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党参的功效与作用 - 平抑肝阳药 打印页面
中华秘方网 www.zhmf5.net 2017-06-22 20:17:02
【中药名】明党参 mingdangshen
【别名】粉沙参、土人参、山萝卜、明沙参。
【拉丁名】Changii Radix。
【来源】伞形科植物明党参Changium smyrnioides Wolff的根。
【植物形态】多年生草本。基生叶具长柄,基部扩大呈鞘状抱茎;叶片全形为广卵形,2~3回羽状分裂,小裂片披针形。花茎常由一侧抽出,直立,上部疏展分枝;花序顶生,呈疏阔圆锥状复伞形花序,无总苞,伞梗5~10枚,细柔;小总苞片数枚,锥形;小伞梗10~15枚,纤细;花小;花萼具5细齿;花瓣5,卵状披针形,白色;雄蕊5,花药椭圆形,花丝细长;子房下位椭圆形,花柱2,开展;侧枝花序雌蕊常不育。双悬果广椭圆形,光滑而有纵纹,果棱不明显。花期4~5月,果期5~6月。
【产地分布】生于山野稀疏灌木林下、土壤肥沃的地方,或生于山野石隙或岩石山坡上。分布于江苏、安徽、浙江等地。
【采收加工】春季采挖,除去茎叶及须根,洗净泥土,置沸水中煮至无白心,取出,刮去外皮,晒干。
【药材性状】圆柱形,长纺锤形或不规则条块,略扭曲,长6~20厘米,直径0.5~2厘米。表面黄白色,光滑,半透明,常有纵沟纹,有的具红棕色斑点。质硬而脆,角质样,粗短的不易折断;折断面平坦,黄白色;皮部较薄,黄白色,易与木部剥离。木部色较淡,粗短者有时中空。气微,味淡。
【性味归经】性微寒,味甘、微苦。归肺经、脾经、肝经。
【功效与作用】润肺化痰、养阴和胃、平肝、解毒。属平肝息风药下属分类的平抑肝阳药。
【临床应用】用量3~9克。用治风热咳嗽、痰黄黏稠、口干咽痛、疔毒疮疡、红肿热痛、脾胃不和之呕吐、湿热带下等。
【药理研究】药理研究表明,本品有祛痰、止咳、平喘的作用,具有调节血脂、抗氧化、抗应激的作用;对正常小鼠的小肠蠕动有促进作用。
【化学成分】含有挥发油,挥发油中含50多种化合物,已鉴定出10种成分,其中含量最高的6,9-十八碳二炔酸甲酯被认为是润肺化痰的有效成分;还含有20多种氨基酸和18种微量元素;L-天门冬酰胺可能是其镇咳平喘的有效成分。可用薄层扫描法测定明党参中L-天门冬酰胺的含量。另含明党参多糖、微量元素。
【使用禁忌】脾胃虚易泻者及孕妇不宜服用。大量服食易引起浮肿。
【相关药方】①治肺热咳嗽:明党参、桑白皮、枇杷叶各9克,生甘草3克。煎服。(《浙江药用植物志》)
②治妊娠呕吐:明党参、竹茹、生白术各9克,黄芩5克,甘草3克。水煎服。(《安徽中草药》)
③治脱力劳伤,贫血头晕:明党参(切细)30克,鸡蛋2只,打碎和匀,饭锅上蒸熟食。(《食物中药与便方》)
④治高血压:明党参15克,怀牛膝15克。水煎服。(《食物中药与便方》)
⑤治白带初起:明党参(切片)90克,用陈绍酒饭上蒸熟,分作三服。(《百草镜》)
⑥治杨梅结毒:土人参,酒煎服。(《纲目拾遗》引王安卿《采药志》)
⑦治疔疮肿毒:明党参9克,蒲公英、紫花地丁各15克。水煎服。(《安徽中草药》)
【应用】
1.肺阴虚证。本品能养肺阴,润肺燥,并清肺化痰。主治肺阴虚燥热内盛所致的干咳少痰、痰粘不易咯出,咽干等症。常与北沙参、南沙参、川贝母、天花粉等滋阴润肺,清热化痰药同用。
2.脾胃阴虚证。本品入于脾胃,能养阴清热,生津止渴。主治热病耗伤胃津,或脾阴不足,而见咽干口燥,舌红少津,食少呕恶等症。常与太子参、麦冬、山药等养阴清胃,健脾生津药同用。
3.肝阴不足或肝热上攻所至的眩晕、头痛、目赤等证。本品还略有滋阴平肝,清肝降火之功。治阴虚阳亢,眩晕,头痛,可与白芍、石决明等滋阴平肝药同用。治肝火目赤,可与桑叶,菊花等清肝明目药同用。
【用法用量】煎服,6~12g。
【古籍摘要】
1.《本草从新》:“补肺气,通、下行,补气生津。”
2.《本草求原》:“养血生津,消热解毒。”
3.《饮片新参》:“平肝风。”
【现代研究】
1.化学成分:本品含挥发油、脂肪油、多糖、氨基酸类、β-谷甾醇、豆甾醇、丁二酸及多种微量元系。
2.药理作用:明党参能降低实验动物的血清胆固醇,提高高密度脂蛋白与胆固醇的比率,增加血清超氧化歧化酶,降低血清丙二醛;可提高小鼠脾脏淋巴细胞NK的活性,抑制二硝基氯苯所致的迟发性过敏反应;还有耐缺氧、抗高温、抗疲劳等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