少林气功内劲一指禅 打印页面
中华秘方网 www.zhmf5.net 2010-05-20 12:24:19
“内劲一指禅”功法是我国福建少林寺独有的练功术。它历经数百年十几个朝代的提炼、充实,成为武术界推崇的上乘功法。它不同于一般的少林动功,也不同于一般的禅林静功,而是一派包括动功、静功、“竞技”、“技击”等功法的独特门户。本功虽不强调入静和意守,但对姿势的正确性,动作的先后次序要求特别严格。“内劲一指禅”的“内劲”,是人体活动的能量,是生命活动的物质基础。“禅”,是梵语,即安定止息杂虑的意思。“一指”,是指在练功过程中必须再加上一个特殊的、关键性的训练方面,即十个手指与十个脚趾有系统、有规律的按动和拨动的锻炼。
【功法操作】
一、预备功(热身法)
1.摇丹田(摇膀子)
(1)起式:直立。先将右脚向前跨出一步,成前弓步,右手在右膝外侧,掌心向前,手指并拢,左手拇指朝后,其余四指并拢,指尖朝前叉腰,头颈正直,目视前方。
(2)功式:右手臂向前上方绕环至肩上时,掌心外翻向后,同时转腰带动手臂继续向后下方绕环,经体侧复原。手臂成车轮状环转不少于20圈。然后换腿换手后做左侧环转运动。
2.摩丹田(摩肩)
(1)起式:直立。两脚开立与肩宽,转腰屈膝下蹲,身体向左转体90度,右肩在前下沉,右臂自然下垂于两膝之间,五指松直,拇指朝内,掌心内转向右,左手置于左腰胯后外侧,掌心朝外,左肩高于右肩,头颈正直,目视前方。
(2)功式:右肩带动肘和手直线向上拎起(似从井里打水上拎状)屈肘过顶提到最大限度,顺势向右转腰带动胯、膝、踝关节向右转动,右手背经腋下沿右背部下行至右腰胯后外侧处,掌心向外,同时左肩下沉,向右转体90度,左手背沿左腿后侧下行,前移到两膝之间,五指松直,拇指朝内,掌心内转向左,左臂自然下垂于两膝之间,再似右臂那样上提,并顺势向左转腰带动胯、膝、踝关节向左转动,左右交替反复操作各20次后恢复直立。
3.转丹田(猫洗脑)
(1)起式:直立。左脚向前方跨出半步,成左前虚步,右腿屈膝下蹲,重心在右腿上,以腰为轴,右肩向左转90度,右手掌心向内,手指朝上,距左“太阳”穴一指长处成保护状,左手掌心向内并屈肘向后方拉足,护于左腰际,颈正直,目视前方。
(2)功式:以腰为轴,带动右肩向右转动90度,右手掌随势下行似“猫洗脸”状,经左胸部划弧至右腰际,右肘向后方拉足成三角形,手心向内成护腰状,同时左肩亦随之向前,左手掌心向内、向上经面部划弧至右“太阳”穴处。两手“猫洗脸”轮番转动20次后换成右前虚步,再做20次后恢复直立。
4.压丹田(鹰爪恨天无环)
(1)起式:直立。
(2)功式:右脚向前跨半步,膝微屈,同时右手五指并拢,经右耳侧向上将臂举直,使右肋全部伸张开,左手掌心向下,随势置于右肘下作保护右肋势。同时用鼻吸气。接着右手成鹰爪用力抓物势卷掌成拳,直线向下猛拉至与肩平,如抓“天的环”,同时两腿用力蹬直,挺胸,顶住上面向下的压力,使内脏受到上下两个力挤压作用,左手护右肋,并用口迅速呼气。
5.提丹田(野马奔槽)
(1)起式:成立正势,左脚顺脚尖方向跨出一大步,成左弓步,两臂伸直在左腿上方,十指松直,手背相靠,上体倾向出腿方向,目视前方。
(2)功式:两臂随掌心向下、向侧后方拉至最大限度,同时用鼻吸气,重心随势后移,右腿屈膝,左腿伸直,上身略后仰,两臂继续下行,两手由掌变拳经腋下朝出腿方向猛力向上冲提,同时用口迅速顺势短促呼气有声,上身亦随势前移,右腿用力蹬直,但脚不离地。两拳眼向外翻转,左拳在前与眉齐,右拳在后靠近左手腕处与鼻平。头颈直正,目视前方。做完7次后换右脚在前,再做7次后恢复直立。
6.拉丹田(扁担)
