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荞麦的功效与作用 - 清热药 打印页面
中华秘方网 www.zhmf5.net 2017-06-16 21:39:29
名称:金荞麦
类别:清热药
拼音:JIN QIAO MAI
拉丁:Rhizoma Fagopyri Dibotryis
别名:赤地利、天荞麦、苦荞头、野荞麦
药用部位:根茎
药材性状:本品呈不规则团块或圆柱状,常有瘤状分枝,顶端有的有茎残基,长3~15cm,直径1~4cm。表面棕褐色,有横向环节及纵皱纹,密布点状皮孔,并有凹陷的圆形根痕及残存须根。质坚硬,不易折断,斯面淡黄白色或淡棕红色,有放射状纹理,中央髓部色较深。气微,味微涩。
来源:为蓼科植物金荞麦Fagopyrum dibotrys (D.Don) Hara的干燥根茎。
产地:陕西、江苏、江西、浙江
采收加工:冬季采挖。除去茎及须根,洗净,晒干。
炮制方法:切成厚片,生用。
性味归经:凉;微辛、涩;归肺经
功能主治:清热解毒,排脓祛瘀。用于肺脓疡,麻疹肺炎,扁桃体周围脓肿。
用法用量:内服:煎汤,15~30g;或研末。外用:适量,捣汁或磨汁涂敷。
【临证应用】
1.肺痈,肺热咳嗽。本品辛凉,既可清热解毒,又善排脓祛瘀,并能清肺化痰,故以治疗肺痈咯痰浓稠腥臭或咳吐脓血为其所长,可单用,或与鱼腥草、金银花、芦根等配伍应用;若治肺热咳嗽,可与天花粉、矮地茶、射干等同用。
治肺痈,发热烦躁,咯吐大量腥臭脓痰,或痰中带血。本品250g,置瓦罐内文火煮熬,或水煎服。
2.瘰疬疮疖,咽喉肿痛。本品凉以清热,辛以散结,有解毒、消痈、利咽、消肿之效,若与何首乌等药配伍,可用治瘰疬痰核;若配蒲公英、紫花地丁等药,可用治疮痈疖肿或毒蛇咬伤;若与射干、山豆根同用,可用治咽喉肿痛。
此外,本品尚有健脾消食之功,与茯苓、麦芽等同用,可用治腹胀食少,疳积消瘦等症。
【药理作用】
对金黄色葡萄球菌、肺炎球菌、大肠杆菌、绿脓杆菌有抑制作用,酊剂作用较强于水煎剂。
【用法用量】煎服,15~45g。亦可用水或黄酒隔水密闭炖服。
【古籍摘要】
1.《新修本草》:“赤白冷热诸痢,断血破血,带下赤白,生肌肉。”
2.《本草纲目拾遗》:“治喉闭,喉风喉毒,用醋磨漱喉。治白浊,捣汁冲酒服。”
3.《本草拾遗》:“主痈疽恶疮毒肿,赤白游疹,虫、蚕、蛇、犬咬,并醋摩敷疮上,亦捣茎叶敷之;恐毒入腹,煮汁饮。”
【现代研究】
1.化学成分:根茎含香豆酸、阿魏酸等。
2.药理作用:有祛痰、解热、抗炎、抗肿瘤等作用。体外实验虽无明显抗菌作用,但对金黄色葡萄球菌的凝固酶、溶血素及绿脓杆菌内毒素有对抗作用。
3.临床研究:金荞麦及其制剂主要用于治疗肺炎、支气管炎、肺脓肿、胸膜炎等疾病,对于疖肿、皮肤外伤感染、急性乳腺炎、蜂窝组织炎、深部脓肿等化脓性感染性疾病,水煎内服或鲜品捣敷患处,均有较好疗效。另据报道,用本品治疗妇科疾患疗效显著,如用金荞麦大剂量(40~50g)与益母草、鸡血藤配伍治疗闭经;一般剂量(20~30g)与仙鹤草、乌梅、旱莲草等同用治疗子宫肌瘤、行经量多;若与木香、香附子配伍,则可用于痛经;与土茯苓、败酱草同用,又可治疗急、慢性阴道炎,盆腔炎等(中国民族医药杂志2000,42:60)。此外,金荞麦具有较强的抗癌活性,用其乙醇提取物制口服胶囊,治疗肺癌,总有效率达71%,并能缓解放疗、化疗的副作用;外用可治疗宫颈癌(中草药2000,9:7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