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名:四参方 【功能主治】
功能养阴益气。主治气阴两虚型干燥综合征。
【处方组成】
南
沙参12克、北沙参12克、
天冬12克、麦冬12克、太子参12克、
白芍12克、
玄参12克、生地12克、生
黄芪15克、甘草10克、
五味子10克、鲜石斛30克,水煎服。
【辨证加减】
脾胃虚损、纳呆脘胀加
茯苓、
白术、
经脉痹阻、骨节疼痛加
桑枝、
海风藤;肾阳虚加
仙灵脾、
补骨脂。
【临床疗效】
治疗7例,缓解2例,好转4例,无效1例,有效达86%。
【处方来源】
浙江省杭州市红十字会医院洪用森。
【按 语】
干燥综合征是一种全身慢性炎症性自身免疫病,本方中太子参、黄芪、甘草能够影响环核甘酸代谢;生地、
玄参、麦冬对阴虚动物模型的核酸合成率有双向调节作用。由此推测,益气养阴法治疗本病,可能是通过调整机体免疫功能而起作用的。
方名:增液三味方 【功能主治】
功能滋阴润燥,养阴生津。主治阴液不足型干燥综合征。
【处方组成】
玄参10克、生地15克、麦冬15克,水煎服。
【辨证加减】
舌红而干,舌苔黄厚,脉数有力,心烦口渴者加
黄芩、
龙胆草、
板蓝根。
【临床疗效】
治疗48例,基本治愈为39例,有效8例,无效1例,有效率为98%。
【处方来源】
内蒙古自治区医院口腔科张文藻。
【按 语】
本征虽属燥症,但不同于一般内燥,又非实火亢炽,治疗不易速效,阴虚液燥是本征的主要病理基础。按肾恶燥而肝苦急,肾得液养而源之,肝得火涵则潜静,故滋养肝肾为治之要旨,主要药物有生熟地、天麦冬、玄参、石斛、龟版、
女贞子、花粉、
玉竹等。在养阴清热法的总前提下,根据辨证有养阴、养血活血、清营解毒、益气、通络蠲痹、养目、化痰软坚等多种润燥之法,以防治阴津之伤耗,鼓促阴津之流畅,从而达到良好疗效。
方名:地参冬贝方
【功能主治】
功能养阴清肺,清咽解毒,主治阴虚型干燥综合征。
【处方组成】
生地黄15克、玄参10克、麦冬15克、川
贝母10克、
丹皮9克、白芍9克、甘草6克、
薄荷6克,水煎服。
【辨证加减】
症见形倦神疲,少气懒言,口干咽燥少津,口不渴不饮水,或饮不解渴,眼干涩无泪,手足心热或手足逆冷,胃脘胀痛,大便干结或溏稀,舌淡嫩,少苔,脉沉细弱之气阴两虚型,可选用太子参、
山药、黄芪、
茯苓、
泽泻、
葛根、
丹参、
牛膝;症见口干咽燥,渴不欲饮或饮后胃脘胀闷不适,心烦呕恶,腹胀便溏,纳谷不香,四肢浮肿,舌苔黄腻或白腻,脉细滑之脾胃气虚型,可在上方基础上酌选用生苡仁、
白蔻仁、
杏仁、
滑石、
厚朴、
半夏、
竹叶、
通草;症见口干咽燥,饮不解渴,头晕目眩,目干涩无泪,畏光眼红,面色黧黑,皮肤发斑色暗,胁痛或胁下症瘕,肢体末端遇冷后发红青紫,两颊肿大结包块,下肢可见红色斑点,舌淡暗或青紫有瘀点,少津,脉细涩之血瘀血虚型,可选用熟地、归身、
川芎、桃红、
红花加减。
【临床疗效】
治疗60例,显效12例,有效43例,无效5例,总有效率为92%。
【处方来源】
北京中医学院东直门医院口腔科赵丽娟。
【按 语】
本病治疗多采用温补、甘凉育阴、活血等法。目前认为温补之方药多具有免疫增强作用,甘凉育阴之方药多具有免疫抑制作用,活血之方也多有免疫抑制作用。本组病例病情得到改善是由于中药从不同角度调整机体的免疫状态,抑制自身抗体。本组病例疗程一般均需服用3个月,重者服药6个月,个别甚者需服药1年。经治疗后,患者症状的改善一般先以全身症状的改善为显著,继而出现舌苔的改善,口干眼干改善出现得稍迟。化验指标中以血沉下降最明显迅速。治疗中还应以气阴兼顾,阴阳双补,方能奏效。本方名及处方剂量由编者所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