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关注
感冒 咳嗽 痔疮 高血压 颈椎病 风湿 糖尿病 牙痛 祛斑 鼻炎 减肥 丰胸 美白 不孕 长寿 养生
中华秘方网
  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中药方剂

名中医消化病方

时间:2011-02-23 17:30:47   来源:中华秘方网  作者:www.zhmf5.net

【名医简介】
  巴坤杰,生于1924年,安徽省歙县人。现为安徽中医学院中医方剂学教授。巴氏世传中医,幼承家训,后又从师新安名医方乾九,学成行医梓里。1952年参加国家医疗机构,先后于歙县、宁国县医院工作,1958年任安徽中医学院方剂学教研室主任,从事医教工作30年,临床工作近半个世纪。巴氏在临床、教学中,严于律己,医风崇正,医术精湛。学术上对脾胃生化气血为扶正之本,肝藏血疏气为调节生理机能之要有独特见解。著有《方剂学问难》、《常见病食物疗法》等著作,还有各种合著中医书籍数种。先后于省级以上中医学术刊物发表论文十余篇。
【名方】活瘀消积汤
【组成】荆三棱(炒)lO克,蓬莪术(炒)lO克,青皮(炒)10克,枳壳(炒)lO克,柴胡8克,郁金10克,当归10克,赤芍12克,鳖甲(醋制)15克,牡蛎(生用先煎)20克。
【功能】养血活瘀,疏肝止痛,软化肝脾。
【主治】痞积癥块,肝脾肿大或肝缩脾大,多种病因引起的肝硬变。证见:脘腹胀满,两胁胀痛,腹大青筋,或有少量腹水,面色黧黑,或见蜘蛛痣、肝掌,唇青舌瘀或舌质暗红,脉细涩。
【用法】将生牡蛎先煎20分钟后,投入全方药物,加水至淹覆药面,置火上煎煮,沸后20分钟,滤滓取汁,早晚各服1次,每日1剂。
【方解】
  肝硬变一病,因肝细胞受损,门脉压增高,血循不畅致肝缩脾大,腹胀腹水。由于肝病,疏泄失调,血运功能障碍,导致气滞血瘀形成癥积,终至水聚。本方疏气活瘀,软化肝脾,系为调本治法。方中三棱莪术破血祛瘀,行气止痛,历代视为癥瘕积聚证的主药。当归祛瘀血,养新血;赤芍泻火降气,行血散瘀,合为养血泻肝,以辅主药治瘀之效。青皮郁金枳壳柴胡肝经气血调治药,青皮疏理肝气,散结消滞;柴胡疏解肝郁,条达气机;郁金入胸膈,活血行气;枳壳走脘腹,宽中舒胀;四药为佐,体现气血相依,气行血循理论。鳖甲以柴胡引之,去胁下硬;牡蛎主心腹癥瘕坚积,二药取其咸能软坚散结,佐助软化肝脾。其中柴胡、青皮、鳖甲当归赤芍诸药皆直达肝经,均兼使药之用。
【加减】腹水甚者加四苓汤(白术泽泻猪苓茯苓)。腹胀甚者加广木香槟榔。衄血者加蒲黄炭、阿胶茜草、茅根。胁痛甚者加金铃子散(金铃子、延胡索)。
【病例】
夏某某,女,42岁,宁国县人,农妇,就诊日期1970年8月14日。患者有血吸虫病史,诊为晚期肝硬化。就诊时脾大胁下5.5厘米,质硬胁胀,肝剑突下1.5厘米,质硬,脘腹饱胀,经闭4月,形瘦面暗,中度腹水,舌体暗红苔薄白,脉细弦涩。处方活瘀消积汤合四苓汤。一月后复诊,患者自购服原方21剂,自述服活瘀消积汤后食增胀减,尿利经行,能操家务,触诊脾减缩至胁下3厘米,诸症悉平而愈。



