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足口病是什么 原因、症状、诊断、治疗 打印页面
中华秘方网 www.zhmf5.net 2017-08-09 17:20:54
本病是由病毒引起的一种以发热、手足与口腔发疤疹为特征的流行性传染病。发病年龄多在5岁以内,2岁以下的小儿尤为多见。患儿发病后多有发热,体温常在38℃左右;见流涕.流涎,食欲不振,甚至拒食(因为口舌疼痛),少数病儿伴咳嗽或腹泻。
本病最主要的特点是手足和口腔的皮疹和粘膜疹。皮疹多在手足心、手指背面、指甲周围、足跟边缘、肘、膝等,臂部也可出现。皮疹且充血性红斑,或呈红色丘疹或疤疹、边缘清楚,小如粟米,大如豆粒,圆形或椭圆形,或扁平,其长轴与皮纹走向一致。皮疹有痒感。口腔、舌及咽部粘膜充血,有散在的小疱疹。破溃后形成溃疡,十分疼痛。病愈后手足的疱疹会自动吸收;臂、膝、腿部的皮疹结成薄痴,脱落后一般不留痕迹。本病可并发皮肤感染,虚弱病儿可并发鹅口疮。严童者亦可并发心肌炎、病毒性脑炎、瘫痪、酮中毒等。
本病是由病毒引起的,陆续有报道本病的病原体为 COX一SCkiC一A16、Ertovr-us71,也有分离出Ao、A4、A5者。病毒主要存在病儿的疤疹液、咽喉与粪便中。通过飞沫,手污染与水源污染等多种途径传染,易导致流行。4一10月较常见,6一8月为高峰。
本病以手、足、口的皮疹和粘膜疹为特征,常伴发热,结合年龄、季节与流行情况等综合分析,不难确诊。
西医对本病无特殊疗法,仅用对症处理与支持疗法,或用抗菌素起预防继发感染的作用。
中医认为本病属温病范畴。温热扶湿自口鼻肌肤内入心脾二脏,再自内向外透发。脾开窍于口而立四肢,心开窍于舌而主血脉,故疹发于口舌与手足之肌肤。根据病邪的性质,侵犯的部位与外透的趋势,故用药多从清热解毒,凉血清心,利湿,佐以外透疏散入手。
可通过以下六点来预防孩子感染手足口病:
1、饭前便后、外出后要用肥皂或洗手液等给儿童洗手,不要让儿童喝生水、吃生冷食物,避免接触患病儿童;患儿的衣被需要日常暴晒,住所要经常开窗通风。
2、看护人接触儿童前、替幼童更换尿布和处理粪便后均要洗手,并妥善处理污物。
3、婴幼儿使用的奶瓶、奶嘴、玩具使用前后应充分清洗。引起手足口病的病毒怕热,如果加热到60℃-85℃,1分钟就死亡,因此,儿童用过的餐具可用煮沸消毒。甲醛或含氯的消毒剂可使之失去活性,儿童玩具可以通过清洗或使用上述消毒剂消毒。
4、本病流行期间不宜带儿童到人群聚集、空气流通差的公共场所,注意保持家庭环境卫生,居室要经常通风,勤晒衣被。
5、儿童出现相关症状要及时到医疗机构就诊。居家治疗的儿童,不要接触其他儿童,对患儿粪便及时进行消毒处理;轻症患儿不必住院,宜居家治疗、休息,以减少交叉感染。
6、出现高热、嗜睡、昏迷、呕吐、呼吸困难、口唇紫绀、面色苍白等症状体征时,应立即就医治疗,避免发生重症病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