(1)起式:直立。左脚向前跨出半步,两脚尖朝前,重心在两脚之间,两手臂自然下垂。
(2)功式:向右转体90度,掌心向上,两臂冉冉向上成侧平举(扁担式),左手臂在前,右手臂在后,转颈目视右手“劳宫”穴,同时吸气;两手翻掌向下划弧,下落于大腿两侧,重心下降并随势屈膝,向左尽可能转体90度,同时直立,两臂平举,掌心向上,右手臂在前,左手臂在后,转颈目视左手“劳宫”穴,同时用口呼气做完10次后,换右脚在前再做10次,然后恢复直立。
7.搓丹田(搓草绳)
(1)起式:立正姿,左脚顺脚尖方向跨出一大步,成左弓步,右手掌心向上置于膝上,右手合于左手上,手指松直,头、颈、腰、背均自然放松。
(2)功式:右手用内劲沿左臂内侧收腹提气,向上提经左胸前至右肩上,同时用鼻吸气,接着右手再沿原路线下搓复原,同时用口呼气。上提下搓各1次为1遍,做完10遍后换右脚在前,再做10遍,然后恢复直立。
8.曲丹田(乌牛摆头)
(1)起式:直立。左脚向左侧横跨一大步,重心在两腿之间,目视前方,右手背贴近右腮,左臂在身前伸直。掌心朝下护裆。
(2)功式:屈右膝,左腿蹬直,重心右移,同时上体向右下侧倾倒至最大限度,随口令立直身体,同时右手经胸前换成护栏掌,左手经右胸前向面部划弧,随势手贴近左腮;重心左移,上体向左下侧倾至最大限度,屈左膝,右腿蹬直。如此左右交替备做10次后恢复直立。
9.磨丹田(磨豆腐)
(1)起式:立正势,右脚顺脚尖方向跨出一大步,成右弓步,右手掌心朝下,五指松直,置右胯前10cm处,左手拇指朝后,另四指朝前叉腰,头颈正直,目视前方。
(2)功式:右手向左至向前至向右至向后水平成推磨状划圆至右胯前,腰随势转动,先向外转再向内转各划圆5次。换脚换手后同上再各做5次。然后恢复直立。
二、马步站桩功(筑基功)
1.起式 放松直立,两脚分开与肩宽,脚尖内扣成内八字,两臂自然下垂,掌心向内,身体中正,目视前方。
2.功式掌心相对,两臂向后、向前缓缓抬至与肩平,翻掌向上,屈肘收手经腰际向外,再向前划弧,翻掌向下,两臂略收回,置于体前,同时屈膝下蹲成马步站桩势。持续10~20分钟。
三、扳指(趾)法
1.抗老益寿扳指(趾)法
(1)起式:接上式。
(2)功式:两手放平,掌心向下,手指放松伸直(脚趾也同时放松),屈食指掌关节(指间关节伸直),慢慢地压下食指,停1.5~2分钟后,食指再慢慢抬至略高于原位后复原。停1~2秒钟后,用此方法依次扳动其它各指。扳指顺序为食指、无名指、拇指、小指、中指,五指均扳过1次为1遍,可反复扳动3~5遍,再继续马步站桩5分钟后即可收势收功。
2.扳指(趾)法第二:起式、功式均与“抗老益寿扳指(趾)法”同,唯扳指顺序、次数和停留的时间不同。手指下扳约10秒,复原3~5秒;顺序为拇指扳动3次,中指扳动5次,小指扳动3次,食指扳动7次,无名指扳动9次,中指再扳动1次。
四、动功
1.双臂揽月
(1)起式:接上式马步站桩势。
(2)功式:双手中指相对向胸前慢慢揽拢,右臂在上,左臂在下,两臂平行,相距约10cm,掌心朝下,手指成梯形,右手“劳宫”穴对准左臂“曲池”穴,左手“外劳宫”对准右臂“少海”穴。揽月5~10分钟后手指松直,随即两臂向两侧同时缓缓拉开,如同大鹏展翅——谓之“拉气”,略停3~5秒钟,然后再沿原路复原——谓之“进气”。反复做7次。
2.十字手
(1)起式:接上式,直立,双肘下落,两手在胸前交叉成“十字手”(左手在前,右手在后)、上缺口平“天突”,并相矩约 lOcm。
(2)功式:十趾抓地,收腹提气,腿部发气,推动腰、背、肩、臂,十指朝上成立掌,两臂同时用内劲向前推出,将劲、气推运至十指末梢,推到尽头,身体前倾而不倒,然后放松,将手收回胸前,十字手推出时吐气,收回时吸气,一推一收为1遍,做7遍。
