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打印纸张:字号选择:超大 带图打印打印此页面 返回原文

知母的功效与作用 - 清热药 打印页面

中华秘方网 www.zhmf5.net    2017-06-16 21:38:49  

本品为常用中药。《神农本草经》列入中品。蚔母。

  名称:知母

  类别:清热药

  拼音:ZHI MU

  拉丁:Rhizoma Anemarrhenae

  别名:连母、水须、穿地龙

  药用部位:根茎

知母

  药材性状:本品呈长条状,微弯曲,略扁,偶有分枝,长3~15cm,直径0.8~1.5cm,一端有浅黄色的茎叶残痕。表面黄棕色至棕色,上面有一凹沟,具紧密排列的环状节,节上密生黄棕色的残存叶基,由两侧向根茎上方生长;下面隆起而略皱缩,并有凹陷或突起的点状根痕。质硬,易折断,断面黄白色。气微,味微甜、略苦,嚼之带粘性。

知母

  来源:为百合科植物知母Anemarrhena asphodeloides Bge.的干燥根茎。

  产地:山西、河北、东北

  采收加工:春秋二季采挖。除去须根及泥沙,晒干。切片入药,生用,或盐水炙用。

知母

 

  性味归经:寒;苦、甘;归肺、胃、肾经

  功能主治:清热泻火,生津润燥。用于外感热病,高热烦渴,肺热燥咳,骨蒸潮热,内热消渴,肠燥便秘。

  用法用量:内服:煎汤,6~12g;或入丸、散。

  禁忌脾胃虚寒,大便溏泻者禁服。

临床应用:

1、用于治疗温热病时的气分实热(证见石膏所述),辅助石膏,发挥解热和镇静作用。多夏季出现的久热不退(中医名暑疟,西医称夏季热),可配石膏、青蒿、麦冬、鳖甲、牛膝、橘红等,如再加小环钗、银花、南豆花,效果更好。

知母

2、用于治疗虚热(慢性、消耗性疫病的发热),尤其下午低热。自觉热从骨内蒸发而出(前人称为“骨蒸”、盗汗、脉沉细而数,可配鳖甲、地骨皮。妇女产后的劳热,也可按此原则治疗。

3、用于治疗肾火亢盛(表现为遗精、梦泄、性神经兴奋增高等症状,并有喉痛、咽干、腰酸酸软)。此时用知母,取其有镇静作用,但须配黄柏,如知柏八味丸。知母、黄柏合用能加强 滋阴降火,从而能更好地起到镇静神经和消除炎症的作用。

4、用于治疗泌尿系感染。尤其适用于慢性肾盂炎而有阴虚阳亢“热象”的患者,可服知柏八味丸,以茅根汤送服,或以金银花煎汤送服。此方对尿有脓细胞而又不能用抗菌素的患者,更为适用。

5、用于治疗口腔炎、口腔溃疡、咽喉炎,辩证属阴虚火旺者。配玄参、生地或加露蜂房、甘草。

6、用于治疗消渴。例如糖尿病患者有口渴、烦热等肺胃燥热征象时,宜用知母配瓜萎根(天花粉)、麦冬等生津药治疗。

此外,知母外用可以治紫斑和过敏性皮疹,其法以知母加醋磨汁,搽患处,可促进退疹。

使用注意:

1、知母有“滑肠”作用,脾虚便溏者不宜用;

2、以前有人认为孕妇宜慎用知母,其实只要辩证准确(如孕妇期间有高热、烦躁、舌赤苔黄), 仍可适当使用知母,配其它热药,以清热、除烦、安胎。

用量:常用量6~12g,大剂用到15~24g。

处方举例:知柏八味丸(《医宗金鉴》):成药,也可作汤剂:知母9g,黄柏6g,熟地24g,山萸肉12g,淮山12g,茯苓9g,泽泻9g,丹皮9g,水煎服。

注:毛知母,主销华东、华南、西南地区及出口。知母肉,售天津、北京、华北、东北地区。

文章来源:http://www.zhmf5.net/zhongcaoyao/zhimu.html
打印纸张:字号选择:超大 带图打印打印此页面 返回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