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关注
感冒 咳嗽 痔疮 高血压 颈椎病 风湿 糖尿病 牙痛 祛斑 鼻炎 减肥 丰胸 美白 不孕 长寿 养生
中华秘方网
  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中医知识

中医古籍概述

时间:2010-07-08 00:47:03   来源:中华秘方网  作者:www.zhmf5.net

综合性医书类:

1. 《三因极 病证方论》(公元 1174 年)宋.陈言(无择)着。
十八卷。依据《金匮要略》的病因分类,进一步明确病因的三因说(内因、外因、不内外因),分病证为 180 门,有论有方。
2. 《黄帝素问宣明论方》(公元 1186 年)金.刘完素(守真、河间)着。
七卷。或简称《宣明论方》。包结伤寒、杂病、妇女、小儿、痔廔、眼目诸症。多用凉剂,不可拘泥。
3. 《素问病机气宜保命集》(公元 1186 年)金.刘完素(守真、河间)着。
三卷。分为 32 门,首为原道、原脉、摄生、阴阳诸论;次为论证、处方用药。
4. 《儒门事亲》(公元 1228 年? )金.张从正(子和、戴人)。
十五卷。主张治疗用汗吐下三法,用要偏于寒凉,但在攻邪方面有其长处。
5. 《卫生宝鉴》(公元 1343 年)元.罗天益(谦甫)着。
二十四卷,补遗一卷。内容为“药误永鉴”、“名方类集”、“药类法象“、“医验纪述”。补遗主要论述外感、伤寒等证。
6. 《丹溪心法》(公元 1347 年)元‧朱震亨(彦修、丹溪)着。
五卷。 分 100 门,包括外感、内伤、外证、妇科、幼科等,前有十二证见证等六篇,后附“丹溪翁传”。
7. 《金匮钩玄》(公元 1358 年)元.朱震亨(彦修,丹溪)着。
三卷。为治疗杂病之书,末附“火宁君相,五志俱有论”等医论六篇,为戴原礼所加。
8. 《医学正传》(公元 1515 年)明.虞抟(天民)着。
八卷。分门论证,以朱震亨的学说为主,参以张仲景、孙思邈、李杲之说,并结合抒发己见。
9. 《明医杂着》(公元 1549 年)明.王纶(节斋)着。
六卷。内容为医论、诸证、小儿证治等,此书也受朱震亨学说的影响。
10. 《寿世保元》(公元 1615 年)明.龚廷贤(子才、云林)着。
十卷,分为十集。首集为诊治诸论,次为诸病的辨证施治。
11. 《医门法律》(公元 1658 年)清.喻昌(嘉言)着。
六卷。依风、寒、暑、湿、燥、火六气及诸杂证而分门别类。每门分论、法、律三项。论是总论病证,法是治疗法则,律是指出医生在治疗上的过 失。
12. 《张氏医通》(公元 1695 年)清.张温(路玉、石顽)着。
十六卷。採集历代名家方论,编次成书。门类依据王肯堂《证治准绳》,方药主治多依撩《薛己医桉》、张介实《景岳全书》,并结合自己的体会予以参订。
13. 《医学心悟》(公元 1732 年)清.程国彭(锺龄)着。
五卷。总结了辨证施治的八纲、八法、因证立方,条分缕析,多为临床心得之语。末附《外科十法》。

医论、医话类:

1. 《格致馀论》(公元 1347 年)元.朱震亨(彦修、丹溪)着。
一卷。主张人身阳常有馀,阴常不足,阐明补阴疗法。
2. 《医贯》(公元 1687 年)明.赵献可(养葵)着。
六卷。发明《薛立斋医桉》之说,以命门真火、真水为主,以六味丸、八味丸二方通治各病。在理论上有些偏激,清.徐大桩怍《医贯贬》予以批评。
3. 《医学源流论》(公元 1764 年)清.徐大桩(灵胎、洄溪)着。
二卷。分为“经络脏腑”“脉”“病”“方药”“治法”“书论”“古今”七门,论医学的源流利弊,议论通达。但有时也不免矫枉过正。
4. 《冷庐医话》(公元 1897 年)清.陆以湉(定圃)着。
五卷。卷一论“医范”“医鉴”“慎疾”“保生”“求医”“诊法”“ 用药”;卷二论古人今人,古书今书;卷三、四、五论病,推究每证的虚实原委,指出医家的利弊。近人从陆氏《冷庐杂识》中摘出其论医语作为补编 。