3.抱球
(1)起式:继十字手后恢复马步站桩姿势。
(2)功式:两小臂向体前慢慢揽拢,距身体约10cm,右手在上平“膻中”穴,手心朝下,左手在下平“神阙”穴,翻掌朝上,两手“劳宫”穴相对成抱球状。抱球5~lO分钟后,两手同时缓缓地上下拉开,右手略高于“百会”,在手至“会阴——谓之“拉气”,到位后停1~3秒,再缓缓地合拢——谓之“压气”。停1~3秒钟后再如此反复拉7遍。
4.丹凤朝阳
(1)起式:继抱球后,直立,双手成仰掌护腰待发势。
(2)功式:右手拇指分开,另四指并拢,劲自下而上发于脚跟而贯通至掌指,用内劲向前平推,推到尽头后放松翻掌向下,向左手方向划弧,在左手上约10cm处两手“劳宫”穴相对,停3秒钟,然后沿原路返回,至手臂伸直时再翻掌向上,收回腰部仍成待发势。左手动作同上,一左一右各做1次为l遍,共做7遍。
5.仙人指路
(1)起式:同丹凤朝阳。
(2)功式:两手拇指分开,另四指并拢,掌、肘、肩运动,均匀地用内劲向前推出,推到尽头后放松翻掌向下,蓄劲而收回腰际,再恢复原待发势。连做7遍。
6.力劈华山
(1)起式:左脚向左横跨一大步,重心在两腿之间,两手腕交叉于胸前约10cm处,左手在外,右手在里,上缺口对“天突穴,指尖朝上。
(2)功式:手指朝上,用内劲向上举起直插云霄,双臂伸直,同时吸气,用力徐徐朝前下方成弧形劈下,略停1~3秒,双手从裆下直线缓缓向上提至胸前,同时吸气,直腰,两手松直,指尖朝上,回复预备起式。反复做7遍。
7.海底捞月、怀中抱月
(1)起式:同力劈华山。
(2)功式:两手掌心朝前,成拉幕状缓缓向左右水平拉开,贯气于掌指,坐腕,用力向两侧平推成“大字桩”,同时吸气;松腕,手放平,弯腰,手缓缓下落捞月(海底捞月),屈腕,指尖相对,同时呼气,向上捞起,上体随势而起,直腰屈肘,两臂运动,掌指着力,似抱重物状缓缓端起至胸前(怀中抱月)、,同时吸气,两手交叉于胸前,同时呼气,恢复起式,反复做7遍。
8.霸王举鼎
(1)起式:同怀中抱月势。
(2)功式:两手缓缓上托至锁骨处,小臂内旋,翻掌向上,拇指分开,另四指并拢,中指相对,用内劲徐徐上举,腰、腿、‘臂均用力挺紧勿松,成“举鼎”状,同时吸气,随即两臂放松,向外划弧至与肩平时坐腕,运劲外撑成“大字桩”,停3~5秒钟,再放松,徐徐下落,恢复原势,同时呼气。反复做7遍。
五、调气功
1.拉气
(1)起式:两脚与肩同宽,全身放松,两手在腹前约lOcm处“劳宫”相对成“抱球”状,左手在下,平“神阙”穴,掌心朝上,右手在上,掌心朝下,与左手相距约10cm。
(2)功式:①滚气:左手在里向内、向上滚动,右手在外沿左手背向下滚动,滚至右手心向上并与“神阙”平,左手心向下,在右手上约lOcm,两“劳宫”穴相对。②拉气:左手向左上方,右手向右下方同时缓缓拉开,停1~3秒。③压气:两手按原路线缓缓合拢,恢复抱球状。然后“滚气”、“拉气”、“压气”,左右各做5遍。
2.转气
(1)起式:同拉气。
(2)功式:右手心向外向上,左手心向里向下一齐翻转,右手向上推成“托天势”,左手下按成“按地势”,两手再用力上下推按到尽头,同时吸气——谓之“顶天立地”或“金刚托天”,向左体侧弯腰,打开气门——谓之“转气”,放松,直腰,右手从右侧向下转,左手在左侧向上转——谓之“八卦圈”,同时呼气,两臂转至与肩平时掌指上翘90度,用力向左右平推,气贯“大陵”穴,同时吸气——谓之“大字桩”,放松,同时呼气,“八卦圈”一右手向下转,左手向上转,成左手托、右手按地势,向右体侧弯腰——“转气”,再放松,直腰,“八卦圈”——左手向下转,右手向上转,至两臂与肩平,坐腕,掌指上翘90度,左右用力平推成“大字桩”,反复做5遍。
