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关注
感冒 咳嗽 痔疮 高血压 颈椎病 风湿 糖尿病 牙痛 祛斑 鼻炎 减肥 丰胸 美白 不孕 长寿 养生
新中华秘方网
  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古今医案

通阳散郁方治疗慢性浅表性胃炎

时间:2013-12-27 10:01:33   来源:中华秘方网  作者:www.zhmf5.net

典型案例

患者金×,女,50岁。自觉右季肋部隐痛、胃脘胀满2年余,时有攻撑作痛,嗳气频繁,口干苦,大便不畅,舌质黯,苔薄黄,脉细弦。胃镜示:浅表性胃炎,十二指肠球部溃疡。治以通阳散结、疏肝理气、和胃止痛。方用通阳散郁方化裁:柴胡10g,枳实10g,白芍10g,炙甘草5g,熟米仁20g,佛手10g,徐长卿10g,旋复花10g,炒山栀9g。每日1剂,水煎服。上方随症加减服用半年,胃脘胀满疼痛消失,胃镜检查示正常。

按:慢性浅表性胃炎出现胃脘胀满疼痛诸症,病机多为胃气失和,气机不畅,所谓“不通则痛”。本病的病位在胃,与肝脾关系密切,多种因素持续刺激,相互作用,导致气机阻滞,胃失和降,故此时当以调整胃气、疏通肝气、散郁止痛为治则。六腑以通为顺,以降为和,升降正常,气机得通则不痛。

讨 论

慢性浅表性胃炎,考其临床表现,中医当属“胃痛”、“胃痞”、“腹胀”、“嘈杂”、“反酸”等病证范围。历代医家对本病多有论述,其病因可概括为饮食所伤、情志不遂、外邪客胃、劳倦内伤等,其病变部位在胃,与肝脾关系密切。胃为阳土,喜润恶燥,为五脏六腑大源,乃为多气多血之腑,其气以和降为顺。但凡饮食劳倦、情志失调等皆可伤及胃腑,致胃气失和,气机郁滞,胃失所养。中焦气机的升降正常与否与肝的疏泻功能密切相关,现代医学研究也表明情绪变化会引起植物神经功能紊乱,出现胃平滑肌痉挛、胃液分泌增加、胃肌运动以及胃部血管舒缩异常,致使食物在胃内消化不良,胃粘膜磨损增加,导致充血和炎症,并形成恶性循环。故此病的治疗总以宣阳散郁、调理气血为要,并随寒热虚实的不同而灵活变化。通阳散瘀方中四逆散出自《伤寒论》,由炙甘草枳实柴胡、芍药。四味药组成,原方用于阳郁厥逆证,主治阳气郁遏,气机不畅所生诸症。在此基础上增熟米仁、佛手、徐长卿几味药,以主治慢性浅表性胃炎,正和其病机关键。方中柴胡疏肝解郁,透达阳气,阳气为身之本,贵在流通,一有怫郁,百病丛生,用柴胡为君药,以应春生之气,使郁遏之阳气条达通畅。枳实能入气分而行气导滞,二药合用升降调气,可增强调畅气机之功效。芍药苦泄破结,通络止痛,与柴胡相配达到疏肝解郁、和解止痛之效。方中炙甘草健脾和中,配芍药而柔肝缓急,和胃止痛。四药合用具有镇痛、镇静、解热、抗炎及抑制胃液分泌的作用。佛手片平肝理气,开郁和胃。徐长卿祛风行气,通络止痛,现代药理实验也证明其具有镇痛、镇静等作用,常用于胃痛胀满诸症。米仁健脾益气,和胃除湿,在《本草述》中有记载:“薏苡仁,有利湿健脾之功效,除湿而不如二术助燥,清热而不如芩、连辈损阴,益气而不如参、术辈犹滋湿热,诚为益中气要药。”于方中可起到健脾和胃、保元益本之作用。

在治疗过程中及日常生活中,患者还应注意饮食调理、生活调摄及善于缓解紧张情绪。具体而言,饮食方面,注意避免进食质硬粗糙、不易消化的食物;慎食过酸、过辣、过甜、生冷、熏炸等刺激性食物;食要定量,少食多餐,减轻脾胃负担。平时保持心情舒畅,遇事不急不躁,有时学会难得糊涂,切莫斤斤计较。生活作息规律,保证充足睡眠,适当锻炼,饭后摩腹,稍作散步,以助脾胃运化。

【参考文献】

1 陈灏珠.实用内科学[M].第10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1997:1562.

2 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中药新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M].北 京:中国医药科技出版社,2002:139.

共2页   首页 上一页 1 2

收藏此文 赞一个, 人赞过 打赏一下

如果本文对你有所帮助请支持一下

  • 手机扫码打赏如下:(不管多少,都会给我们更大的动力!)
  • 支付宝打赏
    支付宝扫描打赏
    微信打赏
    微信扫描打赏

评论:通阳散郁方治疗慢性浅表性胃炎

>>查看早前评论

关于我们 | 版权信息 | 联系我们 | 信息反馈 | 网站地图 | RSS订阅

Copyright © 2008 - 2024 www.zhmf5.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新中华秘方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