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关注
感冒 咳嗽 痔疮 高血压 颈椎病 风湿 糖尿病 牙痛 祛斑 鼻炎 减肥 丰胸 美白 不孕 长寿 养生
中华秘方网
  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中医养生 > 中医百科

什么是肺痈 肺痈的原因和症状是什么 肺痈怎么治

时间:2017-06-26 09:41:04   来源:中华秘方网  作者:www.zhmf5.net

【诊断】

1.有外感因素或有痰热甚之病史。

2.起病急骤,突然寒战高热,咳嗽,胸痛,咯吐大量腥臭浊痰,甚则脓血痰。

3.脓血浊痰吐人水中,沉者是痈脓,浮者是痰;口啖生黄豆或生豆汁不觉有腥味者,便为肺痈。.

4.肺部病侧呼吸音降低或闻及湿锣音。慢性病变还可见“爪甲紫而带弯”,指端呈鼓槌样。

5.血常规化验,白细胞总数及中性粒细胞增高;X线检查,胸片可见大片浓密炎症阴影或透光区及液平面;支气管碘油造影;、纤维支气管镜检查等,有助于西医肺脓疡的诊断。

【鉴别诊断】

肺痈须着重与下列病证鉴别。

1.风温风温初起以发热,咳嗽,烦渴或伴气急胸痛为特征,与肺痈初期颇难鉴别。

但风温经及时正确治疗,一般邪在气分即解,多在1周内身热下降,病情向愈。如病经1周,身热不退或更盛,或退而复升,咯吐浊痰腥臭,胸痛不解,应考虑肺痈的可能。

2.其他痰热蕴肺证肺脏其他疾患若发生痰热蕴肺时,亦可表现发热、咳嗽、胸痛、咯痰带血等症状,但他们以肺热蕴肺证为主,病情较肺痈轻,临床咯吐浓稠浊痰较多,仅夹有血丝或伴咯血;而肺痈则为瘀热蕴结成痈,酿脓溃破,病情较重,寒战高热、胸痛较甚,尤其是可见咯吐大量腥臭脓血浊痰。

【辨证论治】

辨证要点

1.掌握病性本病为热毒瘀结于肺,但应辨别痰、热、毒、瘀的主次及注意有无气阴的伤耗。

2.辨别病期本病属于邪实证候,但各个病期的病机重点有所差异,故应结合病程和临床表现分辨出初期、成痈期、溃脓期、恢复期,以为临床治疗提供依据。

治疗原则

清热散结,解毒排脓以祛邪,是治疗肺痈的基本原则。针对不同病期,分别采取相应治法。如初期以清肺散邪;成痈期,清热解毒,化瘀消痈;溃脓期,排脓解毒;恢复期,阴伤气耗者养阴益气,若久病邪恋正虚者,当扶正祛邪。在肺痈的治疗过程中,要坚持在未成脓前给予大剂清肺消痈之品以力求消散;已成脓者当解毒排脓,按照;‘有脓必排”的原则,尤以排脓为首要措施;脓毒消除后,再予以补虚养肺。

肺痈为热壅血瘀的实热病证,即使风寒所致也已经化热,故切忌用辛温发散之晶以退热,恐以热助热,邪热鸱张。同时,亦不宜早投补敛之剂,以免助邪资寇,延长病程,即使见有虚象,亦当分清主次,酌情兼顾。

分证论治

 

     初期

 

