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本文对你有所帮助请支持一下
- 手机扫码打赏如下:(不管多少,都会给我们更大的动力!)
- 支付宝打赏
微信打赏
【摘要】 目的 探讨中药治疗额窦炎性头痛的临床疗效。方法 治疗组(50例)采用中药通窍蠲痛汤煎服,对照组(30例)用青霉素、氨苄青霉素静滴,同时口服索米痛片,两组均治疗10天,观察治疗后症状、体征及X线的变化。结果 中药治疗组的治愈率为56%,总有效率为98%;西药对照组的治愈率为23.33%,总有效率为70%,经统计学处理,差异均有显著性(P<0.01)。结论 通窍蠲痛汤治疗额窦炎性头痛疗效显著。
【关键词】 头痛;额窦炎;中草药;临床运用
头痛是额窦炎患者最常见的症状,自1996年1月~2004年6月,笔者自拟通窍蠲痛汤治疗此症,获得了较好的疗效,现将资料完整的50例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本组50例,男22例,女28例;20岁以下者7例,21~30岁者18例,31~40岁者17例,40岁以上者8例。50例患者均经X线拍片证实为额窦炎。临床症状以前额头痛为特点,疼痛昼重夜轻,常伴昏闷头重,鼻塞,流浊涕或清涕,心烦,神疲乏力等症。舌红或暗红,舌下脉络瘀血,苔薄黄或黄腻,脉浮滑或弦滑。
1.2 治疗方法
1.2.1 方药组成 白芷、菊花、当归各15g,川芎、防风、玄胡、川楝各10g,石膏30g,僵蚕、羌活各9g,全蝎3g(研末冲),蜈蚣1~2条,苍耳子、辛夷花各10~12g,细辛3~5g,甘草6g(方解:川芎、玄胡活血化瘀,川楝行气活血,当归养血活血,僵蚕、全蝎、蜈蚣搜剔风邪。苍耳、辛夷通鼻窍,羌活、防风、细辛祛风散寒胜湿,白芷、石膏直撤阳明之风热)。如流浊涕者,去羌活、细辛,加薄荷、银花以疏散风热;心烦口干者,去羌活,加黄芩。病之后期可酌加党参、黄芪以扶助正气驱邪外出。
日服1剂,10天为1个疗程。治1个疗程后,头痛昏闷诸症不缓解者,作无效病例处理。
1.2.2 对照方法 随机选择额窦炎性头痛患者30例,患者的一般资料与中药组差异无显著性,具有可比性。用青霉素、氨苄青霉素静滴,口服索米痛片,鼻塞者加麻黄素滴鼻。经治1个疗程后,头痛及其他临床表现不缓解者,作无效病例处理。
2 结果
2.1 疗效标准 痊愈:头痛、昏闷等症完全消失,X线摄片提示鼻窦腔清晰,随访1年未复发;显效:头痛、昏闷等症基本消失,X线显示窦腔透明度较前明显增高;有效:头痛、昏闷等症减轻但未消失,X线亦提示有好转者;无效:头痛、昏闷等症无明显减轻,其他临床表现亦无明显改善者。
2.2 治疗效果 两组临床疗效比较,见表1。表1 两组临床疗效比较 注:与对照组比较,*P<0.01
3 典型病例
患者,男,30岁,于1998年2月18日就诊。患者诉头痛,前额胀痛经常发作5年,复发并加重3个月余。伴鼻塞头昏头重,身体困倦,心烦神疲,舌红,苔厚腻,脉滑缓。X线拍片提示:左侧额窦混浊,透明度降低,曾用西药治疗10余天,诸症未见减轻。证属中医表里同病,病久入络,经脉瘀阻,瘀血生风化热,兼寒热外裹之证,治宜化瘀通窍,祛风清热,兼散寒胜湿,方以通窍蠲痛汤:白芷、菊花、当归各15g,川芎、防风、苍耳子、辛夷、玄胡、川楝子各10g,全蝎3g(研末服),蜈蚣1.5条,石膏30g,细辛4g,僵蚕、羌活、甘草各6g,4剂后头痛明显减轻,头重,身困消失。仍觉心烦,头晕。舌暗红,舌下脉络瘀血,苔薄黄。守方去羌活、防风,加黄芩10g,党参15g,黄芪30g,续服3剂后诸症消失。随访1年未复发。
4 小结
本文所选病例属现代医学的额窦炎引起的头痛患者,中医认为本病多属表证日久,入于经络,经脉瘀阻,气血相搏,生热生风所致,多属表里同病,外寒里热之症。故自拟通窍蠲痛汤以活血化瘀,祛风胜湿,兼清里热。实践证明,中药通窍蠲痛汤治疗额窦炎性头痛的疗效较西药为优,且无副作用发生。
通窍蠲痛汤能有效地改善微循环,促进炎症分泌物的吸收,减轻组织水肿。临床观察发现:用药后,患者的体征(如:舌质暗、瘀点或瘀班、或舌下脉络瘀血,以及鼻黏膜充血水肿等)均获改善。大部分患者用药前后经X线拍片对照观察,用药后患者额窦的透明度较前明显增高,窦腔清晰,阴影消失。
中药通窍蠲痛汤不仅疗效好,且无任何副作用。西药治疗组不但疗效不稳定,愈后复发率较高,且副作用十分明显,常见恶心欲吐,食欲减退,胃痛或皮疹等。
作者单位:437500 湖北崇阳,崇阳县中医院
Copyright © 2008 - 2024 www.zhmf5.net All Rights Reserved.
中华秘方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