头”,腓骨小头前下方压下有酸胀感觉处即为阳陵泉穴。属于足少阳胆经。常用于治疗胆囊炎、肝炎、便秘、下肢瘫痪、坐骨神经痛等。治疗胆囊炎与关冲穴合用效果更好。
 
按摩手法:用按揉法,按揉2分钟。
 
 
 
10、丰隆穴:位于外膝眼与外踝尖连线的中点,胫骨前缘外开2寸处。传统中医认为,丰隆穴能“健脾胃,化痰浊”,常用于治疗咳嗽痰多,偏瘫,咽喉肿痛,癫痫等。现代研究发现,丰隆穴对改善脂代谢也有作用,可用于降血脂的辅助治疗,与足三里共用效果更好。按摩手法:用叩法,同足三里。
 
 
 
11、承山穴:位于小腿腓肠肌腹下正中(在小腿后面正中,委中与昆仑穴之间,当伸直小腿或足跟上提时,腓肠肌肌腹下出现的尖角凹陷处即是)。足太阳膀胱经的承山穴,可以祛湿升阳,对排除体内湿邪有奇效,常用于治疗腰背痛、痔疮、脱肛等症。特别是防治腓肠肌痉挛效果很好。                              
 
按摩手法:用叩法,同叩击委中穴相同。握空拳,用食指掌骨端叩击使出现酸胀感,叩击50下。也可用踮脚的方法。现代研究发现,小腿肌肉与心脏强弱有很大关系,锻炼小腿肌肉,可以强健心脏。
 
 
 
12、太冲穴:位于足背第一、二趾缝间上1.5寸处。属于足厥阴肝经。传统中医认为,太冲穴有“疏肝理气,通经活络,清热泻火,平肝息风,疏泻下焦湿热之力”。常用于高血压、闭经、头痛、目眩等症。与曲池穴合用,可加强降高血压效果;与阳陵泉穴合用,可提高辅助治疗肝炎效果。按摩手法:擦法,用手指在太冲穴来回压擦1-2分钟,使之有酸胀感觉。
 
重要的是按压的力量需要有一定的强度,穴位下面要出现酸、麻、胀的感觉,即有“得气”现象为好,这样才能起到防病治病的作用。
 

文章来源:http://www.zhmf5.net/zhongyitese/zhongyituina/5116.html
打印纸张:字号选择:超大 带图打印打印此页面 返回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