【名医简介】
  陈伯咸,生于1918年,北京市人。自幼嗜读岐黄医籍,承蒙清代名医唐容川之嫡传门人宋壶山教授庭训9载,医理日丰。1934年考入华北国医学院攻读深造,师北京四大名医施今墨氏亲授四载,悉得其传。此间并协助施师创办《文医半月刊》、任社长兼主编。1938年毕业而问世京都。北平沦陷后,遂于1943年移寓济南,悬壶济世,不负师望,医名日噪。建国初期加入联合诊所任中医师,并执教于中医进修学校等,1957年调入济南市立中医院,从事临床、教学、科研。曾任济南市中医学会理事长,济南市五、六、七届政协委员。现任山东中医学院二附院教授、主任医师、济南市中医学会名誉理事长。1991年被国家确定为具有独到学术经验和技术专长的名老中医药专家,并享受政府特殊津贴。其学术思想被收入《中国当代中医名人志》。陈氏医林春秋近一甲子,蜚声医界。擅长内科,兼专妇、儿科。在肝胆、脾胃病的研究方面造诣精深,经验独到,疗效颇著。已发表的30余篇论文中有多篇获奖。著有《内经选讲》,参著《中医学教材》、《黄河医话》、《济南医药志》等书。
【名方】清肝化滞汤
【组成】柴胡10克,白芍15克,金钱草10克,浙贝10克,鸡内金10克,茯苓10克,枳实10克,郁金10克,莱菔子10克,香附10克,丹参15克,黄芪30克,山楂10克,陈皮10克。
【功能】疏利肝胆,悦脾化滞。
【主治】肝郁胆热,脾虚失运,痰浊滞留而致的脂肪肝。证见胁肋胀痛,口苦纳少,脘胀体倦,便秘或便溏,苔腻,脉弦细滑等。
【用法】清水浸泡1小时许,中火煎两遍,共熬汁500毫升,分早晚服,忌食辛辣油腻。
【方解】
本方系陈氏临床治疗脂肪肝之验方。病因缘于嗜食肥甘,癖酒乳酪无度,喜静少动则脏腑功能失调。责之肝失疏泄,胆气郁遏,渗化脂浊无权则痰浊生焉。肝木乘土,中埠虚惫,升降转化无权则谷反为滞,津反为痰,久必酿生脂浊。其性重着粘滞,极易亲合赘积于肝为患。实与现代医学谓之体内脂类物质代谢障碍、肝内脂肪蓄积过多之病理相吻合。故方以清肝化滞汤名之。柴胡辛苦微寒,为疏肝畅胆之要药,并引诸药以肝经为通道直达病所。研究证实其具有放松胆管括约肌、促进胆汁排泄、降脂作用。故《神农本草经》将其列入“推陈致新、久服轻身”之上品。白芍味苦性凉,善养血柔肝,与柴胡相合,疏养并举,久用全无劫阴之嫌。胆为洁净之腑,性喜清凉而恶浊热,金钱草性味苦平,与胆气相求,清利肝胆,廓清湿浊而澄源清流。浙贝入肝清脂散结,入肺肃降,以助大肠推荡之力,促进代谢则浊脂无以内存之机。莱菔子、郁金、枳实山楂散郁滞,化痰降脂,宽胸利膈;内金、茯苓陈皮健脾助运,理气消谷,寓“肝病实脾”之意。根据肝病“用热不得远寒,用寒不得废热”的原则,取甘温之黄芪,补肝气以助疏泄,益中气以振奋机能,佐之以防清胆之药苦寒之弊。香附丹参,行气活血化瘀,冀气行痰消、瘀去血畅而血脉通泰。全方清疏利,标本兼顾,祛邪而不伤正,补虚而不恶邪。俾肝胆、脾胃疏泄升降自如,机体代谢正常而病自除。
【加减】气虚疲乏益甚加党参;肾虚腰酸胫软加菟丝子杜仲;阴虚心烦不寐加炒枣仁;转氨酶升高加茵陈便秘槟榔;血脂高加荷叶。




