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关注
感冒 咳嗽 痔疮 高血压 颈椎病 风湿 糖尿病 牙痛 祛斑 鼻炎 减肥 丰胸 美白 不孕 长寿 养生
中华秘方网
  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中药常识

主要中药资源种类简述(三)

时间:2010-05-18 16:14:22   来源:中华秘方网  作者:www.zhmf5.net

  28.何首乌

  何首乌又名首乌。为蓼科植物何首乌(Polygonum multiflorum Thunb.)的干燥块根。生品具有解毒,消,润肠通便的功能。制品具补肝肾,益精血,乌须发,强筋骨的功能。其藤亦可入药,名为夜交藤,有安神、止汗作用。

 

  何首乌喜温和湿润气候,忌干燥,怕积水,野生于灌丛、丘陵、山坡、沟谷岸边等向阳或半明处。栽培宜排水良好、土质疏松、腐殖质丰富的砂质壤土。分布于河北、山西、江苏、浙江、安徽、福建、山东、湖北、湖南、广东、广西、四川、贵州、云南、陕西、甘肃等省、区620多个具、市、区。如:

  全国何首乌产区分布表,湖北省分布县数51,主产区恩施市、郧县、巴东、保康、蒲圻市、京山、竹溪、利川市;湖南省分布县数74,主产区龙山、慈利、水顺、花垣、桑植、江华、新华、新邵;广东省分布县数38,主产区清远市、德庆、阳山、英德、连县;广西省分布县数46,主产区资源、兴安、田林、西林、天峨、乐业;四川省分布县数116,主产区万源、云阳、黔江、屏山、巫山、宣汉、开县、金阳、盐源;贵州省分布县数75,主产区开阳、纳雍、黔西、金沙、兴义市、望漠、贞丰、印江、石阡、榕江、习水;云南分布县数72,主产区泸水、福贡、贡山、兰坪、禄劝、普洱、元阳、广南、新平、元江、景东。

  据考证,广东德庆何首乌早于唐代已供药用,明代已有栽培。建国后,何首乌用量增加。在开发利用野生资源的同时,进行了人工栽培。50年代初,广东省年收购量约150吨,60年代年收购量上升到400吨,70年代收购量达1000吨。1977-1978年,广西连续两年平均收购860吨。加上其它产区野生资源的开发,70年代末期,全国收购达4800多吨,年销售仅2000多吨,形成供过于求的局面。经过调整生产,压缩库存商品,产销逐步平衡。

  何首乌野生资源较为丰富,生产潜力大。加强市场预测,按需要安排生产,有计划地采挖野生何首乌,以保护资源。同时注意提高质量,增加优质商品出口。何首乌是名贵的滋补佳品,以其为原料制成的首乌酒、首乌汁、首乌茶、首乌蜂蜜露、首乌糖等保健食品以及美容化妆品等投放市场后,颇受欢迎,产生了良好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应在已有基础上进一步研究创制首乌新产品,拓宽用途,以促进何首乌的生产发展。

  29.附子

  附子为毛茛科植物乌头(Aconitum carmichaeli Debx.)栽培种的侧生块根(子根),经加工后入药。具有回阳救逆,补火助阳,祛风寒湿邪的功能。

  附子喜温和湿润的气候环境,栽培于平坝、丘陵或山地。分布于河南、陕西、山东、湖北、湖南、四川、云南等省、市。主产于四川江油市及安县、北川、平武、布拖、美姑等县、市,为川产地道药材之一,量大质优,畅销国内外。陕西为我国第二产区,主产城固、勉县、南郑、汉中、兴平、户县等县、市,商品销全国。其它地区多自产自销。

  附子自古为四川江油特产,栽培历史一千多年。宋代著名学者杨天惠任彰明(1958年并入江油市)县令所著《附子传》,即有植物形态、栽培技术、产地、产量记载。民国时期,江、彰两县有附子田5000亩,直接或间接以附子为生计者数万人,加工厂17家,加工附片16种。由重庆、西安集散,销全国及香港、南洋等地。200年前,陕西汉中地区形成附子产区,以生产附子种和川乌(乌头)为主。建国后,老产区四川江油及陕西汉中地区建立了附子种子基地,扩大了商品生产;云南、河北、河南等省引种试种,形成了新产区;在新、老产区培育良种、合理密植、防治病虫害,推动了附子生产。50-70年代中期附片生产比较稳定,年收购量由200多吨缓慢上升到800吨。产、销基本平衡。70年代末期,四川、陕西加快了附子生产步伐,新产区大部分投产,种植面积和产量大幅度上升,年收购量达1300多吨,创历史最高水平,商品逾量。80年代中期,连续调整生产和库存结构,目前产销基本平衡。

  全国附片年需要量800吨左右,根据四川江油市和陕西汉中地区自然条件、生产能力和群众种植经验,生产和需要之间是协调的。附子有大毒,加工技术复杂,质量要求严格,老产区的栽培和加工技术纯熟,商品质量高,附子的生产应以老产区为主。对产量低,加工技术不高的产区应适当调整或停止生产,以保证药品安全有效。

30.板蓝根

 

  板蓝根为十字花科植物菘蓝(Isatis indigotica Fort.)的干燥根。具清热解毒,凉血利咽功能。全国多数地区应用,习称“北板蓝”。其次,爵床科植物马蓝[Baphicacanthuscusia(Nees) Bremek.]的根及根茎亦在西南和华南地区作板蓝根入药,习称“南板蓝”。

  板蓝根适应性较强,对环境要求不严格,喜疏松肥沃湿润的砂质壤上,忌低洼积水。栽培为主,全国大部分地区均有分布,主产安徽临泉、太和、怀远、界首、利章,河北定州、安国、安平、元氏,山西榆次、霍县,江苏宿迁、泰县。以河北质量好,安徽产量大。

  板蓝根栽培历史悠久。建国后用量剧增,产地扩大。1957年全国收购210吨,销售近360吨。1965年购销量分别达到500多吨。1978年以后,年收购量达5000-8000吨,销售近3000吨。权益根是短年生药材,生产容易调整,没有出现大的波动。

  板益根在全国各地均可栽培,70年代以后,形成了较大的生产能力,鉴于板蓝根为治疗常见病、多发病的常用中药材,对防治流感和肝炎作用比较显著,市场容量很大。因此应合理布局,加强商品基地建设,保持合理的储备,以应疫情需要。

共4页   首页 上一页 2 3 4

收藏此文 赞一个, 人赞过 打赏一下

如果本文对你有所帮助请支持一下

  • 手机扫码打赏如下:(不管多少,都会给我们更大的动力!)
  • 支付宝打赏
    支付宝扫描打赏
    微信打赏
    微信扫描打赏

评论:主要中药资源种类简述(三)

>>查看早前评论

关于我们 | 版权信息 | 联系我们 | 信息反馈 | 网站地图 | RSS订阅

Copyright © 2008 - 2024 www.zhmf5.net All Rights Reserved.

中华秘方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