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打印纸张:字号选择:超大 带图打印打印此页面 返回原文

小蓟的功效与作用 - 凉血止血药 打印页面

中华秘方网 www.zhmf5.net    2017-06-23 23:43:53  

本品为常用中药。历史同大蓟。

  【中药名】小蓟 xiaoji

  【别名】刺儿菜、青青菜、野红花、刺蓟菜、刺角菜、刺儿草。

  【拉丁名】Cirsii Herba。

  【来源】菊科植物刺儿菜Cirsium setosum (Willd.) MB.的地上部分。

小蓟 

  【植物形态】多年生草本,高25~50厘米。茎基部生长多数须根。根状茎细长,先直伸后匍匐,白色,肉质。茎直立,微紫色,有纵槽,被白色柔毛,上部稍有分枝。叶互生,无柄,叶片长椭圆形或椭圆状披针形,长7~10厘米,宽1.5~2.5厘米,先端钝,有刺尖,基部狭窄或圆钝;全缘或微齿裂,边缘有金黄色小刺,两面均被有绵毛,开花后下部叶凋落。头状花序顶生,直立,花单性,雌雄异株,管状花,紫红色,雄花序较小,有不育雄蕊;雌花序较大,有不育雌蕊。瘦果椭圆形或长卵形,冠毛羽毛状。花期5~6月,果期5~7月。

小蓟草

  【产地分布】生于荒地、田间和路旁。全国各地均有分布。

  【采收加工】夏秋季花开时采割,除去杂质,鲜用或晒干。

  【药材性状】茎呈圆柱形,有的上部分枝,长5~30厘米,直径0.2~0.5厘米;表面灰绿色或微带紫色,有纵棱和白色柔毛;质脆,易折断,断面中空。叶互生,无柄或有短柄;叶片破碎或皱缩,完整者展开后呈长椭圆形或长圆状披针形,长3~12厘米,宽0.5~3厘米;全缘或微齿裂至羽状深裂,齿尖具针刺。上表面绿褐色,下表面灰绿色,两面均有白色柔毛,头状花序单个或数个顶生,总苞钟状,苞片黄绿色,5~8层,花紫红色。气微,味微苦。

中药小蓟图片

  【性味归经】性凉,味甘、苦。归心经、肝经。

  功效与作用】凉血止血、祛瘀消肿。属止血药下属分类的凉血止血药。

  【临床应用】用量4.5~9克,水煎服;鲜者30~60克,捣汁研末。外用:捣敷或煎水洗。用治吐血、衄血、尿血、便血、崩漏下血、外伤出血、黄疸、痈肿疮毒等。具有止血作用。对甲醛性关节炎有一定程度的消炎作用;还有镇静、抑菌和利胆作用

  【药理研究】水煎剂有直接的拟交感神经药的作用,对麻醉后破坏脊髓的大白鼠有去甲肾上腺素样的升压作用;对离体兔心和蟾蜍心脏均有兴奋作用。

  【化学成分】含胆碱、皂苷、儿茶酚胺类物质,并显生物碱皂苷的反应。

  使用禁忌】脾胃虚寒者禁服。

  【相关药方】①治卒吐血及泻鲜血:小蓟叶,捣汁,温服。(《梅师集验方》)

  ②治吐血:小蓟、大蓟、侧柏叶各9克,仙鹤草、焦栀子各12克。水煎服。(《常用中草药图谱》)

  ③治妇人阴痒不止:小蓟,不拘多少,水煮作汤,热洗,日三用之。(《妇人良方》)

  ④治鼻窒、气息不通:小蓟一把。以水三升,煮取一升,分二服。(《千金要方》)

  ⑤治高血压:小蓟、夏枯草各15克。煎水代茶饮。(《安徽中草药》)

  ⑥治急性肾炎、泌尿系感染、尿痛浮肿:小蓟15克,生地9克,茅根60克。水煎服。(《天津中草药》)

  ⑦治传染性肝炎,肝肿大:鲜小蓟根60克。水煎服,10天为1疗程。(《常用中草药图谱》)

小蓟的作用:

菊科草本植物小蓟、刻叶刺儿茶的根或幼嫩全草。又称猫蓟、青刺蓟、刺蓟菜、刺儿茶、枪刀菜、小恶鸡婆。根,又称刺萝卜。古方多用根。叶甘,性凉。能凉血止血,解毒消痈,清热除烦。小蓟全株含胆碱、儿茶酚胺类物质、皂甙、生物碱等成分。刻叶刺儿菜全草含挥发油、菊糖、生物碱、黄酮类、香豆精衍生物等成分。

小蓟图片

小蓟能收缩血管、缩短凝血时间。对肺炎双球菌、溶血性链球菌、白喉杆菌、伤寒村菌、绿脓杆菌、痢疾杆菌、金黄色葡萄球菌等均有抑制作用。煎剂或酊剂对兔子宫有兴奋作用。此外,尚有利胆、降低血中胆固醇的作用。用于血热所致的血衄、咯血、吐血、便血、尿血,或崩漏出血;热毒疮肿;烦热口渴。

小蓟草图片

1、小蓟治卒吐血及泻鲜血:小蓟叶,捣汁,温服。(《梅师集验方》)

2、小蓟治九窍出血:用小蓟一握,捣汁,水半盏和顿服。如无青者,以干蓟末,冷水调三钱匕服。(《卫生易简方》)

3、小蓟治传染性肝炎,肝肿大:鲜小蓟根60g。水煎服,10d为1疗程。(《常用中草药图谱》)

4、小蓟治青竹蛇咬伤:刺儿菜根9~15g,徐长卿3~9g。水地服。外用鲜根适量,捣烂,敷患处。(《福建药物志》)