【名医简介】
  陈庚吉,男,1918年生,山东省莱芜市人。1937年肄业于济南后师,即在本村从事教育工作,兼习医书。1946年弃教从医,1956年奉调泰安县人民医院中医科。曾任泰安市中医二院副院长,现任泰安市中医二院主任医师。陈庚吉从事中医工作40余年,有丰富的临床实践经验,擅长治疗消化系统疾病、温热病。自1956年以来,陈氏不断总结经验,论文及治验相继在省级刊物发表的有10余篇,地县级发表的有20余篇。自拟柴桂汤加减治疗胃脘痛,临床收到良好效果。
【名方】柴桂汤
【组成】柴胡8~12克,桂枝6~9克,半夏9~12克,白芍15~60克,甘草3克,生姜三片为引。
【功能】舒肝和胃镇痛。
【主治】胃脘痛。
【用法】日1剂,水煎分2次服。
【方解】
  柴胡疏肝通络,配半夏一升一降,调理气机,和胃降逆;桂枝辛散温通,健胃止痛;白芍酸敛柔肝兼通脾络,为治疗诸痛良药,合甘草缓急止痛,诸药共奏疏肝和胃、升清降浊、通络止痛之功。因此,应本着疏理不可太过,太过则伤气;补脾不可太壅,太壅则腹胀增重:祛湿不可太燥,太燥则易伤阴;清热不可太凉,寒凉则凝滞,疼痛不解;祛瘀不可太破,太破则正气愈虚,病体不易恢复;养阴不可太腻,腻则滞邪,气机不利,缠绵难解。必须照顾到邪正双方,时刻注意保护和恢复脾胃的运化功能。因此治疗本病的原则是疏理气机、健脾和胃。
  按语:胃脘痛包括现代医学所说的胃的各类炎症和溃疡病。每因饮食失节、情志刺激、感受寒凉而诱发。在治疗时多以调气健胃之品,所谓“治肝可以安胃,凡醒胃必先制肝”,临床实践中多以“理顺”为主,对滋腻柔润或过于寒凉及大补大下之品多不采用,以免有碍于胃的消化吸收。方中的药引也很重要,如生姜为引可温胃化饮,降逆止呕。连须葱白为引能行气通中。伏龙肝泡水煎药可补上安胃止呕。大枣为引甘补脾胃,引导诸药直达病所。此方也可用于其他部位的疼痛,如慢性腹泻的腹痛、妇女痛经、肝胆疾病、疝痛及不明原因的腹痛,可在原方的基础上加减治疗,亦收良效。
【加减】(1)胃脘隐痛,喜热喜按,呕吐清水,大便稀薄等脾胃虚寒症状明显者,加良姜香附、熟附子、云苓、煨姜以温中散寒;如兼呕吐剧烈不能进食者,加吴茱萸生姜汁、灶心土泡水煎药,少量频饮;痛连少腹,喜温喜按者,加茴香沉香、连须葱白三寸为引。(2)全身乏力,脘腹隐痛,精神倦怠,少气懒言,脉缓弱等气虚者,加黄芪党参白术、云苓、陈皮砂仁大枣;伴有胃下垂者,重用黄芪、党参白术泽兰叶、枳壳。(3)肝郁气滞,胃脘胀痛牵及两胁,嗳气则舒,脉弦者,加佛手、青皮、槟榔等,胸痛者加全栝楼、薤白;胃脘刺痛,固定不移,或见呕血便黑,舌质紫暗者,加香附、灵脂黄连蒲黄炭;便血重者,合黄土汤。(4)胃脘痛甚不止,重用白芍,量可达60克,加白芷木香;兼有嘈杂泛酸,口苦苔黄者,另加左金丸、乌贼骨;食滞嗳腐,胃脘胀满者,加莱菔子、炒麦芽、枳壳。(5)湿热郁滞,脘腹胀满,胃中灼痛,口干不欲饮,舌苔黄腻者加苍术、川朴、藿香龙胆草;苔白如积粉者,此为湿浊内蕴,加草果、蔻仁、川朴、佩兰等药物,取行气化湿的作用。 (6)胃脘疼痛,口干唇燥,舌红苔少,纳食不香,采取标本兼顾之法,本方去桂枝沙参石斛玉竹鸡内金、大豆黄卷等,俟痛止后再以治本为主。

还有下一页:

共12页    1 2 3 4 5 6 下一页 尾页

收藏此文 赞一个, 人赞过 打赏一下

如果本文对你有所帮助请支持一下

  • 手机扫码打赏如下:(不管多少,都会给我们更大的动力!)
  • 支付宝打赏
    支付宝扫描打赏
    微信打赏
    微信扫描打赏

评论:名中医消化病方

>>查看早前评论

关于我们 | 版权信息 | 联系我们 | 信息反馈 | 网站地图 | RSS订阅

Copyright © 2008 - 2024 www.zhmf5.net All Rights Reserved.

中华秘方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