花椒的功效与作用 - 温里药 打印页面
中华秘方网 www.zhmf5.net 2017-06-17 17:23:43
花椒为常用中药。《神农本草经》列为中品。
名称:花椒
类别:温里药
拼音:HUA JIAO
拉丁:Pericarpium Zanthoxyli
别名:秦椒、蜀椒、南椒、巴椒、汉椒、川椒
药用部位:成熟果皮
药材性状:
青椒呈裂开两瓣状,裂口如八字形。直径3~4毫米。表皮灰绿色至黄绿色。外皮不平坦,满布小疙瘩。基部有果柄断痕,壳内面黄白色光滑,偶含有黑色具光泽的圆形种子(椒目)。壳质较脆,易折断。香气浓厚,味麻辣。
红花椒,个较大,直径4~5毫米。表面紫红色或棕红色。壳内面黄色。其它与青椒相同。
青椒以色青绿、皮厚、香气大、无细梗及椒目者为佳。
花椒以身干,色红,无梗及椒目者佳。
来源:为芸香科植物花椒的干燥果皮,种子(椒目)均供药用。商品中分两大类,一是青花椒,原植物主要为香椒子,另一种是红花椒原植物主要是花椒。此外,尚有多种花椒属植物的果实在各地混用,药用以青椒最为普遍。
采收加工:秋季采收成熟果实。晒干,除去种子及杂质。
炮制:除果皮及椒目,生用或炒用。
性味归经:温;辛;归脾、胃、肾经
功能主治:温中止痛,杀虫止痒。用于脘腹冷痛,呕吐泄泻,虫积腹痛,蛔虫症;外治湿疹瘙痒。
用法用量:内服:煎汤,3-6g,或入丸、散。外用:适量,煎汤洗或含漱;或研末调敷。
禁忌:阴虚火旺者禁服,孕妇慎服。
【应用】
1.中寒腹痛,寒湿吐泻。本品辛散温燥,入脾胃经,长于温中燥湿、散寒止痛、止呕止泻。常与生姜、白豆蔻等同用,治疗外寒内侵,胃寒腹痛、呕吐等症;与干姜、人参等配伍,治疗脾胃虚寒,脘腹冷痛、呕吐、不思饮食等,如大建中汤(《金匮要略》);与肉豆蔻同用,可治夏伤湿冷,泄泻不止,如川椒丸(《小儿卫生总微论方》)。
2.虫积腹痛,湿疹,阴痒。本品有驱蛔杀虫之功。常与乌梅、干姜、黄柏等同用,治疗虫积腹痛,手足厥逆,烦闷吐蛔等,如乌梅丸(《伤寒论》);单用煎液作保留灌肠,用治小儿蛲虫病,肛周瘙痒;若与吴茱萸、蛇床子、藜芦、陈茶、烧盐同用,水煎熏洗,
治妇人阴痒不可忍,非以热汤泡洗不能已者,如椒茱汤(《医级》);单用或与苦参、蛇床子、地肤子、黄柏等,煎汤外洗,治湿疹瘙痒。
【用法用量】煎服,3~6g。外用适量,煎汤熏洗。
【古籍摘要】
1.《神农本草经》:“主邪气咳逆,温中,逐骨节皮肤死肌,寒湿痹痛,下气。”
2.《本草纲目》:“椒,纯阳之物,其味辛而麻,其气温以热。入肺散寒,治咳嗽;入脾除湿,治风寒湿痹,水肿泻痢;入右肾补火,治阳衰溲数,足弱,久痢诸证。”
【现代研究】
1.化学成分:果皮中挥发油的主要成分为柠檬烯,占总油量的25.10%,1,8-桉叶素占21.98%,月桂烯占11.99%,还含α-蒎烯,β-蒎烯,香桧烯,紫苏烯,芳樟醇,爱草脑等。果皮还含香草木宁碱,茵芋碱,单叶芸香品碱,脱肠草素等。
2.药理作用:本品具有抗动物实验性胃溃疡形成的作用;对动物离体小肠有双向调节作用,小剂量时兴奋,大剂量时抑制;并有镇痛抗炎作用;其挥发油对11种皮肤癣菌和4种深部真菌均有一定的抑制和杀死作用,其中羊毛小孢子菌和红色毛癣菌最敏感,并能杀疥螨等。
