虻虫的功效与作用 - 活血化瘀药 打印页面
中华秘方网 www.zhmf5.net 2017-07-02 16:31:47
名称:虻虫
类别:活血化瘀药
拼音:MANG CHONG
拉丁:Tabanus
别名:蜚虻、牛虻、牛蚊子、牛苍蝇、牛魔蚊、瞎虻虫
药用部位:雌虫体
药材性状:虫体呈长椭圆形,长1.5~2cm,宽5~10毫米。头部呈黑褐色,复眼大多已经脱落;胸部黑褐色,背面呈壳状而光亮,翅长超过尾部;胸部下面突出,黑棕色,具足3对,多碎断。腹部棕黄色,有6个体节。质松而脆,易破碎。气臭,味苦咸。
产地:我国各地均产
采收加工:6~8月间捕捉。用蝇拍轻轻拍取,用线穿起,晒干或阴干。
炮制:一般去翘足炒过用。
性味归经:微寒;苦;归肝经;小毒
功能主治:破血逐瘀。用于癥瘕积聚、血瘀经闭及跌打损伤;用于治冠心病心绞痛者。
用法用量:内服:煎汤,2~5g;研末,每次0.3-0.6g;或入丸、散。外用:适量,研末调敷。
禁忌:体虚无瘀、孕妇及月经期禁服。
【应用】
1.血瘀经闭,癥瘕积聚。本品苦泄性烈,独入肝经血分,能破血逐瘀,通利血脉。治血瘀经闭、产后恶露不下,脐腹作痛,可配熟地黄、水蛭、桃仁,如地黄通经丸(《妇人大全良方》);治干血成劳,血瘀经闭,瘀结成块,配伍水蛭、虫、大黄等,如大黄虫丸(《金匮要略》)。
2.跌打损伤,瘀滞肿痛。本品有散瘀疗伤,消肿止痛之功,治疗跌打损伤,瘀滞肿痛,《千金方》以本品配牡丹皮为末酒送服,亦可配乳香、没药等。
【用法用量】煎服,1~1.5g,;研末服,0.3g。
【使用注意】孕妇及体虚无瘀、腹泻者忌用。
【古籍摘要】
1.《神农本草经》:“逐瘀血,破下血积,坚痞,癥瘕,寒热,通利血脉及九窍。”
2.《别录》:“女子月水不通,积聚,除贼血在胸腹五脏者,及喉痹结塞。”
3.《日华子本草》:“堕胎。”
【现代研究】
1.药理作用:水提物在体外有较弱的抗凝血酶作用,体外和体内均有活化纤溶系统的作用,能显著延长出血时间,减少血浆纤维蛋白原含量,明显抑制血小板聚集率,降低全血粘度比和血浆粘度比,降低红细胞压积,改善血液流变学。提取物具有抗炎镇痛作用。虻虫对家兔离体子宫有兴奋作用。对内毒素所致肝出血坏死病灶的形成有显著抑制作用。虻虫醇提物有明显溶血作用。
2.临床研究:用虻虫复方(虻虫、陈皮)治疗冠心病心绞痛18例,连续治疗30天。结果:心绞痛显效12例,好转6例,总有效率100%;心电图改善总有效率72.2%(北京中医学院学报,1982,(4):31)。
虻虫的作用:
虻虫能血瘀经闭;产后恶露不尽;干血痨;少腹蓄血;症瘕积块;跌打伤痛;痈肿;喉痹
1、虻虫治太阳病,身黄,脉沉结,少腹鞕,小便自利,其人如狂者:水蛭(熬)、虻虫(去翅、足)各三十个,桃仁二十个(去皮、尖),大黄三两(酒洗)。上四味,以水五升,煮取三升,去滓。温服一升,不下,更服。(《伤寒论》抵当汤)
2、虻虫治肿毒:虻虫、松香等分。为末,置膏药中贴患部。(《现代实用中药》)
3、虻虫治踠折瘀血:虻虫二十枚,牡丹一两。上二味,治下筛,酒服方寸匕,血化为水。(《千金方》)
4、虻虫治月经不行,或产后恶露脐腹作痛:熟地黄四两,虻虫(去头、翅,炒)、水蛭(糯米同炒黄,去糯米)、桃仁(去皮、尖)各五十枚。上为末,蜜丸桐子大。每服五、七丸:空心、温酒下。(《妇人良方》地黄通经丸)
虻虫配水蛭,一潜一飞,皆吸血之物,逐恶血,散结,治血结上下俱病者,功效尤彰。两药之破血逐瘀力量大于三棱,莪术,常治疗瘀血闭经,癥瘕积聚,折伤坠扑,蓄血疼痛。
虻虫单用者很少,多配伍为用,与水蛭是常用之药对;虻虫攻血之力峻猛,急而短暂;水蛭破血之力迟缓,稳而持久;二药合用具有很强的破血逐瘀功效。现代药理证实,虻虫、水蛭、虫在抗凝血、纤溶、扩张血管、保护组织缺血等方面的作用相似。本品古方皆炙焙,近代主张微炒减轻其毒性即可。服用时间不宜过长,采取间歇用药的方法,中病即止。
虻虫配桃仁,有协同作用,可化瘀血通经闭,去瘀生新,治疗妇女各种瘀血痛证兼有大便不通,月经不调属于血瘀实证者,均可治疗。
虻虫配当归,一温一寒,一补一泻,相得益彰,治疗月经不调,瘀血经闭,腹部包块等。
虻虫配丹皮,清热凉血,破血逐瘀,治疗跌打损伤,瘀血肿痛,兼有发热者。
虻虫用药禁忌:
气血虚者、孕妇及月经期均禁服虻虫,伤寒发黄,脉沉急,少腹鞕,如小便不利者为无血证,非蓄血也,不宜用;瘀血未审的者不宜用;女子月水不通,由于脾胃薄弱,肝血桔竭,而非血结闭塞者不宜用;孕妇腹中有症瘕积聚,不宜用。凡病气血虚甚,形质瘦损者忌虻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