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打印纸张:字号选择:超大 带图打印打印此页面 返回原文

寒水石的功效与作用 - 清热药 打印页面

中华秘方网 www.zhmf5.net    2017-06-16 11:37:45  

寒水石为少常用中药。始载《神农本草经》,列为中品。

  名称:寒水石

  类别:清热药

  拼音:HAN SHUI SHI

  拉丁:Calcitum,Gypsum Rubrum

  别名:凝水石、水石、鹊石

  药用部位:硫酸盐类矿物

  药材性状:多为规则的块状结晶,常呈斜方柱形,有棱角白色或黄色,表面平滑,有玻璃样光泽,透明或不透明。有完全的解理,故晶体可沿三个不同方向劈开。质坚硬而脆,硬度3,比重2.7,条痕为白色或淡灰色,敲击时多呈小块斜方体碎裂。断面平坦,用小刀可以刻划。气微,味淡。

  来源:为硫酸盐类矿物芒硝的天然晶体。

寒水石

  产地:山西、河北

  采收加工:全年均可采挖采挖后,除去泥沙及杂石。研碎生用,或煅用。

  性味归经:寒;辛、咸;归心、胃、肾经

寒水石饮片

  功能主治:清热泻火,利窍,消肿。用于热病烦渴,丹毒烫伤。

  用法用量:内服:煎汤,9~15g;或入丸、散。外用:适量,研末掺或调敷。

  禁忌:脾胃虚寒者慎服。

【应用】

1.热病烦渴、癫狂。本品入心经能清泻心火以除烦,入胃经而清泻胃火以止渴,故可用治温热病邪在气分,壮热烦渴者,常配石膏、滑石用,如三石汤(《温病条辨》)。取本品清泻心胃实火而可用治伤寒阳明热盛之癫狂,多配黄连、甘草用,如鹊石散(《普济本事方》);若配天竺黄、冰片等药用,可治痰热躁狂,如龙脑甘露丸(《姚僧坦集验方》)。

寒水石

2.口疮、热毒疮肿、丹毒烫伤。取本品清热泻火之功,可用治热毒疮疡等证。若治口疮,可配黄柏等分为末,撒敷患处,如蛾黄散(《济生方》);若治热毒疮肿,可用本品火煅,配青黛等分为末,香油调搽(《普济方》);若治水火烫伤,可配赤石脂等分为末,菜油调敷,破烂有水者,取药末撒患处,如水石散(《古方汇精》);若治小儿丹毒,可用本品研末,水调和猪胆汁涂之(《本草汇言》)。

【用法用量】煎服,10—15g。外用适量。

【使用注意】脾胃虚寒者忌服。

【古籍摘要】

1.《神农本草经》:“主身热,腹中积聚邪气,皮中如火烧,烦满,水饮之。”

2.《本经逢原》:“寒水石,治心肾积热之上药,《本经》治腹中积聚,咸能软坚也;身热皮中如火烧,咸能降火也。《金匮》风引汤,《和剂局方》紫雪,皆用以治有余之邪热也。”

【现代研究】

1.临床研究:用寒水石配地榆、大黄、冰片研细末,香油调敷,治疗带状疱疹120例,疗效显著(中国中西医结合外科杂志,2001,6:362);用由寒水石、冰片、熊胆、血竭组成的寒冰痔疮胶丸纳入直肠内,治疗痔疮130例,有效率为95.37%(中国中西医结合外科杂志,2001,2:114)。

2.其他:本品《神农本草经》名凝水石,据考证应为芒硝的天然结晶体。但近代所用之寒水石,在北方多为红石膏(主含硫酸钙),在南方多为方解石(主含碳酸钙)。

【处方举例】

1、三石汤。寒水石9g(打碎先煎)、滑石9g、生石膏18g(打碎先煎)、杏仁9g、竹茹6g、金银花9g、通草6g,水煎服。

2、烫伤散(南京)。寒水石30g、石膏30g、炉甘石30g(以上三种水飞成细末),加冰片3g,成极细粉,局部喷洒洒于创面。

注:除上述两种寒水石外,

1、据《山西中草药》第126页寒水石项下附注记述:本省一些地方误将龟背状“玄精石”作寒水石入药,应加以区别不宜混淆。

2、据《中药鉴别手册》第一册第486页寒水石项下记述。山西、陕西、甘肃部分地区以透明石膏作寒水石用。但其图形和药材的性状介绍,又与山西用的玄精石不完全相同,主要是晶体结构不同,敲击时透明石膏平滑面平行裂成片状,颇似云母片、玄精石则顺长纵形断裂成长方形。

3、现用寒水石存在着同名异物的情况,从红石膏与方解石的形色成分等多方面均不相同,不应统称寒水石,应进一步研究其性味功能,从名称上给予不同的命名以免长期混淆下去,影响医疗效果。

4、据《中药志》考证《神农本草经》、《名医别录》、《本草纲目》所载的寒水石与芒硝相似。

文章来源:http://www.zhmf5.net/zhongcaoyao/hanshuishi.html
打印纸张:字号选择:超大 带图打印打印此页面 返回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