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本文对你有所帮助请支持一下
- 手机扫码打赏如下:(不管多少,都会给我们更大的动力!)
- 支付宝打赏
微信打赏
省养鹿5650头,产茸690公斤;60年代末,全省已有37个县养鹿,存栏数达3.6万多头,产茸5吨;1978年养鹿10万头,产茸量逾20吨。1957年,全国收购家、野生鹿茸7.4吨;60—80年代,鹿茸的生产虽有波动,但一直呈上升的趋势。80年代初期,年平均收购近40吨,80年代中期开始出现积压滞销现象。鹿茸价格大幅度下降,使养鹿业受到影响,1986年存栏数下降到16.7万头,比1981年减少近10万头。1989年全国存栏数仅13.9万头。
目前,我国梅花鹿野生资源显著减少,濒临绝境,国家已列为二级保护动物。马鹿分布区域也在不断缩小。今后,应在梅花鹿和马鹿自然分布比较集中的地区建立保护区,并创造良好的生态环境,以达到恢复种群的目的。人工养鹿要根据药用和出口需要,统筹规划,加强信息指导。进一步提高饲养技术,选育适应性强、产量高、质量好的优良鹿种,以提高我国鹿茸在国际上的竞争能力。还要加强鹿茸制品的开发研究和生产。
84.蛤蚧
蛤蚧又名蛤蛇、仙蟾,为壁虎科动物蛤蚧(Gekko gecko Linnaeus)的干燥体。具有补肺益肾,纳气定喘,助阳益精的功能。
蛤蚧喜温暖、湿润气候,栖于石灰岩地区或石峰林立地带的阴暗缝隙、洞穴之中。分布于广西、广东、云南、贵州等省、区。主产广西龙州、崇左、扶绥、大新、天等、隆安、凭祥、宁明、马山、平果、田东、田阳、靖西、德保、都安、武鸣等县、市及广东怀集、阳江、阳春、从化、英德、罗定等县。销全国并出口。
60年代起开展蛤蚧人工饲养研究,取得一定进展。1958—1986年主产区广西累计收购蛤蚧500多万对,平均每年收购12.8万对,供应出口148.2万对。目前,蛤蚧资源越来越少。进入80年代,年收购量一般在5万对左右。近一二年,加上从邻近国家流入少量蛤蚧,收购也不足5万对。从历年收购数量看,全国年收购量一直呈下降趋势,如1957年收购27万对,1963年37万对,1972年21万对,1982年11万对,供需矛盾日趋突出。
广西蛤蚧产区地处南亚热带,气候温暖,雨量充沛,霜期很短,延绵不断的石灰岩山峦,为蛤蚧生长、繁衍提供了良好的自然条件。为满足日益增长的药用需要,一方面要加强野生蛤蚧资源保护,建立保护区,在蛤蚧繁殖期内停止捕捉;在蛤蚧分布区内实行轮封轮捕,促进蛤蚧生存繁衍,增加自然资源。另一方面要加强科学研究,集中资金和技术力量,进一步突破人工饲养中的关键技术,扩大人工饲养。目前,为解决蛤蚧的药用问题,从国外进口以缓和供需矛盾。
85.蜈蚣
蜈蚣别名百足虫、千足虫、百脚、金头蜈蚣等。为蜈蚣科动物少棘巨蜈蚣(Scolopendrasubspinips mutilans L.Koch)的干燥体。具有息风镇痉,攻毒散结,通络止痛的功能。
蜈蚣喜温暖、湿润的气候环境,生活于海拔500米以下丘陵、岗地之阴湿灌丛、草丛、石隙、土穴、树洞等处。分布于陕西、安徽、河南、江苏、浙江、江西、湖北、湖南、四川、福建、广西、广东、海南等省(区)。主产湖北及浙江、湖南、安徽、河南这几个省的收购量占全国80%以上,销全国并出口。
50年代主产区湖北省每年平均收购50多万条;60年代,每年平均收购600多万条,上升1O倍多;70年代年收购近2000万条,较60年代增长2倍;1980-1985年,仅药材公司系统年平均收购2341.5万条,商品逾量。
我国蜈蚣资源比较丰富,具有较大的开发潜力。但是,应加强市场预测,在宏观上进行指导,防止盲目收购,避免影响市场供应或浪费资源。坚持按季节、按商品规格标准收购,以保证繁殖后代;同时应探索人工养殖技术。
86.熊胆
熊胆别名狗熊胆、黑瞎子胆,为熊科动物黑熊(Selenarctos thibetanus Cuvier)或棕熊(Ursus arctos Linnaeus)的干燥胆。具有清热、镇痉
Copyright © 2008 - 2024 www.zhmf5.net All Rights Reserved.
中华秘方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