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打印纸张:字号选择:超大 带图打印打印此页面 返回原文

胡颓子叶的功效与作用 - 止咳平喘药 打印页面

中华秘方网 www.zhmf5.net    2017-06-29 18:12:42  

  【中药名】胡颓子叶 hutuiziye

  【别名】胡颓叶、牛奶子叶、蒲颓叶。

  【拉丁名】Thory Elaeagnus Leaf、Leaf Of Thorny Elaeagnus。

  【来源】胡颓子科植物胡颓子Elaeagnus pungens Thunb.的叶。

胡颓子叶

  【植物形态】常绿灌木,高3~5米。枝深灰色,有少量棘刺,小枝被锈褐色鳞片。单叶互生,无托叶,革质,广椭圆形或长圆形,长5~9厘米,宽2~4厘米,先端钝尖,基部圆形,全缘或微波状并向叶背略反卷,上面绿色,有光泽,背面被银白色星状毛及褐色鳞片,侧脉7~8对。花芳香,1~5朵簇生于叶腋;花梗下垂;花被筒成管状或漏斗状,白色,先端4裂,裂片三角形,花被筒具4棱,在子房上部略收缩;雄蕊4枚,花丝短;子房上位,1室,胚珠1,花柱1。果实核果状,矩圆形,外包肉质花托,棕红色,密被锈色鳞片。花期10~11月,果期翌年5月。

胡颓子叶图片

  【产地分布】生于山野灌木丛中。分布于陕西、湖北、江苏、安徽等地。

  【采收加工】秋季采收,除去杂质,晒干。

胡颓子叶

  【炮制】鲜用或晒干。

  【药材性状】椭圆形或长圆形,长4~9厘米,宽2~4厘米,先端钝尖,基部圆形,全缘或微波状缘,革质,上表面浅绿色或黄绿色,具光泽,散生少数黑褐色鳞片;叶背面被银白色星状毛,并散有多数黑褐色或浅棕色鳞片,主脉在叶背面突出,密生黑褐色鳞片,叶片常向背面反卷,有时呈筒状。叶柄粗短,长0.5~1厘米,灰黑色。质稍硬脆,气微,味微涩。

  【性味归经】性平,味酸。归肺经。

  功效与作用】敛肺、平喘、止咳。属化痰止咳平喘药下属分类的止咳平喘药。

  【临床应用】用量9~15克,水煎服。用治咳嗽气喘、咯血。

  【药理研究】具有扩张支气管、平喘的作用。对金黄色葡萄球菌、肺炎球菌、大肠杆菌有抑制作用。以注射液用喷雾法直接作用于慢性喘息性气管炎患者的支气管粘膜,平喘有效率为92.1%;穴注法有效率为81.8%。临床口服给药也有平喘效果。

  【化学成分】胡颓子叶含羽扇豆醇、熊果酸、齐墩果酸、β-谷固醇、熊竹素。

  使用禁忌】尚不明确。

  【配伍药方】①治咳嗽:鲜胡颓子叶15克。煎汤,加糖少许内服。(《泉州本草》)

  ②治肺结核咯血:鲜胡颓子叶30克,冰糖18克。开水冲炖,饭后服,日服二次。(《闽东本草》)

  ③治支气管哮喘,慢性支气管炎:胡颓子叶、枇杷叶各18克,水煎服(《浙江民间常用草药》)

  ④痈疽发背,金疮出血:鲜胡颓叶捣烂敷患处。(《泉州本草》)

  ⑤治蛇咬伤:鲜胡颓叶捣烂绞汁和酒服,渣敷患处。(《泉州本草》)

【应用】

1.咳喘。本品味酸性温,可温肺敛肺,下气,长于平喘,临床多用治慢性喘息及哮喘虚寒型。单味煎汤或研末服有效,或配其它化痰止咳平喘药同用,也制成片剂及注射液使用。

2.咯血,吐血及外伤出血。本品具良好的收敛止血作用,内服可治咯血及吐血。鲜品外用又可治外伤出血。

3.痈疽发背,痔疮。本品能解毒消肿,治痈疽发背,可鲜品外敷,治痔疮肿痛则可煎汤熏洗。

【用法用量】煎汤,9~15g;或研末。外用,适量捣敷,或煎水熏洗。

【古籍摘要】

1.《中藏经》:“治喘嗽上气。”

2.《本草纲目》:“主治肺虚短气喘咳。”“大抵取其酸涩,收敛肺气耗散之功耳。”

【现代研究】

1.化学成分:本品含羽扇豆醇、熊果酸、齐墩果酸、β-谷甾醇、熊竹素。

2.药理作用:本品扩张支气管,改善实验性支气管炎的病理变化,奏平喘之效。且能使大多数上皮细胞修复。煎剂体外对金黄色葡萄球菌、肺炎球菌、大肠杆菌有抑制作用。

附药 胡颓子根 Hutuizigen

药性:苦、酸,平,归肝、肺、胃经。

功能:活血止血,祛风利湿,止咳,解毒敛疮。

主治:吐血、咯血、便血、月经过多,风湿痹痛,黄疸、水肿、咽喉肿痛、跌打损伤。

煎汤,10~30g,或泡酒。

胡颓子的果实,名胡颓子,药性酸、涩,平。亦有止咳平喘作用,另可消食,止泻,止血。

主治咳嗽气喘,食欲不振,消化不良,泄泻,痢疾,崩漏,痔疮出血。

文章来源:http://www.zhmf5.net/zhongcaoyao/hutuiziye.html
打印纸张:字号选择:超大 带图打印打印此页面 返回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