罂粟壳的功效与作用 - 收涩药 打印页面
中华秘方网 www.zhmf5.net 2017-06-20 14:07:44
【中药名】罂粟壳 【毒】
【拼音】yingsuke
【别名】罂子粟壳、御米壳、米壳、米皮、粟壳。
【拉丁名】Papaveris Pericarpium。
【来源】罂粟科植物罂粟Papaver somniferum L.的干燥成熟果壳。
【植物形态】一年生草本。株高80~120厘米,无毛或微被毛,灰绿色。叶片长圆形或长卵形,长10~25厘米,宽8~15厘米,先端渐尖,基部心形,边缘具不整齐缺刻或粗锯齿或微羽状浅裂,基生叶具短柄,茎生叶无柄,基部抱茎。花单生茎顶,大而美丽,直径8~10厘米。萼片2,卵状长圆形,长1.5~2厘米,无毛。花瓣4,有时重瓣,白色,粉红色、红色或紫色。雄蕊多数,雌蕊心皮7~15,全生,子房1室,球形。花瓣4,无花柱,柱头盘状,7~15星状裂。蒴果,球果,球形,光滑无毛,直径4~6厘米,顶孔开裂。种子多数,细小,肾形,灰褐色。花期5~8月。
【产地分布】由国家指定农场进行栽培,严格管理。
【采收加工】秋季将成熟果实或已割取浆汁后的成熟果实摘下,破开,除去种子和枝梗,干燥。
【药材性状】呈椭圆形或瓶状卵形,多已破碎成片状,直径1.5~5厘米,长3~7厘米。外表面黄白色、浅棕色至淡紫色,平滑,略有光泽,无割痕或有纵向或横向的割痕;顶端6~14条放射状排列呈圆盘状的残留柱头;基部有短柄。内表面淡黄色,微有光泽,有纵向排列的假隔膜,棕黄色,上面密布略突起的棕褐色小点。体轻,质脆,气微清香,味微苦。
【性味归经】性平,味酸、涩。归肺经、大肠经、肾经。
【功效与作用】敛肺,涩肠,止痛。属收涩药下属分类的敛肺涩肠药。
【临床应用】内服:1~2g。外用:适量。用治久咳,久泻,脱肛,脘腹疼痛。
【药理研究】镇痛,催眠,呼吸抑制与镇咳;抑制肠蠕动;缩瞳;松弛平滑肌。
【化学成分】罂粟壳含少量吗啡,可卡因,蒂巴因、异紫堇杷明碱、罂粟碱、原阿片碱和罂粟壳碱等成分。由愈合组织中得到:血根碱,二氢血根碱,胆碱,隐品碱以及原鸦片碱。
【使用禁忌】本品易成瘾,不宜常服;孕妇及儿童禁用;运动员慎用。
【相关药方】①治劳喘嗽不己,自汗者:罂粟壳不拘多少,炒为末,每服6克,入乌梅同煎水一盏,温服,食后有汗,加小麦三十粒,同煎温服。(《宣明沦方》小百劳散)
②治远年近日喘咳不已:罂粟壳(蜜炒)、人参、陈皮(去白)、甘草(炙),各30克。为末,每服3克,煎乌梅汤调下,临卧服。(《宣明论方》安神散)
③治一切嗽:罂栗壳(去筋,蜜炒)30克,五味子15克,杏仁(炒)15克,胡桃肉15克。上为末,同蜜丸如弹子大,水一盏煎服。(《普济方》金粟丸)
④治水泄不止:罂粟壳一枚(去蒂膜),乌梅肉、大枣肉各十枚、水一盏,煎七分,温服。(《经验方》)
⑤治久痢:罂粟壳(醋炙),为末,蜜丸,弹子大,每服一丸,水一盏,姜三片,煎八分,温服。(《纲目》)
【应用】
1.久泻,久痢。本品味酸涩,性平和,能固肠道,涩滑脱,《本草纲目》曰其“为涩肠止泻之圣药”, 适用于久泻、久痢而无邪滞者。 治脾虚久泻不止者,常与诃子、陈皮、砂仁等同用,如罂粟散(《普济方》);治脾虚中寒久痢不止者,常与肉豆蔻等同用,如真人养脏汤(《和剂局方》)。若配苍术、人参、乌梅、肉豆蔻等可治脾肾两虚,久泻不止,如固肠丸《证治准绳》。
2.肺虚久咳。本品酸收,主入肺经,具有较强的敛肺气止咳逆作用,适用于肺虚久咳不止之证。可单用蜜炙研末冲服,或配伍伍乌梅肉,如小百劳散(《宣明论》)。
3.胃痛,腹痛,筋骨疼痛。本品有良好的止痛作用,可用治上述诸痛较剧者。单用有效或配入复方使用。
【用法用量】煎服,3~6。 止咳蜜炙用,止血止痛醋炒用。
【使用注意】本品过量或持续服用易成瘾。咳嗽或泻痢初起邪实者忌用。
【古籍摘要】
1.《本草纲目》:“罂子粟壳,酸主收涩,故初病不可用之。 泄泻下痢既久,则气败不固而肠滑肛,咳嗽诸病既久,则气散不收而肺胀痛剧,故俱宜此涩之、固之、收之、敛之”。
2.《本草经疏》:“若肺家火热盛,与夫风寒外邪未散者,误用则咳愈增而难治。……如肠胃积滞尚多,湿热方炽,命门火盛, 湿热下流为遗精者,误用之则邪气无从而泄,或腹痛不可当,或攻入手足骨节,肿痛不能动,或遍身发肿,或呕吐不下食,或头面俱肿,或精窍闭塞,水道不通,变证百出而淹延不起矣,可不慎哉!”
