银柴胡的功效与作用 - 清热药 打印页面
中华秘方网 www.zhmf5.net 2017-06-15 21:45:50
银柴胡为较常用中药,“银柴胡”一名见于《本草纲目》的柴胡项下。至《本经逢原》及《本草纲目拾遗》始由柴胡项下分出。
名称:银柴胡
类别:清热药
拼音:YIN CHAI HU
拉丁:Radix Stellariae
别名:银胡、山菜根、牛肚根、沙参儿、白根子
药用部位:根
药材性状:本品呈类圆柱形,偶有分枝,长15~40cm,直径0.5~2.5cm。表面浅棕黄色至浅棕色,有扭曲的纵皱纹及支根痕,多具孔穴状或盘状凹陷,习称“砂眼”,从砂眼处折断可见棕色裂隙中有细砂散出,根头部略膨大,有密集的呈疣状突起的芽苞、茎或根茎的残基,习称“珍珠盘”。质硬而脆,易折断,断面不平坦,较疏松,有裂隙,皮部甚薄,木部有黄、白色相间的放射状纹理。气微,味甘。 栽培品有分枝,下部多扭曲,直径0.6~1.2cm。表面浅棕黄色或浅黄棕色,纵皱纹细腻明显,细支根痕多呈点状凹陷。根头部有多数疣状突起。几无砂眼。折断面质地较紧密,几无裂隙,略显粉性,木部放射状纹理不甚明显。味微甜。
来源:为石竹科植物银柴胡Stellaria dichotoma L. var. lanceolata Bge的干燥根。
产地:全国西北及内蒙各地均产
采收加工:春、夏间植株萌发或秋后茎叶枯萎时采挖。除去残茎、须根及泥沙,晒干。
炮制:切片,生用。
性味归经:微寒;甘;归肝、胃经
功能主治:清虚热,除疳热。用于阴虚发热,骨蒸劳热,小儿疳热。
用法用量:内服:煎汤,6~10g;或入丸、散。
禁忌:外感风寒及血虚无热者慎服。
【鉴别用药】银柴胡与柴胡,名称相似且均有退热之功。然银柴胡能清虚热,除疳热,尤善治疗阴虚发热、小儿疳热;而柴胡能发表退热,善治外感发热、邪在少阳之往来寒热。
【古籍摘要】
1.《本草从新》:“治虚劳肌热骨蒸,劳虐热从髓出,小儿五疳羸热。”
2.《本草便读》:“银柴胡,无解表之性。从来注《本草》者,皆言其能治小儿疳热,大人劳热,大抵有入肝胆凉血之功。”
3.《本草正义》:“退热而不苦泄,理阴而不升腾,固虚热之良药。”
【现代研究】
1.化学成分:本品含甾体类、黄酮类、挥发性成分及其他物质。
2.药理作用:本品有解热作用;还能降低主动脉类脂质的含量,有抗动脉粥样硬化作用。此外,本品还有杀精子作用。
【临床应用】
为治虚热和疳热的常用药,因能退热而不苦泄,被认为是“虚热之良药”。
1、用于治疗阴虚发热、痨热、骨蒸盗汗。可配青蒿、鳖甲、地骨皮,方如清骨散。
2、用于治疗疳热。因肠道寄生虫病而致营养不良、低热、眼结膜炎等所谓“肝疳”证候,可配栀子、黄芩、连翘。
【处方举例】
清骨散(《证治准绳》):银柴胡9g,胡黄连2g,鳖甲15g(先煎),青蒿6g,秦艽6g,地骨皮9g,知母9g,甘草3g,水煎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