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气血虚弱;补中益气汤。4、瘀热壅阻;血府逐瘀汤加
丹皮。
十三、经行头痛:1、血虚;八珍汤加
枸杞、首乌。
2、肝火;杞菊地黄丸加苦丁茶、夏枯草、白疾藜。3、血瘀;通窍活血汤。
十四、经行身痛:1、血虚;当归补血汤加
鸡血藤、白芍、
山茱萸。
2、 血瘀;趁痛散加鸡血藤、桑寄生。
十五、经行泄泻:1、脾虚;参苓白术散。2、肾虚;健固汤合四神丸。
十六、经行吐衄:清肝止淋汤。2、肺肾阴虚;顺经汤加牛膝。
十七、经行口糜:1、阴虚火旺;知柏地黄丸。2、胃热熏蒸;凉膈散。
3、脾虚湿盛;甘露消毒丹。
十八、经行
风疹块:1、血虚;当归饮子。2、风热;消风散。
十九、经行眩晕:1、血虚;归脾汤加
枸杞、制首乌。 2、阴虚阳亢;天麻钩藤饮。
3、脾虚挟痰;半夏白术天麻汤加
蔓荆子。
二十、经行浮肿:1、脾肾阳虚;苓桂术甘汤加
补骨脂、川芎、巴戟.
2、 气滞血瘀;八珍汤加
泽兰、茯苓皮.
二十一、经行情志异常:1、肝气郁滞;逍遥散。2、痰火上扰;
生铁落饮。
二十二、绝经前后诸证:1、肾阴虚;左归饮加制首乌、龟板。
2、肾阳虚;右归饮合理中丸。3、阴阳俱虚;二仙汤合二至于丸加
熟地。
带下病:1、脾虚;完滞汤。2、肾虚;肾阳虚、内补丸。
肾阴虚、知柏地黄汤加
芡实、
金樱子。3、湿热(毒);止带方。
4、热毒;五味消毒饮加
白花蛇舌草、樗根白皮、白术。
妊娠病:
一、妊娠恶阻:1、脾胃虚弱;小半夏加茯苓汤加白术、砂仁、陈皮。
2、肝胃不和;苏叶黄连汤加半夏、陈皮、竹茹、乌梅。
3、气阴两虚;生脉散合增液汤加陈皮、竹茹、天花粉。
二、妊娠腹痛:1、血虚当归芍药散去泽泻、加首乌、桑寄生。小腹冷痛加艾叶暖宫止痛。
2、气郁;逍遥散加苏梗。郁而化热加栀子、黄芩。3、虚寒;胶艾汤加巴戟、
杜仲、补骨脂
三、胎漏、胎动不安:1、肾虚;寿胎丸加
党参、白术。
2、气血虚弱;胎元饮去当归加黄芪、阿胶。3、血热;保阴煎加苧麻根。
下血较多加阿胶、旱莲。腰酸加
菟丝子、桑寄生。
4、跌仆伤胎;圣愈汤加
菟丝子、桑寄生、
续断。
四、堕胎、小产、滑胎:1、堕胎、小产;生化汤加牛膝、
红花、车前子。
发热腹痛阴道溢液臭秽为复感邪毒;生化汤加益母草、
败酱草、红藤、
蒲公英、丹皮。
2、滑胎;补肾固冲丸(停经期服)。
兼难寐多梦、心烦口干、大便干燥、苔黄薄用保阴煎除虚热后再用补肾固冲丸。
五、胎萎不长:1、气血虚弱;八珍汤。2、脾肾不足;温土毓麟汤去
神曲。
六、胎死不下:1、气血虚弱;救母丹。2、血瘀;脱花煎加芒硝。
流血多加血余炭、炒
蒲黄、茜草根。
七、子烦:1、阴虚;人参麦冬散加
莲子。2、痰火;
竹沥汤去防风加
浙贝母。
八、子肿、(子满):1、 脾虚;白术散加砂仁。2、肾虚;真武汤。
3、气滞;
天仙藤散合四苓散。(偏湿阻者)茯苓导水汤去槟榔。子满;鲤鱼汤加陈皮。
九、子晕、(子痫):1、阴虚肝旺、杞菊地黄丸加
石决明、钩藤、龟板、首乌。
2、脾虚肝旺;白术散加钩藤、
石决明。子痫;1、肝风内动;羚角钩藤汤。
2、痰火上扰;牛黄清心丸加
竹沥。
十、子悬:
紫苏饮加黄芩。服后呼吸迫促缓解唯烦躁不安用阿胶养血汤。
十一、子瘖:
六味地黄丸加沙参、麦冬。
十二、子嗽:1、阴虚肺燥;百合固金汤去当归、熟地加桑叶、阿胶、
黑芝麻、炙
百部。
2、痰火犯肺;清金降火汤去石膏、加桑叶、
枇杷叶。
十三 、子淋:1、实热;(心火偏亢)导赤散加
玄参、麦冬。(实热下注)加味五淋散。
2、阴虚;知柏地黄汤加麦冬、
五味子、车前子。或用子淋汤。
十四、妊娠小便不通:1、气虚;益气导溺汤。
2、肾虚;肾气丸去丹皮(附子久煎、量要少)。
十五、难产:1、气血虚弱;蔡松汀难产方(仅取头煎、顿服)。
2、气滞血瘀;催生饮加益母草。
难产的针炙治疗;补
合谷、泄
三阴交、
支沟、
太冲等穴强刺激、久留针。
纠正胎位:
至阴(双侧)艾条炙、每次15分钟、日1至2次。
2、保产无忧散(又名十三太保方)用于纠正胎位效果较好,一般一日一剂,十剂为一疗程产后病:
一、产后血晕:1、血虚气脱;独参汤。2、痰阻气闭;夺命散加当归、川芎。
亦可用铁器烧红,焠醋中熏鼻孔,促其苏醒。或针刺人中、
涌泉、
十宣放血、艾炙
百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