3.《本草求真》:“功专敛肺涩肠固肾,凡久泻、久痢脱肛、久嗽气乏,并心腹筋骨诸痛者最宜”。
【现代研究】
1.化学成分: 本品含多种生物碱,如吗啡、可待因、那可汀、那碎因、罂粟碱、罂粟壳碱等,另含有多糖、内消旋肌醇、赤癣醇等。
2.药理作用: 其所含的吗啡、可待因等有显著的镇痛、镇咳作用,能使胃肠道及其括约肌的张力提高,消化液分泌减少,便意迟钝而起止泻作用。
3.临床研究: 据临床报道, 用罂粟壳、金银花、,山药水煎服,治疗慢性胃肠炎、结肠炎、消化不良、特异性胃肠炎、慢性腹泻等疗效显著(四川中医,1985,2;18)。用罂粟碱溶于10%葡萄糖溶液中,静脉点滴,治疗突发性耳聋伴有眩晕及双耳突发性耳聋患者,可有不同程度的听力提高(中华耳鼻咽喉科杂志,1984,19,1:5)。 用罂粟碱,或合用酚妥拉明,在阴茎根部局部注射用药。治疗阳痿病120例,有效率98%(江苏中医,1991,3:23~24)。另外尚有用本品治疗烫伤、中、小面积烧伤,脑血栓形成、肺栓塞、肢端动脉痉挛及动脉栓塞性疼痛等。
4.不良反应:罂粟壳的毒性主要为所含吗啡、可待因、罂粟碱等成分所致。吗啡对呼吸中枢有抑制作用,可通过胎盘及乳汁引起新生儿窒息;能使颅内压升高。其慢性中毒主要为成瘾。中毒症状:初起见烦躁不安,谵妄,呕吐,全身乏力等,继而头晕,嗜睡,脉搏开始快,逐渐变为慢而弱,瞳孔极度缩小可如针尖大,呼吸浅表而不规则,可慢至每分钟2~4次,伴紫绀;可能出现肺水肿,体温下降,血压下降,肌肉松弛等。最后呼吸中枢麻痹而死亡。慢性中毒时可见厌食+便秘+早衰、阳痿、消瘦、贫血等症状,但不影响工作能力和记忆力。中毒预防:A.要严格控制用药剂量;B.避免长期使用;C.新生儿、孕妇、哺乳期妇女及患有肺气肿、支气管哮喘、脑外伤、甲状腺功能不足者等,禁用本品。中毒的救治:急性中毒时,先用黄酒20~30滴,加入温开水中,让病人饮服。然后洗胃,不论是口服或肌内注射,中毒时间长短,均应反复洗胃,洗胃后再用20%活性炭混悬液及50%硫酸镁溶液注入胃内。静脉输液。必要时,辅入血浆,呼吸抑制的用呼吸中枢兴奋剂,呼吸衰竭,给吸入含5%二氧化碳的氧气,施行人工呼吸,也可用阿托品、盐酸丙烯吗啡及丙烯左吗喃等。对症治疗及保护肾脏。慢性中毒者,应逐步减量戒除,同时给予镇静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