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预防方法
(1)询问病史:针灸前,应仔细询问病史,了解有无过敏史,特别对艾灸有无过敏史。如原有穴位注射过敏者,亦应慎用艾灸疗法。
(2)慎察先兆:艾灸或穴位注射过程中,如出现过敏反应先兆时,应立即停止艾灸疗法或注射。
4.处理方法:有局部或全身过敏性皮疹者,一般于停止艾灸后几天内自然消退。在此期间宜应用抗组织胺,维生素C等药物,多饮水。如兼发烧,奇痒,口干,烦燥不安等症状时,可适当应用皮质类激素,如强的松,每日服20~30毫g。中药凉血消风方剂也有效果。当表现为面色苍白,大汗淋漓,脉象细微时,除肌肉注射抗组织胺药物外,可肌注或静注肾上腺素,必要时,注射肾上腺皮质激素等药物。
5.病案举例
例一 李××,女,30岁。1975年3月18日初诊。患者妊娠8个月,于3月17日经某医院产科检查胎位为臀位,嘱患者回家每日早晚取膝胸卧位20min。翌日晚,患者自用市售艾条,灸
至阴穴20min,约一小时后,觉胸背,四肢瘙痒。第三日晨,眼睑,口唇及面部浮肿且痒,背胸、腰及四肢发生风团样丘疹,瘙痒难忍。拟诊为急性
荨麻疹,予中药三剂服用,停用艾灸后,诸症状消失。夜间,她自拿艾条灸
至阴穴,上述症状复现,且较前严重,并伴胸闷,呼吸困难。自述外阴亦肿,排尿困难。既住无过敏史。予服中药六剂后,症状消失
例二 巩××,女,28岁,1998年 12月 19日初诊。右侧口眼歪斜1日。诊断:周围性
面神经麻痹。(西医诊断:右侧周围性
面神经麻痹,颅外段)。治则:疏风散寒,化痰通络。治法:1.背部
膀胱经走罐。2.面部常用穴浅刺,留针30min,每日1次。3.艾条温和灸右侧
翳风、耳垂前下方,各20min,每日1次。操作:患者仰卧,取右侧
翳风、耳垂前下方,艾火距皮肤约3cm,局部觉温热为度,每穴各灸20min。
12月22日,针灸已2日。右侧耳郭水肿,以耳轮为甚,微红,非凹陷性,无疼痛及瘙痒。考虑为艾烟过敏,停灸,余治同前,次日耳郭水肿消失。12月28日,取
下关、
地仓、颧*s,每穴各灸20min,一日2次,艾火距皮肤约 8~10 cm,局都觉微热。 1999年 1月4日,右侧面颊部水肿,不红,不热,左侧无异常,四肢无水肿,查尿常现无异常。嘱停灸,余治同前,未再出现水肿及其他异常反应。
患者对青霉素、鱼类食物均有过敏史。
(三)灸疗中毒
灸疗中毒,多见于用药灸条施灸。
1.原因:因药灸条中大多含有
雄黄,点燃后可形成砷的烟气,经呼吸道进入人体,导致慢性甚至急性砷中毒。
2.临床表现:一般于灸疗过程中或灸疗之后,出现流泪、咽痒、呛咳等症状,随之发生
流涎、头晕
头痛,乏力、心悸、胸闷、气急。严重者可有恶心,腹部阵发性绞痛,冷汗淋漓、吐泻交作等症。
3.预防方法:砷中毒问题应引起医患人员重视,应用时要做好防护工作,限制用量(每次不超过半支),对孕妇、过敏体质者禁用;对长期应用药艾条的医患人员做砷的常规检查。为了彻底防止砷中毒,应研制开发不含砷的药灸条。
4.处理方法:停有药灸条治疗,症状轻微者,一般予可采用
绿豆汤送
黄连素。以200g
绿豆煮成500g汤剂,
黄连素6片,每日分3次送服。症情重者应送医院治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