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关注
感冒 咳嗽 痔疮 高血压 颈椎病 风湿 糖尿病 牙痛 祛斑 鼻炎 减肥 丰胸 美白 不孕 长寿 养生
中华秘方网
  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中医气功

自发“五禽戏"动功

时间:2010-05-20 12:26:53   来源:中华秘方网  作者:www.zhmf5.net
久久守候,一直练至15分钟至半小时,甚至 l小时。如果没有产生“外动”就可以收功。若“外动”起来,则让其自然地动,可以动半小时至2小时才可收功。

  11.收功法。首先想着自己要收功。若外动时,想着动作要停下来,把意识分散开来,不再守丹田部位,把意守移向脚底涌泉穴,动作便会慢慢停下来。然后意想肚脐内有气,用意运气自脐部左上角起向右逆时针方向绕脐转圈,由小到大转三十六圈(女性转圈方向均与男性相反)。大圈范围上不超过肋弓,下不超过髂骨和耻骨,即只在腹部的软组织范围内;再反过来转圈,由大到小,顺时针方向转三十六圈,把气收回集中于肚脐内。然后把气向全身慢慢放散开来,达于头茴手足。最后搓热两手手掌、手背,以手掌擦面部至头顶部和后枕部三十六次。如果练站式,司接着缓缓徐步放松。

  三、演变规律

  1.按照上述锻炼方式练功至一定程度,就会产生不由自主的“外动”现象。这样“外动”初起为小动,且往往是从患病关节或部位先开始,渐至大动,再回复小动而停止。动作起初并没有规律,练功日久就有一定的规律性。外动时会自发地自我拍打、按摩、点穴,以及发出一些近似太极拳、武术、体操、舞蹈或平时习惯做的各种各样的动作。动作有快有慢,有刚有柔,千变万化。有时会连蹦带跳或随地打滚,甚至出现一些高难度动作,或因受疾病障碍而无法做到的动作。特别是还会自发地动出虎、熊、鹿、鸟、猿等五禽的形象动作或声音。而各人做出的各种动作,包括五禽动作,都是不尽相同的,所以没有固定的图解规律。一般大致相同的是:发出虎形时,五指会抽搐起来形成虎爪状,还会发出“呼呼”的声音和老虎扑抓的动作;发出熊形时,呈笨重的姿态,出现踏步慢走或随地打滚的嬉戏形象;发出鹿形时,手指会收成鹿角状,手从自己头上两侧的角部伸出,并出现鹿的小跑小跳的轻快形象;鸟形如鸟飞翔,呈轻飘柔和的形象,或发出鸟叫鸥鸣的声音,或出现鸟翼鹤嘴的手型;发出猿形时,会五指撮拢,或猿猴的撮钩手型,做出攀树摘果或抓耳搔腮的形象,或发出猿啼猴叫的声音。伴随“五禽”各个形象的出现,还会呈现相应的睑部表情:有的人会发出五脏所主的五志,如喜(笑)、恼怒、忧思、惊(恐)、悲(哭)的情绪和声音,所以有些人在练功中会又哭又笑。

  如果已经产生了“外动”现象一周以上的时间还未出现“五禽”者,则应把每次练功的时间加长至1小时以上,进一步加强练功的效果,这样就可能会出现更多动作,“五禽”动作也较容易发出来。由于外动与身体的健康状况有着密切的关系。因此观察患者练功时先动哪个部位及其拍、按、点哪条经络和穴位,还可判断出该部位或该经络穴位所属的脏腑可能存在着疾病。同时,根据练功者气冲病灶的反应和发出的“五禽”和“五志”情绪(图3-1),还可推想出某种疾病的存在,从而有可能把某些潜伏的隐患也诊断出来。


图3-1

  2.有的人在外动时先出现“五禽”动作,后出现拍打、按摩、点穴动作,有的人与此相反或交替出现,这都是正常现象。

  3.有的人练1~2次就会动起来,有的人练较长时期甚至多年也动不起来,这是由于各人的入静和意识集中于肚脐的程度不同,或因经络敏感程度不同所致。另外,有些人因原先已练习某种气功并成了“定型”习惯,而改练本功就可能一下子不适应,需经相当长时间的锻炼,待适应了本功后才能生“动”。是早动还是迟动,其关键是意识能否集中于肚脐。越能意守丹田,则越容易发“动”。故应特别注意意识集中于肚脐上这一点。

  4.有的人在初练的一段时期内。只有肚脐跳动或内气运转、气冲病灶等“内动”感觉,而无“外动”产生,这是正常的。经过相当长时期的内动以后,就会产生“外动”,这是“内动推动外动”的必

共4页   首页 上一页 1 2 3 4 下一页 尾页

收藏此文 赞一个, 人赞过 打赏一下

如果本文对你有所帮助请支持一下

  • 手机扫码打赏如下:(不管多少,都会给我们更大的动力!)
  • 支付宝打赏
    支付宝扫描打赏
    微信打赏
    微信扫描打赏
上一篇:松静功     下一篇:什么是气功

评论:自发“五禽戏"动功

>>查看早前评论

精彩专题

关于我们 | 版权信息 | 联系我们 | 信息反馈 | 网站地图 | RSS订阅

Copyright © 2008 - 2024 www.zhmf5.net All Rights Reserved.

中华秘方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