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打印纸张:字号选择:超大 带图打印打印此页面 返回原文

荜澄茄的功效与作用 - 温里药 打印页面

中华秘方网 www.zhmf5.net    2017-06-17 17:24:13  

荜澄茄为少常用中药,始载于《开宝本草》。

名称:荜澄茄

类别:温里药

拼音:BI CHENG QIE

拉丁:Fructus Litseae

别名:毗陵茄子、毕茄

药用部位:成熟果实

荜澄茄

药材性状:本品呈类球形,直径4~6mm。表面棕褐色至黑褐色,有网状皱纹。基部偶有宿萼及细果梗。除去外皮可见硬脆的果核,种子1,子叶2,黄棕色,富油性。气芳香,味稍辣而微苦。

来源:为樟科植物山鸡椒Litsea cubeba (Lour.) Pers.的干燥成熟果实。

荜澄茄

产地:四川、广东、广西

采收加工:秋季果实成熟时采收。除去杂质,晒干。生用。

性味归经:温;辛;归脾、胃、肾、膀胱经

功能主治:温中散寒,行气止痛。用于胃寒脘腹冷痛,呕吐,呃逆,寒疝腹痛,寒湿,小便浑浊。

用法用量:内服:煎汤,2-5g,或入丸、散。外用:适量,研末擦牙或搐鼻。

禁忌:阴虚火旺及实热火盛者禁服。

【应用】

1.胃寒腹痛,呕吐,呃逆。本品辛散温通,能温中散寒止痛。治胃寒脘腹冷痛、呕吐、呃逆,功似荜茇,可单用或与高良姜、丁香、厚朴等同用。

2.寒疝腹痛。本品味辛性温,能散寒行气止痛。常与吴茱萸、香附、木香等同用,治疗寒疝腹痛。

荜澄茄药典图

此外,治下焦虚寒之小便不利或寒湿郁滞之小便浑浊,可与萆薢、茯苓、乌药等同用。

【用法用量】煎服,1.5~3g。

【古籍摘要】

1.《海药本草》:“主心腹卒痛、霍乱吐泻、痰癖冷气。”

2.《本草纲目》:“暖脾胃,止呕吐哕逆。”

【现代研究】

1.化学成分:果实含挥发油2%~6%,油中主要成分为柠檬醛、柠檬烯、香茅醛、莰烯、甲基庚烯酮、香叶醇、α-蒎烯、苧烯、对伞花烃、乙酸乙酯、β-蒎烯及甲基庚烯酮等。

2.药理作用:大鼠灌服荜澄茄醚提物、水提物有抗动物实验性胃溃疡及小鼠实验性腹泻的作用;挥发油有抗心律失常,改善兔心肌缺血的作用;并能松驰豚鼠气管平滑肌而有平喘作用等。

3.临床研究:荜澄茄研粉装入胶囊,每次1g,隔2小时1次,日服4次,服用3~5天。治疗阿米巴痢疾60例,54例症状消失,其中42例复查大便,有38例未发现阿米巴原虫(中华寄生虫病传染病杂志,1958,3:192)。另有用荜澄茄治疗胃寒冷痛、冠心病、脑血栓形成、慢性支气管炎、慢性气管炎、牙痛等。

处方举例:

1、荜澄茄散(《扁鹊心书》):治脾胃虚满,寒气上攻于心,心腹刺痛,两胁胀痛,头昏、四肢困倦,呕逆、发热、泄泻,饱闷;荜澄茄、高良姜、肉桂、丁香、制厚朴、桔梗、陈皮、醋三棱、甘草各45g、制香附90g。共为细末,每服12g,姜三片,水一盏,煎至七分,和渣服。

2、荜澄茄丸(《宣明论方》):治中焦痞塞,气逆上攻,心腹痹痛;荜澄茄15g、高良姜60g、炒神曲、青皮、官桂(去皮)各30g、煨阿魏15g上为末。醋、面为丸梧子大。每服二十丸,生姜汤下,不计时候。

注:荜澄茄始载于宋(《开宝本草》),又名毗陵茄子,李时珍认为二者均是“番语”。陈藏器称“荜澄茄生佛誓国”。李珣称“胡椒生南海诸国,向阴者为澄茄,向阳者为胡。”按颐征广州志云,“澄茄生诸海国,乃嫩胡椒也。”李时珍称“南海诸番疆皆有之,蔓生,春开白花,夏结白实,与胡椒一类二种。”。又据《本草纲目》的附图,荜澄茄是南海所产胡椒种植物已无可疑。但现今中药所用荜澄茄均为樟科的山鸡椒,二者形状气味均颇为相似,故易相混而代用。又按(《唐本草》)载有湖南地方称山鸡椒代替进口的荜澄茄,亦属可能。

由上考证可以认为本草所载荜澄茄为胡椒科植物的果实,而如今所用中药荜澄茄为樟科植物山鸡椒的果实,即本草所载的“山胡椒”。二者功能主治既属相同、互相代用、亦属无妨。

文章来源:http://www.zhmf5.net/zhongcaoyao/bichengqie.html
打印纸张:字号选择:超大 带图打印打印此页面 返回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