牛黄的功效与作用 - 息风止痉药 打印页面
中华秘方网 www.zhmf5.net 2017-06-22 22:24:55
【中药名】牛黄 niuhuang
【别名】丑宝、犀黄。
【拉丁名】Bovis Calculus。
【来源】牛科动物牛Bos taurus domesticus Gmelin的胆囊、胆管或肝管中的结石。
【动物形态】大型家畜。体高大壮实,各部发育匀称,头大额广、鼻阔口大。上唇上部有2个大鼻孔,其间皮肤光滑,称为鼻镜。眼极大,头上有角1对,左右分开,角之长短、大小因品种而异。全身被短毛,绝大部分为黄色,但由于品种不同,毛色也有很大的差异。四肢健壮,蹄趾坚硬,尾较长。雌性有乳头2对。
【产地分布】草食性动物,性格温顺,生长较快。我国各地均有饲养。
【采收加工】全年均产。宰牛时注意检查胆囊、胆管及肝管等处有无结石,若有,立即取出,去净附着的薄膜。将牛黄用通草丝、灯心草、棉花或纱布裹上,外用毛边纸包好,置阴凉处,至半干时用红线扎好,以防破裂,阴干。忌风吹、日晒、烘烤。
【药材性状】卵形、类球形、三角形或四方形,大小不一,直径0.6~3厘米,少数呈管状或碎片。表面红黄色至棕黄色,有的表面挂有一层黑色光亮的薄膜,习称“乌金衣”,有的粗糙,具疣状突起,有的具龟裂纹。体轻,质酥脆,易分层剥落,断面金黄色,可见细密同心层纹,有的夹有白心。气清香,味苦而后甘,有清凉感。嚼之易碎,不粘牙。水液能将指甲染成黄色,习称“挂甲”。
【性味归经】性凉,味甘。归心经、肝经。
【功效与作用】清心、豁痰、开窍、凉肝、息风、解毒。属平肝息风药下属分类的息风止痉药。
【临床应用】用量0.15~0.35克,多入丸散;外用适量,研末敷患处。用治热病神昏、中风痰迷、惊痫抽搐、癫痫发狂、咽喉肿痛、口舌生疮、痈肿疔疮。
【药理研究】抑制中枢神经系统,具有镇静、镇痛、解热、抗惊厥的作用;强心,改善心功能,治疗多种心律失常,扩张外周血管,收缩冠状动脉,显著持久的降低血压,尚能抑制血小板聚集;促进胆汁分泌及保护实验性肝损伤,对平滑肌主要表现为解痉作用,其能收缩子宫平滑肌;具有祛痰镇咳,兴奋呼吸作用;增加末梢血内的红细胞;具有抗炎、抗病原微生物、抗氧化及抑制肿瘤生长的作用。实验表明,牛黄具有抗心肌损伤及降压作用,并有利胆及保肝作用。此外,能助脂肪消化,使胰酵素活化,并可与多种有机物结合成稳定的化合物,而起到解毒作用。牛黄一直是通过天然获得,进口较多,价格较昂贵。现采用“体外培育牛黄”技术,使市场需求得到缓解。人工牛黄的性状、结构、成分、含量、药效及临床疗效均与天然牛黄同。
【化学成分】天然牛黄含胆汁酸,其中主要含胆酸、胆甾醇、麦角甾醇、脂肪酸、卵磷脂、胆红素、胆绿素、去氧胆酸、鹅去氧胆酸、维生素D及钙、镁、铁、铜、锌等矿质元素。
【使用禁忌】脾虚便溏及孕妇慎服。
【配伍药方】①治痘疹毒气入骨,便血日夜无度,腹痛啼哭:郁金30克,牛黄3克。上研匀细。每二岁儿1.5克,浆水半盏,煎至三分,和滓温服,日二。(《小儿卫生总微论方》牛黄散)
②治胎毒疮疖及一切疮疡:牛黄9克,甘草、金银花各30克,草紫河车15克。上为末,炼蜜丸,量儿服。(《保婴撮要》牛黄解毒丸)
③治伤寒咽喉痛.心中烦躁,舌上生疮:牛黄(研)、朴硝(研)、甘草(炙、锉)各30克,升麻、山栀子(去皮)、芍药各15克。捣研为细散,再同研令匀。每服3克,食后煎姜蜜汤,放冷调下。(《圣济总录》牛黄散)
④治鹅口疮:牛黄、硼砂、雄黄、黄连(酒炒)各0.6克。上研细末,乳调,鹅毛扫入口中。数次即效。(《医方一盘珠》牛黄散)
⑤治酒糟鼻:牛黄末。水调敷之。(《普济方》)
⑥治初生胎热或身体黄者,兼治腹痛夜啼:牛黄一豆大,入蜜调膏。乳汁化开,时时滴儿口中。(《纲目》引《钱氏小儿方》)
