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关注
感冒 咳嗽 痔疮 高血压 颈椎病 风湿 糖尿病 牙痛 祛斑 鼻炎 减肥 丰胸 美白 不孕 长寿 养生
中华秘方网
  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疾病百科 > 外科疾病

皮肤结核是什么 原因、症状、诊断、治疗

时间:2017-08-09 17:00:49   来源:中华秘方网  作者:www.zhmf5.net

皮肤结核是一种慢性皮肤病,由结核杆菌直接侵入皮肤或由于人体内部器官或皮肤深部组织结核病灶中的结核杆菌经淋巴管或血行播散到皮肤而继发发病。皮肤结核70-80%以上为“人型”结核杆菌引起,5-25%为“牛型”结核杆菌引起。发病与患者营养不良、卫生条件较差及机体对结核杆菌的抵抗力、变应性、侵犯细菌的数量多少有关。常见的皮肤结核有寻常性狼疮、瘰疬性皮肤结核、疣状皮肤结核、硬结性红斑、颜面播散性狼疮、丘疹坏死性结核疹等。寻常狼疮又称“鸭啗疮”;硬结性红斑;颜面粟粒性狼疮称“面皰”和“面嗣”等。

寻常性狼疮 最为常见,好发于儿童和青少年,本病易侵犯颜面,以颊部、鼻翼、口周及耳壳为常见。丘疹初起为少数鲜红色或红褐色粟粒大小结节(狼疮结节),逐渐增大,相互融合成片,境界明显,表面有薄屑。结节柔软,可用探针刺入(探针贯通现象),玻片压视呈淡黄色、黄褐色或苹果酱色(即“苹果酱结节),此为诊断特征之一。结节破溃其边缘穿凿不齐,溃疡愈后形成萎缩性疤痕。中医认为此病多是气血不足。外感毒邪,痰浊凝滞血脉而成。

疣状皮肤结核 好发于单侧手背、指臂、前臂、踝部及臀部。皮损为暗红色小结节,基底浸润明显,周围绕有红晕,表面粗糙,形成疣状或乳头状斑块,境界清楚,上覆白色粘着性鳞屑或痂皮,乳头间排出脓液。中央愈合形成萎缩性疤痕。损害向四周发展,附近淋巴结肿大。

瘰疬性皮肤结核 又称液化性皮肤结核,系结核杆菌由皮肤附近的淋巴结或骨关节结核之病灶直接波及皮肤或由淋巴道蔓延至皮肤而发病。好发于颈、腋、胸上部及腹股沟等处,多见于儿童及少年。皮疹初起为深在性略硬、无痛、可活动之皮下结节,结节增大、增多、融合成块,中央发生干酪坏死,终于形成溃疡及瘘管,排出带有干酪样物质的稀薄脓液。溃疡边缘薄,呈穿凿形。本病属中医“瘰疬”范畴,亦类似“蟠蛇病”、“鼠疮”、“老鼠串’。日久溃疡成脓,耗伤气血阴津,以及阴血虚亏,阴毒流窜,皮下穿凿。

硬结性红斑 多见于青年女性。初起为豌豆蚕豆大皮下结节,常对称分布于两小腿屈侧,结节逐渐增大,变暗红,浸润显著。结节经数月可逐渐软化破溃,形成深在性溃疡,表面有稀薄淡黄色干酪样小块脓液,愈后遗有萎缩性疤痕。硬结性红斑相当于中医的“骡眼疮”。如《医宗金鉴·外科心法》记述,其生在小腿肚,增寒烦躁积热成,焮肿痛溃腺血结,漫肿平塌清水凶。”中医认为本病多因体弱气虚,虚火内动,耗伤津血,痰湿郁阻,结聚肌肤而发。

丘疹坏死性结核疹 近年有人认为本病为血管炎的一种类型。好发于青年女性,春秋季多见。多对称分布于四肢伸侧、肘膝等处。皮疹始为淡红色或鲜红色粟粒大丘疹,渐变暗红色。皮损中央常有坏死,形成肤疮,表面覆盖黑褐色痂皮,去除痂皮后可见中心凹陷呈火山口样小溃疡。愈后为凹陷性疤痕及色素沉着。皮疹往往反复发生,旧疹愈合,新疹又分批发生。中医认为系体弱气虚,痰湿凝结、气滞血瘀所致。

治疗上皮肤结核以全身治疗为主。多数学者主张数种抗结核药联合应用,疗程至少半年以上。常用西药有异烟肼,可与对氨水杨酸钠合用。异烟肼、链霉素对结核杆菌有抑制繁殖和杀死作用。对氨水杨酸钠单用效果差,与其他抗结核药合用有协同作用。利福平系半合成抗菌素,对各型皮肤结核均有效。

中医对血源性皮肤结核的治疗法则为健脾益气,除湿化痰,活血通络。对局限性皮肤结核治疗宜补气益血,活血化瘀。(张玉麟 何勤国)

收藏此文 赞一个, 人赞过 打赏一下

如果本文对你有所帮助请支持一下

  • 手机扫码打赏如下:(不管多少,都会给我们更大的动力!)
  • 支付宝打赏
    支付宝扫描打赏
    微信打赏
    微信扫描打赏

标签阅读:皮肤结核

相关阅读:

    无相关信息

评论:皮肤结核是什么 原因、症状、诊断、治疗

>>查看早前评论

关于我们 | 版权信息 | 联系我们 | 信息反馈 | 网站地图 | RSS订阅

Copyright © 2008 - 2024 www.zhmf5.net All Rights Reserved.

中华秘方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