     主症:恶寒发热,咳嗽胸痛,呼吸不利。

     兼症:发病急骤,热势转高,口干鼻燥,痰粘白,痰量渐增。

     舌脉:舌苔薄黄,脉浮而数。

     治法:疏散风热,清肺解表。

     方药:银翘散加减。

     处方举例:银花10g,连翘10g,桔梗6g,生甘草6g,牛蒡子10g,黄芩10g(后下),浙贝母10g,荆芥
10g,薄荷6g,豆豉10g,杏仁10g。

     加减:若内热甚,加生石膏鱼腥草以清肺;若咳重痰多加前胡桑白皮以止咳化痰;若胸痛甚加瓜
蒌、郁金桃仁以润肺化痰。

     成痈期

     主症:壮热寒战,胸满作痛,咳吐浊痰,呈黄绿色,喉间有腥味。

     兼症:咳嗽气急,口干咽燥,烦躁不安,汗出身热不解。

     舌脉:舌苔黄腻,脉滑数。

     治法:清热解毒,化瘀消痈。

     方药:千金苇茎汤加味。

     处方举例:鲜芦根30g,生苡仁30g,冬瓜仁10g,桃仁10g,桔梗6g,生甘草6g,红藤30g,鱼腥草
15g,银花10g。

     加减:脉实有力热盛者,可加黄芩黄连、山栀、知母、生石膏以清火泻肺;咳而喘满,痰浊量多,
不能平卧者,加葶苈子泻肺泄浊。

     溃脓期

     主症:咳吐大量脓血痰,或如米粥,腥味异常,胸中烦满而痛。

     兼症:身热面赤,烦满喜饮,或气喘难以平卧。

     舌脉:苔黄腻,脉滑数。

     治法:排脓,清热解毒。

     方药:加味桔梗汤加减。

     处方举例:桔梗10g,生甘草6g,生苡仁30g,浙贝母10g,化橘红10g,银花15g,白及粉3g冲,连翘
15g,漏芦15g,鱼腥草30g。

     加减:热盛者加败酱草黄芩以清热解毒;若烦渴加天花粉知母以养阴清热;津伤口干舌红,可加沙参麦冬百合以养阴生津;若气虚自汗频频,不能排脓,可酌加黄芪以补气排脓。

     恢复期

     主症:身热渐退,咳嗽减轻,脓痰日渐减少。

     兼症①:或诸症逐渐好转,痰液转为清稀,精神疲乏,胃纳欠佳,胁肋隐痛不得久卧。

     舌脉:舌质略红,苔薄,脉细。

     治法:益气养阴补肺。

     方药:沙参清肺汤加减。

     处方举例:北沙参15g,麦冬10g,太子参15g,生黄芪6g,桔梗10g,生甘草6g,生苡仁15g,冬瓜仁
15g,合欢皮15g。

     加减:若低热可加功劳叶、青蒿白薇地骨皮养阴清热;纳呆便溏者加白术茯苓山药以健脾补中。

     兼症②:或咳吐脓痰量少,久延不净,或痰液一度清稀复转臭浊,病情时轻时重,迁延不愈,潮热心
烦,口燥咽干,盗汗低热,形疲或自汗气短精神萎靡。

     舌脉:舌质红苔薄,脉虚而数。或舌淡红苔薄,脉细无力。

     治法:益气养阴,兼清脓毒。

     方药:桔梗杏仁煎。

     处方举例:桔梗10g,生甘草6g,杏仁10g,浙贝母10g,夏枯草12g,枳壳10g,银花15g,红藤15g,百
合15g,麦冬12g,阿胶珠10g。

     加减:若咳吐脓血久延不净可配白蔹以清热解毒治痈;若咯吐脓痰腥臭,反复迁延不愈,可加鱼腥
草,败酱草以解毒排脓。

 

【转归预后】

本病的转归与预后,与热毒的轻重,体质的强弱,诊治是否及时、得当等因素有关。凡能早期确诊,及时治疗,在初期即可截断病势的发展不致酿成肺痈;若在成痈初期得到有力地清解消散,则病情较轻,疗程较短;凡老人、儿童、体弱和饮酒成癖者患本病,因正气虚弱或肺有郁热,须防其病情迁延不愈或发生变证。一般情况下,本病是按照初期、成痈期、溃脓期和恢复期的病势发展规律进行转归,溃脓期是病情顺逆的转折期,其关键在于脓液能否通畅排出。凡脓得畅泄,脓血稀而渐少,臭味转淡,胸胁痛渐减,坐卧如常,身热随脓泄而降,溃后精神渐振,食欲增加,脉象渐静,病势为顺;脓血排泄不畅,臭味如败卵,腥臭异常,气喘鼻煽,胸痛不减,坐卧不安,声音嘎哑,身热不退,饮食少进,精神疲乏,脉短涩或弦急,病势为逆。溃脓阶段若发生大量咯血,应警惕血块阻塞气道,或气随血脱的危象,发生时当按照“血证”治疗,采取相应的急救措施。如脓溃后流人胸腔,是为恶候。此外如迁延转为慢性,有手术指征者,可请外科处理。

【预防与调摄】

预防方面,平素体虚或原有其它慢性疾患者,肺卫不固,易感外邪,当注意寒温适度,起居有节,以防受邪致病;并禁烟酒及辛辣炙煆食物,以免燥热伤肺。一旦发病,则当及早治疗,力求在未成痈前得到消散,或减轻病情。