3.临床研究:花椒20粒、食醋100g、糖少许煎煮后去花椒,一次服用,治胆道蛔虫病106例,治愈与好转95例(解放军医学杂志,1988,2:139);川椒(去籽)25g,紫皮大蒜100g,研成泥,揉搓患处,每日1~2次,治疗顽癣45例,经1~3个疗程全部治愈
(中西医结合杂志,1990,4:211);花椒油制成栓剂,每晚置阴道中,5天为1疗程,治疗真菌性阴道炎418例,总有效率82.3%(药学通报,1988,5:291)。另有用花椒治疗绦虫病、牙痛、支气管哮喘、鸡眼等。
附药 椒目
为花椒的种子。性味苦寒。归肺、肾、膀胱经。功能利水消肿,降气平喘。适用于水肿胀满、痰饮咳喘等。煎服,3~10g。
花椒的功效与作用:
1、花椒所含牻牛儿醇,小剂量能抑制大鼠的自发活动。对离体兔小肠,低浓度时作用不恒定,大剂量能抑制肠运动。给大鼠口服后,能抑制胃肠运动,对大肠运动则影响不大。接近死量时则有泻下作用。小剂量口服,对大鼠有轻度的利尿作用;但大剂量可抑制尿排泄。
2、大鼠口服的半数致死量为4.8/kg,兔静脉注射则为50mg/kg。动物死亡皆由于呼吸麻痹。此死之原因则由呼吸极度困难所致。
3、牻牛儿醇对豚鼠蛔虫有驱虫作用。另报道,花椒烯醇液有局部麻醉作用,效力较地卡因稍弱;在豚鼠之浸润麻醉中,效力强于普鲁卡因。
炮制:除果皮及椒目,生用或炒用。
性味:辛,温,有毒。
归经:入脾、胃、肺、肾经。
功能:散寒除湿发汗,通血脉,暖胃消食。
主治:风寒咳嗽,留饮宿食,腹痛虫草疾,呕吐泻痢,蛔虫、蛲虫,疝气,阴痒湿疮。
临床应用:
花椒辛温,善祛阴寒之邪,能温中而止痛,暖脾而止泻,为治脾虚寒要药,借其辛辣之性,而有驱杀蛔虫之功。
1、用于脘腹冷痛,寒湿泄泻之症,脘腹冷痛,常与党参、干姜等配伍。如大建中汤:寒湿泄泻,可与苍术、陈皮、木香等配伍。外用:治脘腹冷痛、将花椒炒热,布裹温熨痛处,可奏止痛之效。
2、用于虫积腹痛或蛲蛔之症;常与乌梅同用,并可根据症候可相应配伍生姜、榧子等。挟热者可与黄连、黄柏等配伍。
3、用于皮肤湿疹瘙痒,可与地肤子、苦参、白矾等配伍煎水熏洗。
使用注意:阴虚火旺者忌服。孕妇慎服。畏款冬。恶栝楼,防葵。畏雌黄。(《别录》):“多食令人乏气,口闭者杀人。”(《唐本草》):“畏橐吾、附子、防风”。
用量:1.5-4.5g;或入丸散,外用;研末调敷或水煎洗患处。
处方举例:
1、大健中汤,治心胸中大寒痛,呕不能饮食,腹中寒,上冲皮起,出现有头足、上下痛而不可触近;蜀椒二合、干姜120g,人参60g。上三味,以水四升,煮取二升,分温服。(《金匮要略》)
2、椒茱汤,治妇人阴痒不可忍,非以用热汤泡洗有不能己者;花椒、吴茱萸、蛇床子各30g,藜芦15g,陈茶1撮,烧盐60g。水煎熏洗。(《医级》)
注:
1、江苏所产一种“小花椒”,表面无小疙瘩,而有小凹坑,如陈皮之外皮。体稍小,肉较青花椒为薄。果实由1~3个小果组成。有八角、茴香之香气,麻味淡。
2、贵州贞丰所产“花椒”裂口较小,椒目多为两半圆形组成。味较青椒麻辣。
3、湖北襄阳所产“花椒”形如小梅花骨突,外皮有少数小疙瘩及皱纹。由4-6小果组成,小果常从顶端裂开,内有一卵圆形黑色种子。捏碎则内外皮分开,外皮表面棕黄色,内皮黄色或黄白色光滑。香气较淡,味辣微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