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床上,在治疗妇女
痛经的过程中,首先应辨虚、实、寒、热、瘀即可。就临床体会言之:虚证
痛经大多属于功能性者为常见,
中药的治愈率较高;实证
痛经多有器质性改变为常见,如
子宫过于前屈或后倾,子宫颈管狭窄等,中药治疗的显著有效率相对较低。
治疗痛经的基本方为《金匮要略》
当归芍药散加减,以
当归、
白芍、
延胡索、制
香附子为主,视其寒、热、虚、实、瘀适当加味。虚者加
黄芪、
川断;实者加
木香、
川楝子、
川芎;寒者加
木香、
小茴香、苏梗;热者加
丹皮,
白芍改为
赤芍;血瘀者加
蒲黄、
五灵脂;因瘀明显而喜热者则以少腹逐瘀汤(
小茴香、
干姜、
延胡索、制
没药、
当归、
川芎、桂心、
赤芍、生
蒲黄、
五灵脂)为主,多能收到明显的温经、止痛、逐瘀的效果。较轻的痛经,或因学习、工作等关系服煎药不方便者,则一般冲服益母膏(中成药,中药店有售),亦能调达气血而止痛。
曾有一28岁王女士,因痛经一年多,请我为之治疗。自诉每次行经之前,小腹痛甚,伴有腰酸、畏寒,尤以背部怕冷明显,经血中夹有少量暗色血块,观其舌,苔光,切其脉,弦。以祛瘀止痛为治。生
蒲黄10克、
五灵脂10克、
干姜5克、当归12克、
小茴香5克、
白芍12克、
川芎9克、制
香附子12克,制
没药5克,
延胡索12克,
桂枝8克。每日1剂,煎服5剂。
此病的治疗过程中,用少腹逐瘀汤加制
香附子,患者服5剂而寒散,瘀去,痛止。虽苔光而未投滋阴生津之品,但瘀去而气机条达,血行畅通,津液上承,苔渐复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