调摄方面,应做到安静卧床休息,每天观察体温、脉象的变化,观察痰与脓的色、质、量、味的改变。注意室温的调节,做好防寒保暖,以防复感。在溃脓期可根据肺部病位,予以体位引流,如见大量咯血,应警惕血块阻塞气道。饮食宜清淡,多吃具有润肺生津化痰作用的水果,如梨、枇杷、萝卜、荸荠等,饮食不宜过咸,忌油腻厚味及辛辣刺激海腥发物,如大蒜、海椒、韭菜、海等,严禁烟酒。

【结语】

肺痈的特征是发热、咳嗽、胸痛、咳吐大量脓血痰。其形成由外感风热或风寒化热,或痰热素盛,或内外合邪,总之为热壅于肺不得泄,以致蒸液成痰,热壅血瘀,肉腐血败,成痈化脓。一般要经历初期、成痈期、溃脓期和恢复期四个阶段,每期的病理又各有重点,故辨证重点在分清病期。病理性质属实属热,治疗以清热散结,解毒排脓为原则。力争将病变控制在成脓以前,以大剂清肺消痈之晶消散之;若已成脓又当解毒排脓,使脓疡易溃,脓血易引流;在恢复期应清养并举,既不能继续大剂清热解毒以伤正,又不能单纯补益而敛邪;若邪敛正虚,则应扶正祛邪。而清热法要贯穿治疗的全过程,务求邪去正复为要。若见恶候或慢性迁延,应请西医外科会诊治疗。

【文献摘要】

《金匮要略·肺痿肺痈咳嗽上气病脉证并治》:“风伤皮毛,热伤血脉;风舍于肺,其人则咳,口干喘满,咽燥不渴,多唾浊沫,时时振寒。热之所过,血为之凝滞,蓄结痈脓,吐如米粥,始萌可救。”

《医门法律·肺痿肺痈门》:“凡治肺痈病,以清肺热,救肺气,俾其肺叶不至焦腐,其生乃全。故清一分肺热,即存一分肺气,而清热必须涤其壅塞,分杀其势于大肠,令秽浊脓血日渐下移为妙。”

《证治汇补·胸膈门》:“久咳不已,浊吐腥臭,咳则胸中隐隐痛,口中辟辟燥,脉实滑

数,大小便涩数,振寒吐沫,右胁拒按,为肺痈之病。因风寒内郁,痰火上凑,邪气结聚,蕴蓄成痈。”

《张氏医通·肺痈》:“肺痈危证;,……若溃后大热不止,时时振寒,胸中隐痛,而喘汗面赤,坐卧不安,饮食无味,脓痰腥秽不已者难治,若喘鸣不休,唇反,咯吐脓血,色如败卤,浦臭异常,正气大败,而不知痛,坐不得卧,饮食难进,爪甲紫而带弯,手掌如枯树皮,面艳颧红,声哑鼻煽者不治。”

《杂病源流犀烛,肺病源流》:“肺痈,……无论已成未成,总当清热涤痰,使无留壅,自然易愈。凡患肺痈,手掌皮粗,气急脉数,颧红鼻煽,不能饮食者,皆不治。”

《类证治裁,肺痈》:“肺痈毒结有形之血,血结者排其毒。”“肺痈由热蒸肺窍,致咳吐臭痰,胸胁刺痛,呼吸不利,治在利气疏痰,降火排脓。”

《删选四家医案·环溪草堂医案,咳喘门》:“肺痈之病,……初用疏瘀散邪泻热,可翼其不成脓也,继用通络托脓,是不得散而托之,使速溃也,再用排脓泄热解毒,是既溃而用清泄,使毒热速化而外出也,终用清养补肺,是清化余热,而使其生肌收口也。”

共3页   首页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尾页

收藏此文 赞一个, 人赞过 打赏一下

如果本文对你有所帮助请支持一下

  • 手机扫码打赏如下:(不管多少,都会给我们更大的动力!)
  • 支付宝打赏
    支付宝扫描打赏
    微信打赏
    微信扫描打赏

评论:什么是肺痈 肺痈的原因和症状是什么 肺痈怎么治

>>查看早前评论

关于我们 | 版权信息 | 联系我们 | 信息反馈 | 网站地图 | RSS订阅

Copyright © 2008 - 2024 www.zhmf5.net All Rights Reserved.

中华秘方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