5、治吐血:小蓟、大蓟、侧柏叶各9g,仙鹤草、焦栀子各12g。水煎服。(《常用中草药图谱》》)

6、小蓟治下焦结热,尿血成淋:生地黄、小蓟根、通草、滑石、山栀仁、蒲黄(炒)、淡竹叶、当归、藕节、甘草各等分。上嚼咀,每服半两,水煎,空心服。(《济生方》小蓟饮子)

7、小蓟治妇人阴痒不止:小蓟,不拘多少,水煮作汤,热洗,日三用之。(《妇人良方》)

8、小蓟治小儿浸淫疮,疼痛不可忍,发寒热:小蓟末,新水调敷,干即易。(《卫生易简方》)

9、治一切极痛下疳:鲜小蓟、鲜地骨皮各五两。煎浓汁浸之,不三四日即愈。(《医学广笔记》)

10、小蓟治急性肾炎、泌尿系感染、尿疼浮肿:小蓟15g,生地9g,茅根60g。水煎服。(《天津中草药》)

11、治哮喘时发,发时声如曳锯,头上汗出,口干作渴(热喘):鲜小蓟120g,精猪肉120g。共煮,待肉烂,去渣,吃肉喝汤。可3~5d吃1次,连用3~5次。(《江苏中医杂志》)

12、小蓟治崩中下血:小蓟茎叶(洗、切)研汁一盏,入地黄汁一盏,白术半两,煎减半,温服。(《纲目》引《千金要方》》)

13、小蓟治妊娠胎坠后出血不止:小蓟根叶(锉碎)、益母草(去根茎,切碎)各五两。以水三大碗,煮二味烂熟,去滓,至一大碗,将药于铜器中煎至一盏,分作二服,日内服尽。(《圣济总录》)

14、治鼻窒、气息不通:小蓟一把。(口父)咀,以水三升,煮取一升,分二服。(《千金要方》)

15、小蓟治高血压:小蓟、夏枯草各15g。煎水代茶饮。(《安徽中草药》)

小蓟用药禁忌:

脾胃虚寒而无瘀滞者忌服小蓟;小蓟忌犯铁器;小蓟不利于胃弱泄泻及血虚极、脾胃弱不思饮食之证。

【应用】

1.血热出血证。本品性属寒凉,善清血分之热而凉血止血,无论吐咯衄血,便血崩漏等出血由于血热妄行所致者皆可选用。如《卫生易简方》单用本品捣汁服,治九窍出血;《食疗本草》以本品捣烂外涂,治金疮出血;临证治疗多种出血证,常与大蓟、侧柏叶、茅根、茜草等同用,如十灰散(《十药神书》)。因本品兼能利尿通淋,故尤善治尿血、血淋,可单味应用,也可配伍生地、滑石、山栀、淡竹叶等,如小蓟饮子(《济生方》)。

小蓟

2.热毒痈肿。本品能清热解毒,散瘀消肿,用治热毒疮疡初起肿痛之证。可单用鲜品捣烂敷患处,也可与乳香、没药同用,如神效方(《普济方》)。

【用法用量】煎服,10~15g,鲜品加倍。外用适量,捣敷患处。

【古籍摘要】

1.《日华子本草》:“小蓟根凉,无毒,治热毒风并胸膈烦闷,开胃下食,退热,补虚损。苗,去烦热,生研汁服。小蓟力微只可退热,不似大蓟能补养下气。”

2.《本草纲目拾遗》:“清火、疏风、豁痰,解一切疔疮痈疽肿毒。”

3.《医学衷中参西录》:“鲜小蓟根,味微辛,气微腥,性凉而润。为其气腥与血同臭,且又性凉濡润,故善入血分,最清血分之热,凡咳血、吐血、衄血、二便下血之因热者,服者莫不立愈。又善治肺病结核,无论何期,用之皆宜,即单用亦可奏效。并治一切疮疡肿疼、花柳毒淋、下血涩疼,盖其性不但能凉血止血,兼能活血解毒,是以有以上种种诸效也。其凉润之性,又善滋阴养血,治血虚发热;至女子血崩赤带,其因热者用之亦效。”

【现代研究】

1.化学成分:主要含生物碱、黄酮、三萜以及简单酚酸。其中止血活性成分有刺槐素-7-鼠李糖苷、芸香苷、咖啡酸、绿原酸、原儿茶醛以及蒲公英甾醇等。

2.药理作用:本品能收缩血管,升高血小板数目,促进血小板聚集及增高凝血酶活性,抑制纤溶,从而加速止血。体外实验表明,小蓟煎剂对白喉杆菌、肺炎球菌、溶血性链球菌、金黄色葡萄球菌、绿脓杆菌、变形杆菌、大肠杆菌、伤寒杆菌等有一定的抑制作用。此外,本品尚能降脂、利胆、利尿、强心、升压等。

3.临床研究:用小蓟30g,加水800ml,煎取200ml,灌胃,治疗胃切除术后出血11例,疗效满意(浙江中医杂志,2001,7,285);用小蓟干品6g或鲜品10g放入杯中,用开水30~50ml浸泡10分钟,睡前服,疗程2个月。共治疗顽固性失眠56例,疗效确切,无不良反应(山东中医杂志,1995,9:14)。临床以本品为主,还可预防菌痢,治疗高血压、传染性肝炎、外伤感染、麻风性鼻衄、产后子宫收缩不全及血崩等。

文章来源:http://www.zhmf5.net/zhongcaoyao/xiaoji.html
打印纸张:字号选择:超大 带图打印打印此页面 返回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