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打印纸张:字号选择:超大 带图打印打印此页面 返回原文

桑螵蛸的功效与作用 - 收涩药 打印页面

中华秘方网 www.zhmf5.net    2017-07-05 15:36:10  

  【中药名】桑螵蛸 Sangpiaoxiao

  【别名】螳螂子、刀螂子、螳螂蛋。

  【英文名】Mantidis Ootheca。

  【来源】螳螂科昆虫大刀螂Tenodera sinensis Saussure、小刀螂Statiliamaculate (Thunberg)或巨斧螳螂Hierodula patellifera (Serville)的卵鞘。分别称“团螵蛸”、“长螵蛸”及“黑螵蛸”。

桑螵蛸

  【动物形态大刀螂:体长7.5~9厘米,黄褐色或绿色。头部三角形,颜面较狭。前翅革质,前缘绿色,翅薄,透明。后翅比前翅稍长,靠近前缘及基部有棕褐色斑。雌性腹部特膨大。足3对,细长,前足粗大,镰刀状,基部外缘有短棘17个左右,腿节下外缘有短棘4个,以第2个为最大。小刀螂:全身散布有不规则的黑褐色斑纹。前翅黄色至黄褐色,散布不规则的赤褐色至黑褐色斑。后翅暗褐色至黑褐色。前足腿节内侧基部及胫节内侧中央各有一漆黑斑纹。巨斧螳螂:全体绿色。前翅纹部偏后左右各有1椭圆形的白斑。后翅透明。

桑螵蛸图片

  【产地分布】栖于草丛及树枝上,捕食各种小虫,秋季产卵于草茎或树枝间。大螂和小刀螂分布于全国各地;巨斧螳螂分布于华北、华中地区。

  【采收加工】自深秋至翌年春季均可采收。采后除去树枝,置蒸笼内蒸30~40分钟,杀死虫卵,晒干或烘干。

  【药材性状】由多数膜状薄层重叠而成。上面中央有带状隆起,腹面平坦或有凹沟。体轻。断面外层海绵状,内层为许多放射状小室,内有一细小椭圆形卵。气微腥,味淡或微咸。团螵蛸:短半圆柱形,表面浅黄褐色,带状隆起不明显,质软韧。长螵蛸:长条形,表面灰黄色,带状隆起明显,两侧各有1条暗棕色浅沟及斜向纹理,质硬脆。黑螵蛸:略呈平行四边形,表面灰褐色,带状隆起明显,两侧有斜向纹理,近尾端上翘,质硬韧。

桑螵蛸的功效与作用

  【性味归经】性平,味甘、咸。归肝经、肾经。

  功效与作用】益肾固精,缩尿,止浊。属收涩药下属分类的固精缩尿止带药。

  【临床应用】用量5~9克,煎服或入丸散。用治遗精滑精,遗尿尿频,小便白浊。

  【主要成分】含蛋白质、脂肪、游离氨基酸、桑螵蛸磷脂、胡萝卜素、粗纤维及铁、钙等。实验表明,桑螵蛸乙醇提取物具有增加胸腺、睾丸指数及抗利尿作用。

  使用禁忌】阴虚火旺或膀胱有湿热者慎服。

【应用】

1.遗精滑精,遗尿尿频,白浊。本品甘能补益,咸以入肾,性收敛。能补肾气,固精关,缩小便。为治疗肾虚不固之遗精滑精、遗尿尿频、白浊之良药。治肾虚遗精、滑精, 常与龙骨、五味子、制附子等同用,如桑螵蛸丸(《世医得效方》);治小儿遗尿,可单用为末,米汤送服;治心神恍惚,小便频数,遗尿,白浊,可与远志、龙骨、石菖蒲等配伍,如桑螵蛸散(《本草衍义》)。

2.阳痿。本品有补肾助阳功效。可治肾虚阳痿,常与鹿茸、肉苁蓉、菟丝子等药同用。

【用法用量】煎服,6~10g。

【使用注意】本品助阳固涩,故阴虚多火,膀胱有热而小便频数者忌用。

【古籍摘要】

1.《神农本草经》:“主伤中、疝瘕、阴痿,益精生子,女子血闭腰痛,通五淋,利小便水道”。

2.《名医别录》:“疗男子虚损,五脏气微,梦寐失精,遗溺。”

3.《本经逢原》:“肝肾命门药也,功专收涩,故男子虚损,肾衰阳痿、梦中失精遗溺白浊方多用之。”

【现代研究】

1.化学成分: 含蛋白质、脂肪、粗纤维,并有铁、钙、及胡萝卜素样的色素。另外,团螵蛸外层与内层均含有17种氨基酸,7种磷脂成分。

2.药理作用: 经药理试验证明,本药具有轻微抗利尿及敛汗作用,其作用机制有待进一步研究。另有报道,本药还具有促进消化液分泌;降低血糖、血脂及抑制癌症作用。

3.临床研究:

据临床报道,芙桑膏(桑螵蛸、芙蓉花共研末,香油调匀)外涂治疗带状疱疹,一般1—2天可愈(山东中医杂志,1984,6;45)。

取桑螵蛸炒炭存性,研成细末,糖水送服(中药通报,1986,7:60);或用桑螵蛸配益智仁、黄芪、山药,按15:15:10:10比例,共烘干研末,冲服或吞服(黑龙江中医药,1990,(1):23);治小儿遗尿证均获良效。

文章来源:http://www.zhmf5.net/zhongcaoyao/Sangpiaoxiao.html
打印纸张:字号选择:超大 带图打印打印此页面 返回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