牡丹皮的功效与作用 - 清热药 打印页面
中华秘方网 www.zhmf5.net 2017-06-16 11:37:48
丹皮为常用中药,《神农本草经》列为中品。
名称:牡丹皮
类别:清热药
拼音:MU DAN PI
拉丁:Cortex Moutan
别名:牡丹根皮、丹皮、丹根
药用部位:根皮
药材性状:本品呈筒状或半筒状,有纵剖开的裂缝,略向内卷曲或张开,长5~20cm,直径0.5~1.2cm,厚0.1~0.4cm。外表面灰褐色或黄褐色,有多数横长皮孔及细根痕,栓皮脱落处粉红色。内表面淡灰黄色或浅棕色,有明显的细纵纹,常见发亮的结晶。质硬而脆,易折断,断面较平坦,淡粉红色,粉性。气芳香,味微苦而涩。
栽培要点:喜温暖湿润的气候,耐旱、耐寒、怕高温。宜选土层深厚、疏松肥沃、排水良好的砂质壤土栽培。粘土或盐碱地不宜种植。忌连作,用种子、分株或嫁接繁殖。
产地:安徽、山东
采收加工:秋季采挖根部。除去须根及茎基,趁鲜抽出木心,晒干,称为“原丹皮”;若先刮去外皮,再抽取木心,晒干者称为“刮丹皮”。
地道沿革:始载于《神农本草经》列为中品。《名医别录》云:“牡丹生巴郡山谷及汉中。”《本草经集注》云:“今东间亦有,色赤者为好。”《本草图经》云:“今丹、延、青、越、滁、和州山中皆有之。”《本草衍义》云:“惟山中单叶花红者根皮入药为佳。”《本草品汇精要》云:“巴蜀、剑南、合州、宣州者并良。”《本草纲目》云:“牡丹以色丹者为上,虽结子而根上生苗,故谓之牡丹。唐人谓之木芍药,以其花似芍药,而宿干似木也。”现今仍以安徽铜陵产凤丹皮质量最好,产量最大。
性味归经:微寒;苦、辛;归心、肝、肾经
功能主治:清热凉血,活血散瘀。用于温毒发斑,吐血衄血,夜热早凉,无汗骨蒸,经闭痛经,痈肿疮毒,跌扑伤痛。
用法用量:内服:煎汤,6~1g;或入丸、散。
禁忌:血虚、寒证、孕妇及月经过多者慎服。
【应用】
1.温毒发斑,血热吐衄。本品苦寒,入心肝血分。善能清营分、血分实热,功能清热凉血止血。治温病热入营血,迫血妄行所致发斑、吐血、衄血,可配水牛角、生地黄、赤芍等药用;治温毒发斑,可配栀子、大黄、黄芩等药用,如牡丹汤(《圣济总录》);若治血热吐衄,可配大黄、大蓟、茜草根等药用,如十灰散(《十药神书》);若治阴虚血热吐衄,可配生地黄、栀子等药用,如滋水清肝饮(《医宗己任篇》)。
2.温病伤阴,阴虚发热,夜热早凉、无汗骨蒸。本品性味苦辛寒,入血分而善于清透阴分伏热,为治无汗骨蒸之要药,常配鳖甲、知母、生地黄等药用,如青蒿鳖甲汤(《温病条辨》)。
3.血滞经闭、痛经、跌打伤痛。本品辛行苦泄,有活血祛瘀之功。治血滞经闭、痛经,可配桃仁、川芎、桂枝等药用,如桂枝茯苓丸(《金匮要略》);治跌打伤痛,可与红花、乳香、没药等配伍,如牡丹皮散(《证治准绳》)。
4.痈肿疮毒。本品苦寒,清热凉血之中,善于散瘀消痈。治火毒炽盛,痈肿疮毒,可配大黄、白芷、甘草等药用,如将军散(《本草汇言》);若配大黄、桃仁、芒硝等药用,可治瘀热互结之肠痈初起,如大黄牡丹皮汤(《金匮要略》)。
【用法用量】煎服,6—12g。清热凉血宜生用,活血祛瘀宜酒炙用。
【使用注意】血虚有寒、月经过多及孕妇不宜用。
【古籍摘要】
1.《神农本草经》:“主寒热,中风瘈疭、痉、惊痫邪气,除坚癥瘀血留舍肠间,安五脏,疗痈疮。”
2.《名医别录》:“下水,止烦渴,散颈下核,痈肿。”
3.《本草纲目》:“滋阴降火,解斑毒,利咽喉,通小便血滞。”
【现代研究】:
1.化学成份:本品含牡丹酚、牡丹酚苷、牡丹酚原苷、牡丹酚新苷,并含芍药苷、氧化芍药苷、苯甲酰芍药苷、没食子酸、挥发油、植物甾醇、苯甲酸、蔗糖、葡萄糖等。
2.药理作用:所含牡丹酚及其以外的糖苷类成分均有抗炎作用;牡丹皮的甲醇提取物有抑制血小板作用;牡丹酚有镇静、降温、解热、镇痛、解痉等中枢抑制作用及抗动脉粥样硬化、利尿、抗溃疡、促使动物子宫内膜充血等作用;牡丹皮能显著降低心输出量;其乙醇提取物、水煎液能增加冠脉血流量;牡丹皮水煎剂及牡丹酚和除去牡丹酚的水煎液均有降低血压的作用。所含牡丹酚及芍药苷、苯甲酰芍药苷、苯甲酰氧化芍药苷等,均有抗血小板凝聚作用;牡丹皮水煎剂对痢疾杆菌、伤寒杆菌等多种致病菌及致病性皮肤真菌均有抑制作用,
3.临床研究:用重用牡丹皮组成的复方,治疗原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32例,效果尚佳(中西医结合杂志,1985,4:245);单用牡丹皮水煎服,治疗高血压7例,近期疗效较好(辽宁医学杂志,1960,7:48);用牡丹皮清水浸泡后的蒸馏液滴鼻,治疗过敏性鼻炎,有效率为87.1%(湖南医药杂志,1983,4:24);用3.5%丹皮酚霜外涂皮损处,治疗急性湿疹27例,治愈8例,显效5例,好转6例(中医杂志,1983,1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