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兜铃的功效与作用 - 止咳平喘药 打印页面
中华秘方网 www.zhmf5.net 2017-06-29 18:12:47
本品为常用中药,始载《开宝本草》。
【中药名】马兜铃 madouling
【别名】兜铃、马兜零、臭铃铛、水马香果、臭拉秧子、独行根、马斗令、斗令。
【拉丁名】Aristolochiae Fructus。
【来源】马兜铃科植物马兜铃Aristolochia debilis Sieb.et Zucc.的成熟果实。
【植物形态】多年生缠绕草本,全株无毛,有香气。茎细长,扭曲,有棱。叶片三角状狭卵形、卵状披针形或卵形,长3~8厘米,宽2~4厘米,先端短锐尖或钝,基部心形。花单生于叶腋,花被斜喇叭状,长3~4厘米,花被管基部膨大成球形,中间收缩呈管状,上部逐渐扩大呈斜喇叭状,先端呈长尖尾;上部暗红色,下部绿色。蒴果近球形。种子扁平而薄,钝三角形或扇形,边缘有翅,淡棕色。花期7~8月,果期9~10月。
【产地分布】生于山野树林下。主产于河南、山东、江苏等地。
【采收加工】秋季果实由绿变黄时采收,干燥。
【药材性状】卵圆形,长3~7厘米,直径2~4厘米。表面黄绿色、灰绿色或棕褐色,有纵棱线12条,由棱线分出多数横向平行的细脉纹。顶端平钝,基部有细长果梗,果皮轻而脆,易裂为6瓣。果梗也分裂为6条。果皮内表面平滑而带光泽,有横向脉纹。果实6室,每室种子多数。平叠整齐排列。种子扁平而薄,钝三角形或扇形。长6~10厘米,宽8~12厘米。边缘有翅,淡棕色。气特异,味微苦。
【性味归经】性微寒,味苦。归肺经、大肠经。
【功效与作用】清肺降气、止咳平喘、清肠消痔。属化痰止咳平喘药下属分类的止咳平喘药。
【临床应用】用量3~9克。用治肺热咳嗽、痰中带血、肠热痔血、痔疮肿痛。
【药理研究】对呼吸系统有镇咳、祛痰和平喘作用,能增强免疫功能;还具有抗肿瘤、抑菌、降压、抗生育、舒张支气管、收缩平滑肌等作用。
【化学成分】含马兜铃酸、马兜铃次酸、木兰花碱、木青香碱、马兜铃内酰胺、季铵生物碱等成分。
【使用禁忌】本品味苦而寒,内服过量,可致呕吐,虚寒咳喘及脾弱便泄者慎服。
【相关药方】①治久嗽不愈:马兜铃15克,蒌仁霜6克,北五味子3克。俱炒共为末,每服3克,早晚食后白汤调送。(《本草汇言》)
②治血痔诸瘘疮:马兜铃30克,甘草15克,怀生地、干白术各60克。作五剂,水煎服。(《本草汇言》)
③治久水,腹肚如大鼓者:水煮马兜铃服之。(《千金要方》)
④治肺气热闭,下为癃闭或为淋涩:马兜铃、怀生地各9克,生甘草3克,茯苓、木通、灯芯草各4.5克。水煎服。(《本草汇言》)
⑤治心痛:大马兜铃一个,灯上烧存性,为末,温酒服。(《摘玄方》)
【应用】
1.肺热咳喘。本品性寒质轻,主入肺经,味苦泄降,善清肺热,降肺气,又能化痰。故热郁于肺,肺失肃降,发为咳嗽痰喘者最宜,常配桑白皮、黄芩、枇杷叶等同用;治肺虚火盛,喘咳咽干,或痰中带血者,则配阿胶等同用,以养阴清肺止咳平喘,如补肺阿胶散(《小儿药证直诀》)。
2.痔疮肿痛或出血。本品又入大肠经,能清除大肠积热而治痔疮肿痛或出血,常配生地、白术等药内服,也可配地榆、槐角煎汤熏洗患处。
此外,又能清热平肝降压而治高血压病属肝阳上亢者。
【用法用量】煎服,3~10g。外用适量,煎汤薰洗。一般生用,肺虚久咳炙用。
【使用注意】用量不宜过大,以免引起呕吐。虚寒喘咳及脾虚便溏者禁服,胃弱者慎服。
【古籍摘要】
1.《药性论》;“主肺气上急,坐息不得,咳逆连连不止。”
