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打印纸张:字号选择:超大 带图打印打印此页面 返回原文

川椒的功效作用 - 温里药 打印页面

中华秘方网 www.zhmf5.net    2017-07-01 17:42:47  

【名称】川椒 Chuanjiao

【别名】蜀椒

【类别】温里药

【来源】川椒(又名:蜀椒)为芸香科灌木植物青椒的成熟果皮。

【性味归经】辛、温。有小毒。入脾、胃、肾经。

【功效】温中,止痛,杀虫。

【功效特点】本品辛辣而温,善散阴冷之气,为健胃及解毒驱虫药,内服外用皆可。

川椒

【功效作用】

1、散寒燥湿: ①用于胃腹冷痛、呕吐不能食,可与干姜、党参等同用,如大建中汤。②用于久寒腹痛腹泻冷沫者,可与附子、干姜同用。③用于胃脘寒痛、脊背凉痛,可与附子、半夏同用。

2、除湿杀虫: ①用于蛔虫引起的上腹疼痛,即胆道蛔虫,可与乌梅、黄连等同用,如乌梅汤。②用于疥疮、皮肤瘙痒起水疱丘疹,用本品内服或外洗均可,可疏风止痒、祛湿杀虫;③治阴囊湿疹、阴囊潮湿瘙痒,可内服外洗。④用于脚气属寒湿者,以本品内服外用均可,有除湿散寒、活血通络之效。

3、蠲痹止痛: ①用于风湿及类风湿性关节炎,属于寒湿性者,多与其他化湿温经散寒药同用。②用于风寒牙痛呈抽搐样痛,受冷则甚者,可以本品煎汤漱口,或少许内服。

中药川椒

【鉴别应用】

花椒辛热燥散,入脾以散寒燥湿,可用治寒湿伤中,症见脘腹冷痛,饮食不消,吐泻冷痛等,又能散肺部寒邪,补命门之火,治肺寒咳嗽或命门火衰、肾气上逆之痰喘。椒目苦寒,为花椒之种子,长于行水消肿,用于水肿喘满之实证。

【配伍应用】

1、配苍术:花椒又名川椒、蜀椒,善散阴寒,温中止痛,暖脾止泻;苍术长于外祛风湿,内燥脾湿,以燥湿运脾为主。二药配用,温中燥湿,使寒湿去、脾胃健运,则泻可止,主治湿盛久泻、食欲不佳、妇女下焦虚寒、寒湿带下。

2、配乌梅:乌梅驱虫止痛,其味极酸,虫积得酸则止、得辛则伏,故配花椒之极辛以驱虫;内脏虚寒,蛔虫不安,上入膈中,因而出现腹痛,川椒辛热温中散寒,治脏寒虫痛、疝痛有效,乌梅酸涩收敛、固肠止泻,炒炭又可止血,川椒则暖脾止泻,二药配用,一涩一温,能涩肠止久泻,治脾虚久泻、久痢、便血、大肠滑泄不止。

3、配干姜:川椒味辛,性大热,入脾胃肺肾诸经,功可温脾胃,补命门,散阴寒,驱蛔虫,止疼痛;干姜味辛,性热,入肺脾胃经,既能温中祛寒,治感寒之腹痛及腹泻,还能燥湿痰,通心肺之阳,治疗胸满及胸痛。二者相伍,同气相求,降而不升,散而不收,共收温中、祛寒、杀虫、止痛之效,主治心胸中大寒痛,呕不能饮食,腹中寒,上冲皮起,出现有头足,上下痛而不可触近诸证,治疗胸痹证疼痛较甚者及中焦虚寒所致的腹痛、腹胀、腹泻和呕吐等证。

【应用注意事项】阴虚火旺忌用。孕妇慎用。

【用法用量】内服:3~6克,入煎剂,或入丸散。外用:研末调敷,或煎水熏洗。

【中药概述】

川椒(又名:蜀椒)为芸香科灌木植物青椒的成熟果皮。辛、热;有小毒。归脾、胃、肾经。

1.温中止痛:用于脾胃虚寒,脘腹冷痛、呕吐、泄泻等如<大健中汤>(外台秘要<蜀椒丸>)。

2.杀虫止痛:用于蛔虫引起的腹痛、呕吐、或吐蛔等,如<乌梅丸>。

3.除湿止痒:用于皮肤湿疹瘙痒,有杀虫止痒之效。常与苦参,地肤子,明矾等煎水洗。

【药效鉴别】

川椒长于温中止痛,且兼能杀虫,可用治蛔虫引起的腹痛、呕吐或吐蛔等证。

【临证应用】

1.治虫蛀牙痛和一般牙痛。将花椒15g、泡酒50g内约10~15天。用棉球蘸药酒塞蛀孔内;

2.川椒(去目)10g,面粉适量。为丸烧令热,于牙痛处咬之。

【药理作用】

小剂量能增强肠蠕动,大量则能抑制蠕动。对多种致病菌及某些皮肤真菌有抑制作用。对猪蛔虫有杀灭作用。对局部有麻醉止痛作用。

【化学成分】

主要成分为佛手柑内酯,花椒烯,苯甲酸等。

【用量用法】

2——5g,水煎服,或入丸、散剂。外用适量。

【使用注意】

阴虚火旺者不宜。多服心烦,久食乏气。

【附】

椒目(为蜀椒之种仁)。辛,温;有小毒。专利水消肿,下气平喘。适用于水肿胀满,痰饮喘息等症。可配防己,葶苈子,大黄等药,如(金匮要略<己椒苈黄丸>)。

文章来源:http://www.zhmf5.net/zhongcaoyao/Chuanjiao.html
打印纸张:字号选择:超大 带图打印打印此页面 返回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