医案类:

1. 《寓意草》(公元 1643 年)清.喻昌(嘉言)着。
一卷。首有论二篇(《先议病,后用药》、《与病人定议病证方》)次为医案 62 则,阐明审证用药的道理。十卷。是叶氏的学生华岫云等取其生平医案,分门编辑,每门后有论一篇,阐明医案中的意义。叶氏吸收历代医 家的长处,对温病、杂病、儿科等都有创见。
2. 《名医医案》(公元 1549 年)明.江瓘(民莹)着。
十二卷。 分 205 门,收录明以前历代医家的验案,包括临床各科。有的医案附有案语。
3. 《续名医类案》(公元 1770 年)清.魏之琇(玉璜)编。原六十卷。
经王孟英新增重编为三十六卷。 分 345 门,集录清以前历代名医的验案,包括临床各科,尤以温热病更突出。某些病案有王孟英按语。
4. 《古今医案按》(公元 1778 年)清.俞震(东扶)着。
十卷。选择历代医桉加以按语,发挥医案的义理较为深入。

丛书、全书类:

1. 《证治准绳》(公元 1602 年)明.王肯堂(宇泰、损庵)着。
一百二十卷。分为“证治”“伤寒”“疡医”“幼科”“女科”“类方”等六部份。内容丰富,参验脉证,辨析透彻,对用药的寒温攻补没有偏见。此书又称为《六科准绳》。
2. 《医宗金鉴》(公元 1742 年)清.吴谦(六吉)等编。
九十卷。包括《订正伤寒论注》、《订正金匮要略注》、《删补名医方论》及“四诊”、“运气”、“伤寒”、“杂病”、“妇科”、“幼科”、 “痘疹”、“种痘“、“外科”、“刺灸”、“眼科”、“正骨”等心法要诀。各分子目,有图说方论,此较简明易学。
3. 《圣济总录》(公元 1117 年)宋.太医院编。
二百卷。分 66 门,每门又分若干病证,阐述病因病理,详述治法方药,是北宋时期搜方较多的医学全书
4. 《医学纲目》(公元 1565 年)明.楼英(全善)着。
四十卷。包括总论,脏腑疾病、伤寒、妇人、小儿、运气等,记载病证治法,方药,对于金元医家的学说收载较多。
5. 《医学入门》(公元 1624 年)明.李榳着。
八卷。内容为脏腑图,明以前医家简介,经络、脏腑、诊断、针灸、本草、外感、内伤、杂病、妇幼、外科、用药赋、古方歌括、急救、怪病、治 法、习医规格等。
6. 《景岳全书》(公元 1624 年)明.张介宾(景岳)着。
六十四卷。包括医论、诊断、本草、方剂、临床各科等。主张人的生气以阳为生,阳难得而易失,既失而难复,所以主张温补。
7. 《古今图书集成医部全录》(公元 1722 年? )清.陈梦雷等编。
五百二十卷。 约 950 万字,为我国较大的一部医学类书。包括医经注释、诊断、各科疾病的理论和临床经验,以及有关医学的艺文,记事和名医 传等。

共3页   首页 上一页 1 2 3

收藏此文 赞一个, 人赞过 打赏一下

如果本文对你有所帮助请支持一下

  • 手机扫码打赏如下:(不管多少,都会给我们更大的动力!)
  • 支付宝打赏
    支付宝扫描打赏
    微信打赏
    微信扫描打赏

标签阅读:中医古籍

相关阅读:

评论:中医古籍概述

>>查看早前评论

关于我们 | 版权信息 | 联系我们 | 信息反馈 | 网站地图 | RSS订阅

Copyright © 2008 - 2024 www.zhmf5.net All Rights Reserved.

中华秘方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