熊胆的功效与作用 - 清热药 打印页面
中华秘方网 www.zhmf5.net 2017-06-10 22:04:29
名称:熊胆
类别:清热药
拼音:XIONG DAN
拉丁:Fel Ursi
别名:黄熊胆、黑熊胆
药用部位:胆
药材性状:胆囊呈长扁圆形,上部狭细,下部膨大成囊状,长10~20cm,宽5~10cm。表面黑色、棕黑色或黄棕色,显光泽,微有皱褶。囊内有干燥的胆汁,习称“胆仁”,呈块状、颗粒状或粉末,金黄色,透明如琥珀,有光泽,质松脆者习称“金胆”或“铜胆”;黑色、质坚脆或呈膏状者习称“墨胆”或“铁胆”;黄绿色、光泽较差、质脆者称“菜花胆”。气清香,味极苦,有粘舌感。
产地:东北
采收加工:饲养者,可根据需要随时捕杀,取出胆囊。取出胆囊后,将胆囊管口扎紧,剥去胆囊外附着的油脂,用木版夹扁,置通风处阴干,或置石灰缸中干燥。
性味归经:寒;苦;归肝、胆、心经。
功能主治:清热解毒,息风止痉,清肝明目。用于治热黄,暑泻;小儿惊厥,疳疾,蛔虫痛;目翳,喉痹,鼻疮。
用法用量:内服:或入丸、散,0.2~0.5g。外用:适量,研末调敷或点眼。
禁忌:虚寒证禁服。
临床应用:
(1)用于清热止痉、镇静。凡因传染病所致的高热抽搐,或烧伤,枪伤后热盛、诡语,可用熊胆0.6~0.9g内服。小儿急惊风,取熊胆0.15g也有助于止抽搐。
(2)用于消炎解毒。近年来在治疗重症肝炎、包括急性黄疸型肝炎和肝昏迷,用熊胆0.3~0.6g,用茵陈煎药冲服。
此外,熊胆还可外用治痈肿。例如外搽疮疖可消肿痛;急性咽炎、口腔溃疡,用熊胆外搽可以消炎。
(3)用于眼科,作用仍为消炎,眼结膜炎,或肿痛,或有翳膜,用熊胆配冰片(熊胆散),水化后点痛处可止痛并帮助退翳。犹又如新生儿生后有结膜炎症,流眼水,眼不能睁开,可用熊胆2厘~3厘煎水洗眼,或用熊胆少许开水融化点眼,一日数次,眼即开。
(4)用于止痛。熊胆外擦带状疱疹,可以止痛;胃、十二指肠溃疡病的剧烈疼痛、外伤肿痛和胆绞痛,可内服熊胆以助镇痛。
近年来,熊胆也试用于治疗小儿急性肾炎引起的高血压,初步观察有一定降压作用。
使用注意:熊胆虽有上述作用,胆价值昂贵,不要轻易使用,只在万不得已时才用。治痈肿和眼病,一般不必用熊胆。
用量:内服消炎、镇痛,0.6~2.4g;只作散剂或入丸剂用,不入汤剂。外用消炎退肿,2厘~3厘。
处方举例:熊胆散(寿域方):熊胆2厘(厘是以前计量单位,1斤是16两,1两是31.25克。 1厘是0.03125克),冰片2厘,水化后点痛处(眼部发炎、痔疮发炎所致肿痛均可用)。
注:熊胆为贵重商品,过去往往有用其它胆伪充者,应注意区分。市场上多见的胆有牛、羊、猪等家畜胆。外形略同于熊胆,胆依据我们现有的牛、羊、猪的胆仁与熊胆有同有异。如胆能驱尘、能分墨、能溶解出黄绿色色素,胆味苦,这都是动物胆的共同点。胆也有
不同之处如牛、羊、猪的胆仁多为菜绿色,而很少有黑黄两种。猪胆仁少或无玻璃样光泽,味苦而无狗腥气,扩散性不及熊胆,涂于舌上只表现局部苦味感。牛、羊胆有玻璃样光泽。但少涂于舌尖上显甜味而不苦,多涂始苦。扩散性更小。均无狗腥气。而羊胆仁则带有羊膻气。在溶解于水的实验中,以现有的熊、牛、羊、猪胆仁同时投入于带水静止玻璃杯中,熊胆溶解较快,放出色素较多,无不溶物或少有不溶物。牛羊胆仁溶解很慢,放出色素较少,而不溶物几乎和沉水时相同,变为类白色絮状物。猪胆仁,溶解情况慢于熊胆,快于牛羊胆,溶出色素也多于牛、羊胆,而少于熊胆仁,不溶物也少于牛、羊胆仁。取牛、羊、猪胆碎末少许用火烧之起泡后产生烧骨胶的臭味。这些情况仅限于现有样品试验,还待进一步研究分析。 关于熊胆的品质优劣问题,目前尚有争议,习惯认为黄色的金胆最好,菜绿色的菜胆稍次,黑色的墨胆最次。但东胆多墨色,其价值反高于金胆一倍以上。究竟谁优谁劣还待进一步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