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打印纸张:字号选择:超大 带图打印打印此页面 返回原文

花蕊石的功效与作用 - 化瘀止血药 打印页面

中华秘方网 www.zhmf5.net    2017-06-23 21:30:10  

本品为少常用中药。始载《嘉祐本草》。原名“花乳石”。

  【中药名】花蕊石 huiruishi

  【别名】花乳石。

  【拉丁名】Ophicalcitum

  【来源】变质岩类岩石蛇纹大理岩Ophicalite的石块。

花蕊石

  【分布】主产于山西、陕西、河南、江苏、浙江、四川、陕西等地。

  【采收加工】全年可采。采挖后,除去杂石和泥土,选取有淡黄色或黄绿色彩纹的小石块。

  【药材性状】粒状或致密块状集合体,呈不规则的块状,具棱角,但不锋利。表面白色或淡灰白色,其中夹有点状或条状的蛇纹石,呈浅绿色或淡黄色,习称“彩晕”,对光观察有闪星样光泽。体重,质硬,不易破碎。气微,味淡。

  【炮制】煅透,打碎。

  【性味归经】性平,味酸、涩。归肝经。

  功效与作用】化瘀止血。属止血药下属分类的化瘀止血药。

  【临床应用】用量4.5~9克,多研末服;外用适量。用治咯血,吐血,外伤出血,跌扑伤痛。

花蕊石

  【主要成分】主含碳酸钙。尚含含水硅酸镁和少量铁、铝及微量锌、锰、铜、钴、镍、铬、铅等20多种元素。其20%混悬液给小鼠灌胃对回苏灵诱发的惊厥有明显抗惊厥作用;并有凝血和止血作用。

  使用禁忌】凡无瘀滞及孕妇忌服。

临床应用:

较常用于肺结核咯血和外伤出血瘀肿,有止血散瘀作用。配白芨治咯血,方如花蕊白芨散。配乳香、没药、苏木、降香、细辛等研末,调敷外伤瘀肿部位,有助于去瘀止痛。

用量:入煎剂9~15g,研末服每次0.9~3g,最多至6~9g。不宜多服。外用适量。

处方举例:花蕊白芨散:煅花蕊石12g、白芨12g、血余炭6g,共研极细末,每服3~6g凉开水冲服(治咯血),每日3次。

【应用】

出血证。本品味酸涩,性平,既能收敛止血,又能化瘀行血,适用于吐血、咯血、外伤出血等兼有瘀滞的各种出血之证。若治瘀滞吐血,可单用本品煅为细末,用酒或醋,与童便和服,如花蕊石散(《十药神书》);治咯血,可与白及、血余炭等合用,如花蕊石白及散(《经验方》);治外伤出血,既可单味研末外敷,也可配硫黄,共研末外掺伤口,如花蕊石散(《和剂局方》)。

【用法用量】煎服,10~15g;研末吞服,每次1~1.5g,包煎。外用适量,研末外掺或调敷。

【使用注意】孕妇忌用。

【古籍摘要】

1.《本草纲目》:“花蕊石,其功专于止血,能使血化为水,酸以收之也。而又能下死胎,落胞衣,去恶血。恶血化则胎与胞无阻滞之患矣。东垣谓胞衣不出,涩剂可以下之,故赤石脂亦能下胞胎,与此同义。葛可久治吐血出升斗,有花蕊石散;《和剂局方》治诸血及损伤、金疮、胎产,有花蕊石散,皆云能化血为水,则此石之功,盖非寻常草木之比也。”

2.《本草述》:“花蕊石,其于血证,似以能化瘀为止。缪仲淳氏所云吐血诸证,多因于火炎迫血以上行,如斯药性非宜,亦是确论也。然有血证不尽因于阴虚者,则此味又中的之剂矣。”

3.《本草求真》:“花蕊石原属劫药,下血止后,须以独参汤救补,则得之矣。若使过服,则于肌血有损,不可不谨。”

【现代研究】

1.化学成分:花蕊石主含钙、镁的碳酸盐,并混有少量铁盐、铅盐及锌、铜、钴等元素以及少量的酸不溶物。

2.药理作用:本品能增强血中钙离子浓度,使血管致密,有防止血浆渗出和促进血液凝血的作用,并能抗惊厥。

3.临床研究:用煅花蕊石研成极细粉末,每次服4~8g,每日3次,共治疗上消化道出血、肺结核咯血、支气管咯血224例,总有效率为70%。其中对胃及十二指肠等上消化道出血效果较好,有效率达98.1%(中成药研究,1985,8:42)。

文章来源:http://www.zhmf5.net/zhongcaoyao/huiruishi.html
打印纸张:字号选择:超大 带图打印打印此页面 返回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