3.收势
(1)起式:接上“大字桩”势。
(2)功式:小臂外旋,掌心向上,曲肘,手向头前上方划弧,左脚收回,同时吸气,掌心向上,曲肘,手向头前上方划弧,左脚收回,同时吸气,掌心向下,经头前慢慢下落,同时呼气,导气至“涌泉”穴。提手、落手反复做3遍后恢复直立。
4.雷声(压气)
做完收势后,左脚向左前方跨出一步,伸出左手,手心朝上,在挥右臂用手猛击左手的同时,舌抵上腭,收腹提气,发出一声短促有力的“咦!”字声,随即全身用劲,两脚用力抓地,后腿猛蹬起,瞪眼、直颈,大有怒发冲冠、排山倒海之势。
六、坐功
1.平坐式平坐于凳上,两脚交叉,起势及其他有关要求同马步站桩一样。在收功前可做扳指法。
2.单手合什式平坐于凳上,两脚交叉,右臂屈肘内收,掌心朝左,拇指对准鼻尖,其余四指松直朝上,同时左臂屈肘,小臂与地面平行,五指放松,掌心朝上,其劳宫穴对准右肘尖,成单手合什式。两眼睁开,目视前方,虚颌顶颈,舌抵上腭,含胸拔背,收腹提肛,自然呼吸,时间要不少于30分钟,两手可交换。
3.盘坐式两腿交叉,自然盘坐于普通床或炕上,臀部可稍垫高一些,上体自然伸直端正,虚颌顶颈;舌抵上腭,双目睁开,松肩含胸,肘置于腿上,两手掌心朝上重叠于腹前,拇指相对,另四指并拢,自然呼吸,深、细、匀长,时间要30分钟以上。
七、卧功
1.起式仰卧,两腿伸直,双臂置于体侧。
2.功式宽衣解带,全身放松,舌抵上腭,双目睁开,两脚交叉,两小臂屈曲,大小臂间夹角大于90度,手势同马步站桩时一样。自然呼吸,深、细、匀、长,练功时间应不少于30分钟。
3.收式两脚分开,双手由两侧向头顶划弧,并沿任脉下按,将气导至“涌泉”穴,反复做3次。
八、蛇形桩(一指功)
1.起式直立,两脚跟靠拢,脚尖分90度角。
2.功式左脚顺脚尖方向跨出半步,屈膝,成左虚步,身体重心落在右腿上,同时两臂交叉抱于胸,左手在里,右手在外,右手向下划弧,左手向前伸出,两手均成打手枪状,即食指伸直,其它四指曲向掌心,右手食指对准左手心“劳宫”穴,相距约1尺半,上体正直,目视前方,可左右交替站立,约半小时。
九、龙形桩
1.起式直立。
2.功式左脚向前跨出半步,两膝弯曲,重心落在右腿上,成正虚步,同时两臂交叉于胸前,右手在外,向下划至右胯旁,掌心朝下,曲指抓地,左手在里,向上划至头的左前方,掌心朝上,曲指抓天。可左右交替反复站立练半小时。
【主治病症】
本功可治疗感冒、哮喘、气管炎、肺气肿、肺结核、胃下垂、溃疡病、慢性肝炎、胃窦炎、胆囊炎、胆石症、消化不良、胃神经官能症、胃酸过多、痔疮、便秘、慢性腹泻、高血压、风湿性心脏病、心律失常、冠心病、血小板减少、白血球减少、半身不遂、血栓闭塞性脉管炎、慢性肾炎、遗精、阳痿、痛经、神经衰弱、肋间神经痛、神经麻痹、失眠、头痛、坐骨神经痛、神经官能症、肾亏、中气虚弱、肩周炎、关节炎、乳腺炎、扭伤、冻疮、体表囊肿、硬皮症、假性近视、青光眼、鼻炎、鼻窦炎、咽炎等病症。
【注意事项】
1.练本功时无需强调入静、意守,也不要把别的功法的概念带入本功法。
2.练功时要求保持正确的架式,这样既可避免初学者无法入静的苦恼,而且也是防止出偏差的一个极为有效的方法。
3.本功由一系列桩势合理编成的功法,每套功法都有一定的目的和要求,不达到第一个要求和目的就难以向第二个要求和目的迈进。必须循序渐进,不可急躁冒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