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本文对你有所帮助请支持一下
- 手机扫码打赏如下:(不管多少,都会给我们更大的动力!)
- 支付宝打赏
微信打赏
念珠菌病又称串珠菌病,通常发生于粘膜、接连粘膜的皮肤和褶迭处的皮肤,在这些部位出现急性或慢性损害,少数病例皮肤可有广泛皮损。另外,体弱患者的肺等内脏器官亦可因白色念珠菌感染而发生病变。念珠菌病按发生的部位可分成皮肤念珠菌病、粘膜念珠菌病和内脏念珠菌病三类。
皮肤念珠菌病多发生于肥胖婴儿和妇女,以及长期从事浸渍水浆的劳动者(洗涤、染坊、缫丝工等)。病变大多于皮肤皱折而又潮湿处,如第3、4指间、股内侧、外阴、臀缝、腋窝、乳房下和颈项等部位。皮损为边界清楚之擦烂红斑,或指间糜烂,表面有白色脱皮,其下为焮红潮湿糜烂面。向外扩展时,边缘有水疱或脓疱。发生于甲沟、甲床者,表观为甲周皮肤暗红、肿胀,挤压有滋水流出。甲板高低不平、混浊、变厚,呈暗灰色。肥胖幼儿、糖尿病或长期使用抗生素、肾上腺皮质激素和免疫抑制剂的患者,则可出现全身泛发,损害为针尖、米粒以至绿豆大小的红色斑丘疹,类似红痱,但较坚实,散在性分布,有时成群,上附细薄鳞屑。有不同程度的瘙痒、灼热和疼痛感。
粘膜念珠菌病有两种:(1)念珠菌性口炎,又称“鹅口疮”。在口腔粘膜、上腭和舌面有乳白色假膜,边界清楚而不规则,底部潮红而不易出血。(2)念珠菌性外阴炎、阴道炎。外阴有浸渍、糜烂和假膜,阴道粘膜发红、糜烂,并附有乳白色假膜,白带增多,内含豆渣样碎屑。而男性则可发生包皮龟头炎。
本病系念珠菌所致,其种类甚多,主要致病菌为白色念珠菌,其他念珠菌只是在一定条件下罹病。白色念珠菌常存在于正常人皮肤和口腔、上呼吸道、肠道及阴道粘膜上,当机体抵抗力降低或机体正常微生物间拮抗作用失去平衡时(如恶性肿瘤、糖尿病和长期使用抗菌素、肾上腺皮质激素、免疫抑制剂等)极易致病。
本症典型病例诊断并不困难,除靠临床症状和体征外,还可作皮屑和口腔、外阴假膜制片,直接镜检,可见假菌丝和成群孢子。现代医学多采用1%益康唑霜、制霉菌素软膏或溶液、克霉唑栓剂和2%龙胆紫等作治疗。
祖国医学对本病早有记载,隋《诸病源候论》曾对念珠菌口炎描述曰:“小儿初生里白屑起,乃至舌上生疮,如鹅口里,世谓之鹅口。”明《外科正宗》指出“鹅口疮,皆心、脾二经胎热上攻,致满口皆生白斑雪片,甚则咽间叠叠肿起,致难乳哺,多生啼叫。”关于其病因,婴幼儿大多由胎中伏热,蕴积心脾,后天失调,导致心脾之积热循经上熏于口腔而致。由于病程较短,所以实证居多,虚证少见。至于皮肤念珠菌病,祖国医学认为乃系心火熏、蕴湿毒所致,而念珠菌性外阴、阴道炎则系湿热久蕴生虫而起。(叶琳)
>>查看早前评论
Copyright © 2008 - 2024 www.zhmf5.net All Rights Reserved.
中华秘方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