冬天进补,上山打虎 打印页面
中华秘方网 www.zhmf5.net 2017-12-13 12:17:29
“冬天进补,上山打虎。”这句民谚的意思是冬令适时补益,调剂饮食,可以强健筋骨,充沛活力。但是,随着时间推移、科技发展和社会进步,对于“冬补”的认识与内涵是有所不同的。如今,基于饮食科学和养生科学在中老年人的普及、提高,如何进行冬补才不失真义,应该是在继承优良传统的基础上,权衡利弊,变革出新,促进健康延寿。
为什么要强调“冬补”?中国古代养生者认为,大自然具有春生、夏长、秋收、冬藏的规律。
春天,由寒转暖,万物萌生;夏天,阳光雨露,万物繁茂;秋天,花落结实,收获硕果;冬天,天寒地冻,生机休眠。其实,人类也是大自然的一部分,同样具有这种规律。人要生存,就得顺应这个规律。也就是中医学所讲的“天人相应”,“天人合一”。一年四季气候变异对生物影响极大。从养生学来讲,人必须顺应四时,才能生存发展。传统养生学认为,四季划分阴阳,春夏为阳,秋冬为阴,养生须以此为准则,就是说,春夏养阳,秋冬养阴。
“养阳”是指维护机体的功能,“养阴”,就是从营养物质方面对人体作些补充。
人经历了“春生、夏长、秋收”的过程,机体的物质与能量均有较大的消耗,到了冬季,填充与修复这种消耗所引起的空缺与匮乏,应是十分必要的。而且,冬天阳气内潜,有益于精气的充养和积聚,所以适宜进补,犹如冬天农业壅田施肥一样,以利来年播植丰收。
如何施行“冬补”?
按照中医辨证论治原则,进补也需要根据不同人的具体情况,弄清楚脏腑阴阳,寒热虚实,哪些人可以进补,哪些人不需进补。可以进补的人补什么,怎样补,也应因人而异,按需实施。通常有四种补法:益气、养血、滋阴、助阳。
1、阳气虚弱者
阳虚的人常会流清水涕、手足冰凉、易生冻疮、夜尿频频。这类人可用干姜、人参、熟附子、辣椒、羊肉等共食之,三九天尤为需要。
2、易患冬病者
慢性支气管炎、冻疮、尿多症等冬至病,在中医看来属肾气亏虚、阳虚外寒。调治的办法是温药和之。如熟附子、肉桂、海马、狗肾、人参、甘草、枸杞子等皆可使用。除用药进补,还可以食补之,如生姜肉汤对咳喘疗效较好。附子生姜桂枝汤对防治冻疮有益,以此外洗也有效果。
3、养生益寿者
养生益寿,冬至进补就是个很好的办法。原则上说,有不足就要补充。例如,用脑多者应经常吃核桃,体力消耗大者,要及时补充水果、蔬菜等。补多少、怎么补,要因人而异。
4、防春夏病者
医学家们证实,冬天调养得好,春夏发病就少。正是基于这个观点,冬补应以高蛋白、高热量的食物为宜。可用各种鱼类及牛、羊、狗肉,加放中药人参、黄芪、桂圆、红枣等,或做汤、或为膳。只要脾胃吸收好,进补后定会使人储备更多的能量,从而增强免疫抗病能力。
总之,凡先天不足,后天失调,久病体虚,劳力过度,劳神内耗,产后,术后及亏虚早衰者,均为冬至进补的对象。
二、冬至养生的首选菜肴
一、羊肉炖白萝卜
[配料] 白萝卜500克,羊肉250克,姜、料酒、食盐适量。
[做法] 白萝卜、羊肉洗净切块备用,锅内放入适量清水将羊肉入锅,开锅后5、6分钟捞出羊肉,水倒掉,重新换水烧开后放入羊肉、姜、料酒、盐,炖至六成熟,将白萝卜入锅至熟。
[功效] 益气补虚,温中暖下。对腰膝酸软,困倦乏力,肾虚阳痿,脾胃虚寒者更为适宜。
二、炒双菇
[配料] 水发香菇、鲜蘑菇等量,植物油、酱油、白糖、水淀粉、味精、盐、黄酒、姜末、鲜汤、麻油适量。
[做法]香菇、鲜蘑洗净切片,炒锅烧热入油,下双菇煸炒后,放姜、酱油、糖、黄酒继续煸炒,使之入味,加入鲜汤烧滚后,放味精、盐,用水淀粉勾芡,淋上麻油,装盘即可。
[功效] 补益肠胃,化痰散寒。
这道菜可增强机体免疫功能,对高血脂患者更为适宜。
三、“补冬”常用的药膳处方
1.八珍:当归、地黄、枸杞、芍药、白术、茯苓、大枣、甘草。
2.四神(又称“四臣”):莲子、芡实、、山药、茯苓
3.四物:当归、川芎、芍药、地黄。
4.单方:人参、当归、田七、杜仲等。
烹调方法:将准备好的汉药,如八味、四味、二味或一味,放入大壶内。接着准备家禽(鸡、鸭)或野禽(雉鸡、斑鸠等),还有猪脚(肘子)、猪肚、腰子、鳗鱼、鳖等,经过处理后再放入大壶中,然后倒入水和酒,或仅使用酒来慢慢炖煮。
煮好的补冬品,有效成分会渗出于汤中,肉里的软骨会松软到入口即化,汉药独特的味道则会满室生香。
注意:“补冬”最好在身体状况良好时进行,患有感冒而发烧或咳嗽时应避免。然而,“四神”的药性特别温和,而且富有滋养又能强化肠胃,因此即使处于感冒体力衰弱的情况下,只要有些食欲,即应多加食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