2.《本草经疏》:“马兜铃,入肺除热,而使气下降。咳嗽者,气升之病,气降热除,嗽自平矣。痰结喘促,亦肺热病也,宜并主之。血痔瘘疮,无非血热。况痔病属大肠,大肠与肺为表里,清脏热则腑热亦清矣,故亦主之。”
3.《本草正义》:“宣肺之药,紫菀微温,兜铃微清,皆能疏通壅滞,止嗽化痰,此二者,有一温一清之分,宜辨寒嗽热嗽、寒喘热喘主治。”
【现代研究】
1.化学成分:北马兜铃果实含马兜铃酸A、C、D,β-谷甾醇和木兰花碱。马兜铃果实和种子含有马兜铃酸A和季铵生物碱。
2.药理作用:明显止咳作用,煎剂有微弱祛痰作用;舒张支气管,缓解支气管痉挛。对多种致病真菌有抑制作用。
3.临床研究:据报道从马兜铃中提取马兜铃酸,经500名产妇服后,分娩期感染率从26.8%下降至8.2%(国外医学·药学分册,1979,1:86)
4.不良反应:服用马兜铃3O~90g可引起中毒反应,所含木兰花碱,对神经节有阻断作用,并具有箭毒样作用。临床表现为频繁恶心、心烦、呕吐、头晕、气短等症状,严重者可出现出血性下痢,知觉麻痹,嗜睡,瞳孔散大,呼吸困难,由肾炎而引起蛋白尿及血尿。轻度症状如恶心、呕吐等,用蜜炙马兜铃后再入药,可免此弊;较严重者,需对症处理,可洗胃、服浓茶或鞣酸等。肌内注射维生素B1,1日2次,每次2Omg,静脉注射25%葡萄糖液或静脉滴注葡萄糖盐水1000~1500ml。出现麻痹或呼吸困难时,可用苯甲酸钠,咖啡因,或尼可刹米或樟脑磺酸钠等肌内注射。
临床应用:
治肺热咳嗽、痰喘、声音嘶哑,适用于急性咽喉炎、急性支气管炎。一般配杏仁、苏子、款冬花等。如属肺虚热咳、痰难咯出,或干咳带血则需如配阿胶,方补肺阿胶汤。据报道,马兜铃治高血压病有一定疗效。有助于降压和改善症状。
使用注意:马兜铃的副作用偶见有恶心、呕吐,蜜炙后入药可免此弊。又因其味甚苦,有人喜用瓜蒌皮代之。
用量:3~9g。
处方举例:
补肺阿胶汤.
注:
1、除以上马兜铃为全国绝大多数地区习用外,过去西南及中南少数地区曾以百合科植物麝香百合,山丹,野百合的果实作马兜铃使用(有的地区已停止使用)。此类植物蒴果略与马兜铃相似,区别点,蒴果呈闪角棱柱形,长5~7厘米,直径2.5~3.5厘米,果皮稍厚具较粗的果柄,果柄不能作线状分裂。果实只三室,种子瓜子形深棕色。
2、云南以云南大百合的种子作马兜铃用;在江浙地区亦曾以山百合的种子作马兜铃使用,习称杜兜铃。
3、四川,绵阳地区以葫芦科土兜铃的果实作马兜铃使用,习称土兜铃。
附1:
青木香,为马兜铃的干燥根,呈圆柱形或扁柱形圆,稍弯曲,长5~15厘米,直径0.5~1.5厘米。表皮土黄色或灰黄色,有纵皱纹及须根痕。质坚而稍脆,易折断,断面黄白色或青白色,显射线纹理。气微异香,味苦而麻辣。以条长肥壮,坚实、富粉质、味香者为佳。
炮制:切片,生用。
效用:辛苦寒、行气止痛,消肿解毒、治胸腹胀满、疝气肿痛,虫蛇咬伤,高血压等症。
附2:
天仙藤,为兜铃的带叶干燥草质藤茎,茎长1~2米,直径1~3毫米。灰绿色。有纵棱及纵沟,茎有节,节处分支或生叶。叶互生,有细长柄,叶片三角状矩圆形至卵状披针形或卵形,叶脉明显呈网状,全缘,长3~12厘米,宽3~9厘米。全体盘结成团或束成小把。叶多脱落或破碎。质脆,易折断,断面黄白色、有空心。气青臭,味苦。以身干、带叶、条长、绝绿者为佳。
炮制:切咀、生用。
效用:苦温,舒气活血通经、消水肿、发汗,治气血不通、心腹痛、疝气、孕妇水肿、产后腹痛等症。
用量:6~9g。代表方为天仙藤散(《证治准绳》)、处方:天仙藤9g,香附6g,陈皮4.5g,紫苏叶6g,木瓜6g,大腹皮6g,乌药9g,当归身9g,炙甘草3g,水煎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