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打印纸张:字号选择:超大 带图打印打印此页面 返回原文

刺猬皮的功效与作用 - 理气药 打印页面

中华秘方网 www.zhmf5.net    2017-06-17 23:38:04  

  【中药名】刺猬皮 ciweipi

  【别名】猬皮、仙人衣。

  【拉丁名】Corium Erinacei Seu Hemiechini。

  【来源】猬科动物刺猬Erinaceus europaeus Linnaeus的皮。

刺猬皮

  【动物形态】体形肥短,体长16~27厘米。头宽,吻尖。耳短,不超过周围之棘长。足及爪较长。身体背面被粗而硬的棘刺,头顶部之棘略向两侧分列。棘之颜色可分二种,一种纯白色,或尖端略染棕色;另一类棘之基部白色或土黄色,其上为棕色,再上段复为白色,尖稍呈棕色。整个体背呈土棕色。脸部、体侧、腹面及四肢的毛为灰白色或浅灰黄色。四足浅棕色。

刺猬皮

  【产地分布】广泛栖息于山地森林、平原草地及灌丛中。分布于全国大部分地区。

  【采收加工】全年均可捕捉,捕后杀死,将皮剥下,除去油脂、残肉,用竹片撑开,悬于通风处阴干。

  【药材性状】呈多角形板刷状或直条状,有的边缘卷曲成筒状或盘状,长3~4厘米。外表面密生错综交叉的棘刺,刺长1.5~2厘米,坚硬如针,灰白色、黄色或灰褐色不一。在腹部的皮上多有灰褐色软毛。皮内面灰白色或棕褐色,留有筋肉残痕。具特殊腥臭气,味咸。

  【性味归经】性平,味苦。归胃经、大肠经。

  【功效与作用】降气、止痛、止血、涩精。属理气药。

  【临床应用】用量3~10克,煎服,或1.5~3克,研末服,或入丸、散;外用适量,研末调敷。用治胃脘疼痛、反胃吐食、疝气腹痛、肠风、痔漏、遗精、遗尿、脱肛、烧烫伤。

  【主要成分】本品上层的刺所含的主要成分为角蛋白,下层的真皮层主含骨胶原及弹性蛋白和脂肪。

  【使用禁忌】孕妇禁用。

【应用】

1.遗精滑精,遗尿尿频。本品味苦涩性收敛,主入肾经,长于固精缩尿。适用于肾虚精关不固之遗精、滑精;肾虚膀胱失约之遗尿、尿频者。可单用炒炙研末服;或配伍益智仁、龙骨、金樱子的等药同用。

2.便血,痔血。本品功能收敛止血,入于胃肠经而善治下焦出血证。治肠风,常与木贼同用,如猬皮散(《扬氏家藏方》);治痔漏,常与槐角同用,如猬皮丸(《寿世保元》)。

3.胃痛,呕吐。 本品能化瘀止痛。治胃痛日久,气血瘀滞兼呕吐者。可单用焙干研末黄酒送服;或与延胡索、香附等药同用。

【用法用量】煎服,3~10g;研末服1.5~3g。

【古籍摘要】

1.《神农本草经》:“主五痔阴蚀下血,赤白五色血汁不止,阴肿痛引肩背, 酒煮杀之”。

2.《名医别录》:“疗腹痛疝积,烧为灰, 酒服治”。

3.《医林改错》:“治遗精”。

【现代研究】

1.化学成分:上层的刺,由角蛋白(Keratin)所组成,为主要成分。下层的真皮层,主要为胶原(Collagen)与其它蛋白质如弹性硬蛋白(Elastin)之类和脂肪等组成。

2.药理作用:具有收敛、止血作用。

3.临床研究:据临床报道,用刺猬皮烘干炒焦,研细末加冰片,以陈菜油调成糊状,外敷治疗痔疮136例,均获良效(中国肝肠病杂志,1990,4:38)。用刺猬皮、粟子外壳、橡子外壳,焙干研为细末,加入轻粉,香油调匀,涂于颈淋巴结结核(已破溃者)患处,用纱布固定,2—3天换药1次(全国中草药汇编(下册).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1978.372)。

文章来源:http://www.zhmf5.net/zhongcaoyao/ciweipi.html
打印纸张:字号选择:超大 带图打印打印此页面 返回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