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关注
感冒 咳嗽 痔疮 高血压 颈椎病 风湿 糖尿病 牙痛 祛斑 鼻炎 减肥 丰胸 美白 不孕 长寿 养生
中华秘方网
  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食疗大全

遗精惹尴尬,荔枝有奇效

时间:2016-11-18 10:10:31   来源:中华秘方网  作者:www.zhmf5.net

症状:遗精、滑精(肾亏脾虚型),伴气短、乏力,食欲不佳

偏方:取荔枝干10~15枚,去壳除核,加适量粳米煮粥。每天1次,连吃一个月。可加山药莲子各10克同煮,功效更佳。

遗精尴尬,喝荔枝粥就能改善

古人曰:“精满自溢。”一般男子在婚前,每个月会出现一两次遗精。遗精是指在非性交活动时精液自行射出的现象,生理性遗精对男性来说是正常现象,是男性性功能正常的表现。但如果一周数次,甚至一夜几次遗精,则为病理性遗精。这其中有梦而遗者,称为梦遗;无梦而遗,甚至清醒时精自出者,称为滑精。

许多村里的人比较相信民间偏方,不少人用几个民间老偏方就治好了这个病。我的老乡李大叔过去就有遗精的毛病,常伴有头晕、耳鸣、精神萎靡、腰酸腿软、疲乏无力等症状。他吃了很多药,最后是一个小镇的老中医用老偏方给治好的。

那位老中医并没有用什么灵丹妙药,只是嘱咐李大叔多吃荔枝。荔枝为什么能治疗遗精呢?从中医的角度来说,遗精多是因为肾虚、脾虚。肾封藏着人体的精液。如果肾亏脾虚,就会导致精关固闭功能失调。这种情况除了遗精外,还常表现为气短、乏力、好出汗,胃口也会不好。因此,治疗时需要补脾益精固肾,使肾精藏而不泄。

荔枝可谓是补益脾肾的佳品,它味甘性温,中医认为它有补益气血、填精生髓、生津健脾等功效,可用于治疗病后津液不足及肾亏梦遗、脾虚泄泻、健忘失眠等症。而从现代医学的角度来看,荔枝含果胶、苹果酸、柠檬酸、氨基酸、果糖、葡萄糖、铁、钙、磷、胡萝卜素以及维生素B1、维生素C及膳食纤维等营养成分,能改善人的消化功能、血液循环以及贫血状况,增强人体免疫力。此外,研究还发现,荔枝可改善肾阳虚引发的腰膝酸痛、失眠健忘等症,还可改善人的性功能,临床上常用于治疗遗精、阳痿、早泄、阴冷诸症。

荔枝

当然,在没有荔枝的季节,可以吃荔枝干,取荔枝干10~15枚,去壳除核,加适量粳米煮粥吃,每天1次,连吃一个月。遗精严重的人,可在上方的基础上加入适量山药莲子同煮,功效更佳。山药具有健脾止泄、补肺益肾的功效,而莲子也能健脾止泻、治遗精。《医林纂要》说:“莲子,去心连皮生嚼,最益人,能去烦止渴,涩精,和血,止遗梦,调寒热。”山药、莲子和荔枝一样,都具收敛之性,对脾肾两虚引起的遗精、腹泻特别有疗效。

除了荔枝本身有药效外,荔枝树根、荔枝核也具有治病的功效,民间有个偏方,主治遗精日久、四肢无力症,就是用荔枝根煲猪小肚(猪膀胱),具体方法:取荔枝树根60克,猪小肚1个,加适量水共炖,去渣后,食猪小肚并饮汤。荔枝根味微苦、涩,性温,也是一味中药,具有理气止痛、解毒消肿的功效,对肾阳虚、体质虚寒而引起的遗精效果颇佳。如果遗精还伴有睾丸肿痛,可取荔枝核15~20颗,捣烂后加水煎服,每天2次,连服半个月可见效。荔枝核味辛能行,味苦能泄,性温祛寒,有疏肝理气、行气散结、散寒止痛的功效,常用于寒疝腹痛、睾丸肿痛等症。

在服用上方时,为了加强疗效,最好少吃会引起遗精的食物。遗精、早泄并常拉肚子、大便稀软的人,要少吃芝麻、松子等富含油脂及润滑的食物。而脾胃虚寒、阳虚无火的人,不宜吃牡蛎肉补肾。牡蛎性微寒,味甘咸,清代医家黄宫绣指出:“脾虚精滑者忌。”《本草经疏》也认为:“肾虚无火,精寒自出者非宜。”当然,如果阴虚火旺,则可以吃牡蛎,但不宜吃温热的东西,如。因为性温,有补肾兴阳的作用,多食会加重阴虚火旺和相火妄动之势,阴虚火旺引起的遗精、早泄和阴茎异常勃起者,切忌多吃。总的来说,治疗时吃适合自己体质的食物,才有助于病情好转,不能盲目吃补肾的食物。

还需要注意的是,肾虚只是遗精的其中一个原因,如果有其他症状,还要检查是否有生殖器官局部病变,如包茎、包皮过长、尿道炎症、前列腺炎等疾病也会引起遗精。这些炎症大多属于中医的湿热证,患者常伴随小便短赤涩痛的症状。遇到这种问题也不用太担心,可取新鲜猕猴桃50克,捣烂后加温开水250毫升(约一茶杯),调匀后饮服,每天2次,连服半个月。平时还要多吃蔬菜水果,少吃辛辣的食物,同时节制房事,遗精的情况就会很快好转。

收藏此文 赞一个, 人赞过 打赏一下

如果本文对你有所帮助请支持一下

  • 手机扫码打赏如下:(不管多少,都会给我们更大的动力!)
  • 支付宝打赏
    支付宝扫描打赏
    微信打赏
    微信扫描打赏

评论:遗精惹尴尬,荔枝有奇效

>>查看早前评论

关于我们 | 版权信息 | 联系我们 | 信息反馈 | 网站地图 | RSS订阅

Copyright © 2008 - 2024 www.zhmf5.net All Rights Reserved.

中华秘方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