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本文对你有所帮助请支持一下
- 手机扫码打赏如下:(不管多少,都会给我们更大的动力!)
- 支付宝打赏
微信打赏
导读:名称: 常山 类别: 涌吐药 拼音: CHANG SHAN 拉丁: Radix Dichroae 别名: 互草、恒山、黄常山 药用部位: 根 药材性状: 本品呈圆柱形,常弯曲扭转,或有分枝,长9~15cm,直径0.5~2cm。表面棕黄色,具细纵纹,外皮易剥落,剥落处露出淡黄色木部。质坚
【应用】
1.胸中痰饮证。本品辛开苦泄,善开泄痰结,其性上行,能引吐胸中痰饮,适用于痰饮停聚,胸膈壅塞,不欲饮食,欲吐而不能吐者。常以本品配甘草,水煎和蜜温服。然此法今已少用。
2.疟疾。古有“无痰不成疟”之说。本品善祛痰而截疟,为治疟之要药。适用于各种疟疾,尤以治间日疟、三日疟为佳。古方常单用本品浸酒或煎服治疟,每获良效;临证亦可配伍运用。若治一切疟疾,寒热往来,发作有时者,可以常山酒浸蒸焙,与槟榔共研末,糊丸服之,如胜金丸(《和剂局方》);治疟疾寒热,或二、三日一发者,可与厚朴、草豆蔻、肉豆蔻、槟榔等同用,如常山饮(《圣济总录》);若虚人久疟不止者,可与黄芪、人参、乌梅等同用,如截疟饮(《医宗必读》);疟久不愈,而成疟母者,则与鳖甲、三棱、莪术等同用,如截疟常山饮(《丹溪心法》)。
【用法用量】煎服,4.5~9g;入丸、散酌减。涌吐可生用,截疟宜酒制用。治疟宜在病发作前半天或2小时服用,并配伍陈皮、半夏等减轻其致吐的副作用。
【使用注意】本品有毒,且能催吐,故用量不宜过大,体虚及孕妇不宜用。
【古籍摘要】
1.《神农本草经》:“主伤寒寒热,温疟,鬼毒,胸中痰结,吐逆。”
2.《本草纲目》:“常山、蜀漆有怯痰截疟之功,须在发散表邪及提出阳分之后,用之得宜,神效立见;用失其法,真气必伤。夫疟有六经疟、五脏疟、痰湿食积、瘴疫鬼邪诸疟,须分阴阳虚实,不可一概而论也。”“常山生用则上行必吐,酒蒸炒熟则气稍缓,少用亦不致吐也。”
3.《医学衷中参西录》:“常山,善消脾中之痰,为治疟疾要药。少服,则痰可徐消,若多服即可将脾中之痰吐出,为其多服即作呕吐,故诸家本草谓其有毒。医家用之治疟,亦因此不敢多用,遂至有效有不效。若欲用之必效,当效古人一剂三服之法,用常山五六钱,煎汤一大盅,分五六次徐徐温饮下,即可不作呕吐,疟疾亦有八九可愈。”
【现代研究】
1.化学成分:主要含常山碱甲、乙、丙,三者为互变异构体,是抗疟的有效成分,总称常山碱。另含常山次碱、4-喹唑酮及伞形花内酯等。
2.药理作用:常山的水煎剂及醇提液对疟疾有显著的疗效,其中常山碱甲的疗效相当于奎宁,常山碱丙抗疟作用最强,约为奎宁的100倍,常山碱乙次之;常山碱甲、乙、丙还能通过刺激胃肠的迷走与交感神经末梢而反射性地引起呕吐;此外,本品尚能降压、兴奋子宫、抗肿瘤、抗流感病毒、抗阿米巴原虫等。
3.临床研究:用鸡骨常山藿香片(每片含常山0.08g),第1日每次3片,第2~5日每次2片,每日3次,于饭前1小时冷开水吞服,治疗疟疾1926例。结果:症状控制率第1日、7日分别为59.1%和91.6%;疟原虫阴转率:间日疟第1日、5日、7日分别为56.7%、76.8%和68.8%,三日疟第1日、5日、7日分别为25.2%、81.7%和75%,恶性疟第1日、5日、7日分别为37.1%、52.9%和47.3%,混合感染第1日、5日、7日分别为31%、44.1%和48.1%,提示常山对间日疟和三日疟的疗效较好(中草药通讯,1972,5:53);另报道,本品还可用治心律失常、上呼吸道感染、蓝氏贾第鞭毛虫病等。
4.不良反应:常山具有强烈的致吐作用,并可致肝、肾的病理损害。中毒主要表现为恶心呕吐、腹痛腹泻、便血;严重时能破坏毛细血管而导致胃肠黏膜充血或出血;并能引起心悸、心律不齐、紫绀及血压下降,最终可因循环衰竭而死亡。常山中毒的主要原因是口服用量过大。救治方法:大量呕吐时,肌注氯丙嗪,或静脉注射葡萄糖盐水;血压下降者,静脉注射去甲肾上腺素;心功能不全者,酌情给予强心药物;吸氧等对症处理。
注:
商品来源复杂,全国大部分地区习惯认为鸡骨常山为正品。
除上述常山外还有以下10种:
1、山常山。产于中南华东南北各地,为小蘖嚎猪刺,三颗针,庐山小蘖等多种植物的干燥根,根弯曲不直,一般长15~30厘米,直径1.5~3厘米,多带淡褐色粗皮,剥落粗皮,内鲜黄色,质坚硬,不易折断。断面中心有黄白色髓心。气微味苦。均含小蘖碱可作提取黄连素的原料。天津市作常山使用。
2、滇鸡骨常山。主产云南,为夹竹桃科植物鸡骨常山的干燥根。治发热头痛,身起泡、红肿及高血压。叶有小毒常作消炎、止血、接骨止痛药。
3、滇常山。产于四川、云南等地,为马鞭草科植物滇常山的干燥根,四川、云南民间用于治头眩晕。
4、臭常山。产于贵州、云南等地,为芸香科植物日本常山的干燥根,根、茎及叶贵州民间均用,解热镇咳外用治肿毒。
5、白常山。产于四川等地,为茜草科玉叶金花属植物白常山(展枝玉叶金布,鹅儿花)的干燥根。四川民间用于散寒泻火,治疟疾、寒热往来。根极似鸡骨常山,但断面有白心可以区别。
6、海州常山。产于安徽、江苏等省,为马鞭草科植物臭梧桐的干燥根。根、茎、叶、花均可疗疾。功能祛风湿、清热、利尿止痛、平肝降压,亦可治疟(茎叶名臭梧桐,为制豨桐丸、片的主要原料)。
7、土常山。产于浙江,为虎耳草科植物(甜茶)的干燥根,与鸡骨常山相似,淡黄色可涤痰结,散肿毒,治瘿瘤。民间代鸡骨常山,作截疟药,能催吐。此外另有同科伞形绣球,腊莲绣球等的根亦作吐常山使用。
8、广西南宁以山矾科华山矾的干燥根,作吐常山用,治疗疟疾。
9、湖南通道及会同县,以马鞭草科的黄荆和牡荆的根、作土常山用。
10、河南、河北、山西、山东、陕西部分地区以薯蓣科穿山龙的根,作常山用,称为常山、草常山或土常山。
综上所述,可见常山植物来源不一,品种混乱。其疗效亦不尽相同,应注意区分。
>>查看早前评论
Copyright © 2008 - 2024 www.zhmf5.net All Rights Reserved.
中华秘方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