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打印纸张:字号选择:超大 带图打印打印此页面 返回原文

檀香的功效与作用 - 理气药 打印页面

中华秘方网 www.zhmf5.net    2017-06-17 23:37:33  

  【中药名】檀香 tanxiang

  【别名】白檀、真檀、白檀香、旃檀、檀香木。

  【拉丁名】Santali Albi Lignum。

  【来源】檀香科植物檀香树干Santalum album L.的心材。

檀香

  【植物形态】常绿乔木,高6~9米,具寄生根,树皮棕灰色,粗糙或有纵裂,多分枝,枝柔软,开展,幼枝圆形,光滑无毛。单叶对生,革质,椭圆状卵形或卵状披针形,先端渐尖,基部楔形,全缘,上表面绿色,下表面苍白色。3歧或聚伞状圆锥花序,花梗约与花被管等长,花小,初为淡黄色后变为紫黄色,花被钟形,先端4裂,裂片卵圆形,密腺4,略呈圆形,着生于花被管的中部,与花被片互生。雄蕊4枚,略与雌蕊等长,花药2室,纵裂,花丝线形。子房半下位,花柱柱状,柱头3裂。核果球形,成熟时黑色,肉质多汁,内果皮坚硬,具3短棱。种子圆形,光滑无毛。

檀香图片

  【产地分布】原产于印度、澳大利亚、印度尼西亚和南亚等地,野生或栽培。我国广东、海南、云南有引种栽培。

  【采收加工】采伐木材后,切成段,除去树皮和边材即得。

  【药材性状】木段长短不一,圆柱形,有的略弯曲。外表面灰黄色或黄褐色,光滑细腻,有的具疤节或纵裂,横截面呈棕黄色,显油迹;棕色年轮明显或不明显,纵向劈开纹理顺直。质坚实,不易折断。气清香,燃烧时香气更浓;味淡,嚼之微有辛辣感。

  【性味归经】性温,味辛。归肺经、胃经、脾经、心经。

  【功效与作用】行气温中、开胃止痛。属理气药。

  【临床应用】用量2~5克,煎服;或入丸、散。外用,适量,磨汁涂。用治寒凝气滞、胸痛、腹痛、胃痛食少、冠心病、心绞痛。

  【药理研究】有较强的抗菌作用。挥发油对痢疾杆菌、乌型结核杆菌及金黄色葡萄球菌均有抑制作用;有利尿作用。此外,对离体兔小肠有麻痹作用。临床用檀香复方治疗心绞痛、萎缩性胃炎、浅表性胃炎、胃痛、痛经、乳腺增生等。

  【化学成分】含挥发油3%~5%,其主要成分为a-檀香醇及β-檀香醇,占90%以上,并含a-檀香萜烯及β-檀香萜烯、檀香烯、檀香二环酮、檀香酸、檀香酮、檀油酸、檀油醇、紫檀萜醛等。

  【使用禁忌】如阴虚火盛,有动血致嗽者,勿用之。

中药材檀香图

  【配伍药方】①治心腹冷痛:白檀香9克(为极细末),干姜15克。泡汤调下。(《本草汇言》)

  ②治气厥:白豆蔻,丁香、檀香、木香各9克,藿香、甘草(炙)各24克,砂仁12克。上为末。每服6克,入盐少许,沸汤点服。(《丹溪心法》调气散)

  ③治阴寒霍乱:白檀香、藿香梗、木香、肉桂各4.5克。为极细末。每用3克,炒姜15克,泡汤调下。(《本草汇言》)

  ④治噎膈饮食不下:白檀香4.5克,茯苓、橘红各6克。俱为极细末,人参汤调下。(《本草汇言》)

  ⑤治神经性胃肠病,呕吐下痢,胸闷腹痛:檀香细粉10克,沉香细粉3克,甘草细粉5克,菖蒲根(磨粉)10克。混合,密贮瓶中勿泄气。每日3回,每回1克,食前温开水送服。(《现代实用中药》)

【应用】胸腹寒凝气滞证。本品辛散温通而芳香,善理脾胃,调肺气,利膈宽胸,有行气止痛、散寒调中之功。常配白豆蔻、砂仁、丁香等同用,治疗寒凝气滞,胸腹冷痛,如沉香磨脾散(《仁斋直指方》);若治疗寒凝气滞之胸痹绞痛,可配荜茇、延胡索、高良姜等同用;若治胃脘寒痛,呕吐食少,可以本品研末,干姜汤泡服,或配沉香、白豆蔻、砂仁等同用。

理气药:檀香

【用法用量】煎服,2~5g,宜后下;入丸、散,1~3g。

【使用注意】阴虚火旺,实热吐衄者慎用。

【古籍摘要】

1.《日华子本草》:“止心腹痛。”

2.《本草备要》:“调脾肺,利胸膈,为理气要药。”

3.《本经逢原》:“善调膈上诸气,……兼通阳明之经,郁抑不舒、呕逆吐食宜之”。

【现代研究】

1.化学成分:本品含挥发油。油中主要成分为α-檀香萜醇、β-檀香萜醇,并含檀萜烯,檀萜烯酮等。

2.药理作用:檀香液给离体蛙心灌流,呈负性肌力作用,对四逆汤、五加皮中毒所致心律不齐有拮抗作用;檀香油有利尿作用;对痢疾杆菌、结核杆菌有抑制作用。

3.临床研究:以丹参饮(丹参、檀香、砂仁)加味治疗各种胃痛有明显疗效(湖北中医杂志,1986,5:12);以丹参饮加味(丹参、白檀香、砂仁、蒲黄等)水煎服,治疗痛经34例,每月行经前3~5天开始服药,服到经净为止,治愈33例(四川中医,1985,5:16);以檀香、丹参、山楂、何首乌各适量水煎服,治疗高脂血症30例,疗前后胆固醇、甘油三酯、和脂蛋白三项指标的检查结果经统计学处理,有显著性差异(新疆中医药,1992,2:23)。另有用檀香入复方治疗冠心病心绞痛、外伤胸痛等。

文章来源:http://www.zhmf5.net/zhongcaoyao/tanxiang.html
打印纸张:字号选择:超大 带图打印打印此页面 返回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