⑦治小儿疟疾烦热:牛黄0.3克,杏仁0.3克(汤浸去皮、尖、双仁,麸炒微黄)。上件药同研如膏,炼蜜和丸,如麻子大。每服以温水下三丸,日三服。(《圣惠方》牛黄丸)
【应用】
1.热病神昏。本品性凉,其气芳香,入心经,能清心,祛痰,开窍醒神。故用治温热病热入心包及中风,惊风,癫痫等痰热阻闭心窍所致神昏谵语,高热烦躁,口噤,舌蹇,痰涎壅塞等症,常与麝香、冰片、朱砂、黄连、栀子等开窍醒神,清热解毒之品配伍,如安宫牛黄丸(《温病条辨》)。
2.小儿惊风,癫痫。本品入心、肝二经,有清心,凉肝,息风止痉之功。常用治小儿急惊风之壮热,神昏,惊厥抽搐等症,每与朱砂、全蝎、钩藤等清热息风止痉药配伍,如牛黄散(《证治准绳》);若治痰蒙清窍之癫痫发作,症见突然仆倒,昏不知人,口吐涎沫,四肢抽搐者,可与珍珠、远志、胆南星等豁痰、开窍醒神、止痉药配伍,如痫证镇心丹(《中医内科学讲义》上海科技出版社,1964,160)。
3.口舌生疮,咽喉肿痛,牙痛,痈疽疔毒。本品性凉,为清热解毒之良药,用治火毒郁结之口舌生疮,咽喉肿痛,牙痛,常与黄芩、雄黄、大黄等同用,如牛黄解毒丸(《全国中药成药处方集》);若咽喉肿痛,溃烂,可与珍珠为末吹喉,如珠黄散(《绛囊撮要》);治疗痈疽,疔毒,疖肿等,以牛黄与金银花、草河车、甘草同用,如牛黄解毒丸(《保婴撮要》);亦可用治乳岩、横痃、痰核、流注、瘰疬、恶疮等证,每与麝香、乳香、没药同用,如犀黄丸(《外科证治全生集》)。
【用法用量】入丸、散剂,每次0.15~0.35g。外用适量,研末敷患处。
【使用注意】非实热证不宜用,孕妇慎用。
【古籍摘要】
1.《神农本草经》:“主惊痫寒热,热盛狂痓。”
2.《别录》:“疗小儿百病,诸痫热,口不开;大人狂癫。又堕胎。”
3.《日用本草》:“治惊痫搐搦烦热之疾,清心化热,利痰凉惊。”
【现代研究】
1.化学成分:本品含胆酸、脱氧胆酸、胆甾醇,以及胆色素、麦角甾醇、维生素D、钠、钙、镁、锌、铁、铜、磷等;尚含类胡萝卜素及丙氨酸、甘氨酸等多种氨基酸;还含粘蛋白、脂肪酸及肽类(SMC)成分。
2.药理作用:牛黄有镇静抗惊厥及解热作用,可增强离体蛙心心肌收缩力;牛黄主要成分胆红素有降压及抑制心跳作用;牛黄水溶液成分SMC具有胆囊收缩作用,所含胆酸,尤其是脱氧胆酸,均能松弛胆道口括约肌,促进胆汁分泌而有利胆作用;牛黄酸对四氯化碳引起的急性及慢性大鼠肝损害有显著的保护作用;家兔静脉点滴牛黄,可使红细胞显著增加;牛黄还有抗炎、止血、降血脂等作用。
3.临床研究:据报道,以牛黄、麝香为主组成的牛黄千金散,用灯心草、薄荷、金银花煎汤冲服,治疗小儿高热惊厥,仅服一帖即奏效如神(河北中医,1984,4:24);用牛黄解毒丸加生理盐水外搽,治疗带状疱疹30例,一般6~8天痊愈(中成药,1989,9:25);用安宫牛黄丸,治疗黄疸性肝炎,效果良好(江西中医药,1988,6:17)。另有用牛黄等治疗乙型脑炎、冠心病、中风、急性胰腺炎、上呼吸道感染等。
4.不良反应:服用牛黄解毒片可出现血小板减少,消化道出血、荨麻疹型药疹、过敏性休克、膀胱炎、支气管哮喘等。服用牛黄制剂中毒或过敏反应主要是超剂量长期服用所致;其次是服药者属特异性或过敏性体质。牛黄中毒救治:停止服药,给予抗过敏、抗休克及对症治疗。
【其他】除黄牛、水牛外,牛科动物牦牛、及野牛的胆结石亦可入药。另有人工牛黄,系牛胆汁或猪胆汁,经人工提取出胆酸、胆甾醇、胆红素、无机盐等,加工制造而成;又有人工培植牛黄,根据天然牛黄的成因机理,在牛胆囊内植入异体,培植成功人工培育牛黄,以缓解天然牛黄药源之短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