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关注
感冒 咳嗽 痔疮 高血压 颈椎病 风湿 糖尿病 牙痛 祛斑 鼻炎 减肥 丰胸 美白 不孕 长寿 养生
中华秘方网
  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中药常识

主要中药资源种类简述(二)

时间:2010-05-18 16:16:13   来源:中华秘方网  作者:www.zhmf5.net

  17.白芷

  白芷别名香白芷、为伞形科植物白芷〔Angelica dahuria(Fisch.ex Hoffm.) Benth.et Hook. f.] 或杭白芷[A.dahurica(Fisch.ex Hoffm.) Benth.et Hook. f.var.for-mosana(Boiss.) Sha et Yuan]的干燥根。具散风除湿,通窍止痛,消肿排脓功能。

  白芷喜温暖、湿润、阳光充足的环境。栽培于平坝、丘陵。主产于河南长葛、禹县等县的称“禹白芷”;主产于河北安国等县的称‘祁白芷’。主产于浙江杭州、永康等地的称“杭白芷”。浙江、江苏、上海、江西、湖北、湖南、四川、云南、贵州、广东等均有栽培。主产于四川遂宁、达县等县的称“川白芷”,以上皆为名品,销全国并出口。除主产区外,各省产白芷多自产自销。

  白芷古代用野生,后经河南、浙江、四川等省发展为栽培。1957年全国收购300吨,销售400多吨;1960年收购上升到1000吨左右,销售800多吨,产销基本平衡;60年代中期,白芷生产形势很好,商品贮存中的生虫、霉变问题得到解决,调动了药农的生产积极性,年收购白芷5000多吨,销售1000多吨,发生逾量。在以后的20多年中,白芷的生产几度上下波动,产量极不稳定。比如,1970年全国收购白芷仅1000多吨,销售2500多吨,供不应求。1985年年收购量达到2万吨,为销售量的6-7倍,商品严重积压。

 

  白芷适应性强,生长期短,繁殖快,产地广,生产不易控制。应加强市场预测和计划指导,巩固发展老产区的优质产品,稳定生产。目前,每年以收购2500-3000吨为宜。

  18.玄参

  玄参别名元参、黑参、浙玄参,为玄参科植物玄参(Scrophulariu ningpoensis Hemsl.)的干燥根。具凉血滋阴,泻火解毒功能。

  玄参喜温暖湿润气候,栽培或野生于平坝、丘陵、山地。适应性较强,我国大部分地区都有分布。主产浙江东阳、杭州、临海、临安、富阳、桐庐等地,称“浙玄参”,为著名的“浙八味”之一,享誉国内外。湖南(龙山)、四川(巫山、南川、秀山)、湖北(建始、巴东)等地产量亦大,销全国并出口。野生者习称“土玄参”,已少采用。

  玄参栽培始于近代。50年代,全国年收购量约1000吨。60年代,各地相继引种成功,全国年收购量为2000-3000吨,销售1000—2000吨,供过于求。70年代末期,因生产过热,1978年收购量高达5600吨。80年代初,采取大幅度调整生产,到1985年以后,产销基本平衡。

  玄参适应性强,生长周期短,生产产地多,产量容易上下波动。应巩固发展主产区;调整产量低、质量差的地区。目前玄参以每年收购4000-4500吨为宜。

  19.半夏

  半夏别名三步跳、麻芋子、三叶半夏等,为南星科植物半夏[Pinellia ternata(Thunb.) Breit.]的干燥块茎。具燥湿化痰,降逆止呕,消痞散结功能。

  半夏喜温暖湿润气候,野生于丘陵、山地的阴湿环境,多在农田与粮、棉等农作物伴生。全国20多个省(市、区)有分布。主产四川、湖北、贵州、河南、安徽、山东、浙江等省。如:

  全国半夏产区分布表, 四川分布县数173,主产区安岳、蓬溪、开县、忠县、营山、南部、西充、广安、万源、理县、喜德、布拖、木里、盐源等;贵州分布县数80,主产区遵义、习水、务川、石矸、纳雍、赤辜、织金、威宁、睛镇、普安、望漠、镇远等;湖北分布县数43,主产区老河口、襄阳、阳新、天门等;湖南分布县数 55,主产区隆回、新宁、洞口、平江、桃江、安化、慈利、石门、涟源、双峰、新化、保靖、水顺等;河南分布县数17,主产区淮滨、息县、灵宝、卢氏、渑池等;山东分布县数19,主产区莱阳、金乡、五莲、海阳、胶南等;安徽分布县数21,主产区宁国、阜南、颖上、怀宁、宣城、舒城等;浙江分布县数60,主产区淳安、建德、肖山等。

  半夏以野生为主,分布零星分散。建国初期至60年代,全国年平均收购2000吨左右。主产区四川,正常年收购量1000吨。1978年后,农村实行承包责任制,农田精耕细作,半夏的生长受到影响,收购量下降。例如,湖北省60—70年代,年平均收购置200多吨,80年代下降到70吨。60-70年代,浙江、江苏、云南、安徽年平均收购量300吨,80年代年平均收购量仅65吨。目前,半夏资源在全国各地呈普遍减少的趋势,市场供应不足,不少地区以广西水半夏代用。全国半夏产区分布表。

  今后要在保护利用野生资源的同时,要迅速突破人工栽培这一关,变野生为家种,研究增产技术,普及推广,争取尽快解决药用问题。

  20.地黄

  地黄别名生地。为玄参科植物地黄(Rehnannia glutinosa Libosch.)的干燥块根。生地黄具有清热凉血,养阴,生津的功能。熟地黄具滋阴补血,益精填髓的功能。

  地黄喜温和而较干燥的气候,栽培于平坝、丘陵或野生于向阳山坡、荒地。天津、河北、山西、陕西、甘肃、山东、江苏、安徽、河南、上海、江西、湖北、湖南、四川、广西、广东、福建等省、市、区均有分布。生产于河南温县、沁阳、武陟、博爱等县,旧属怀庆府,故名“怀庆地黄”,为著名的“四大怀药”之一,畅销国内外。

 

  地黄原出咸阳,后河南怀庆发展为地道品,栽培历史可上朔到周朝,是历史最悠久的品种之一,也是进贡历代封建王朝的土特产品之一。建国后,50-60年代中期,地黄年收购量在2000-5000吨左右; 60年代末期达到25000吨,形成突出的高峰,商品逾量;70年代末,年收购量为33000吨,创历史最高水平,形成建国后又一次生产和库存积压的高峰;80年代后期,才逐步恢复正常生产。

  地黄生产周期短,增产潜力大,产区多。在过去的几十年里,地黄生产缺乏统一指导,产销关系不协调,生产布局不尽合理,种植分散,难以管理;品种退化,单产低,质量下降。今后应调整布局,巩固发展温县、沁阳、武陟、孟县、博爱等传统产区;调整生产分散,质量低劣的地区;选育良种,提高地黄的生产管理水平;研究地黄的综合利用途径,扩大使用范围,促进地黄生产的发展。

共4页   首页 上一页 2 3 4

收藏此文 赞一个, 人赞过 打赏一下

如果本文对你有所帮助请支持一下

  • 手机扫码打赏如下:(不管多少,都会给我们更大的动力!)
  • 支付宝打赏
    支付宝扫描打赏
    微信打赏
    微信扫描打赏

评论:主要中药资源种类简述(二)

>>查看早前评论

关于我们 | 版权信息 | 联系我们 | 信息反馈 | 网站地图 | RSS订阅

Copyright © 2008 - 2024 www.zhmf5.net All Rights Reserved.

中华秘方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