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关注
感冒 咳嗽 痔疮 高血压 颈椎病 风湿 糖尿病 牙痛 祛斑 鼻炎 减肥 丰胸 美白 不孕 长寿 养生
中华秘方网
  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中药方剂

名中医消化病方

时间:2011-02-23 17:30:47   来源:中华秘方网  作者:www.zhmf5.net


 【名医简介】
  陈昆山,生于1936年,江西高安人。1962年毕业于广州中医学院医疗系本科,一直从事中医内科临床和教学工作。早期在湖南711医院任医师、主治医师、科主任。调江西中医学院附院后起任硕士生导师,1993年晋升主任中医师、教授,1997年国家二部一局审批为第二批全国中医药专家学术经验继承对象。现任肝胆、风湿内科主任,兼任中国中医风湿病学会委员、江西省中医药学会理事、江西中医内科学会常务副主任。平生勤于临床,立足中医,积极开展中医辨证论治和中西医结合临床思路、方法的研究。治疗肝胆病、风湿类病、急腹症和疑难杂症有丰富的临床经验,近10多年潜心研究肝胆、风湿类病卓有成效,享誉省内外。先后发表论文20多篇,公开出版《实用肝炎学》(主编)、《慢性病诊治与生活指南》(常务副主编)、《实用中医风湿病学》(编委)等3本著作。开展肝胆科研课题4项,有2项正在结题待鉴定。
【名方】益气活血利水汤
【组成】黄芪20~30克,白术30克,连皮茯苓30克,当归10克,三七粉3克,赤芍15克,柴胡10克,郁金12克,车前子20克,陈葫芦壳30克。
【功能】健脾疏肝,活血利水。
【主治】各种肝硬化中晚期,因肝脾失调,日久气血水互结体内形成积聚水臌者。
【用法】成人每日1剂水煎2次,分2至3次口服。
【方解】
  肝硬化中晚期,多属中医积聚水臌病。此病多因湿热疫毒蕴伏体内引起。初期多为肝郁脾虚,肝脾失调。久病必虚,脾虚则气虚,气虚多血瘀,气虚血瘀易水气停滞。正如《治法机要》曰:“壮人无积,虚人则有之。”《金匮要略•水气篇》也说:“血不利则为水。”根据临床观察,积聚水肿病也多为气虚血瘀形成气血水互结,故常用益气活血利水法治疗取良效。方中黄芪、白术、连皮茯苓、车前子、陈葫芦壳等健脾益气利水为主药;当归、三七、赤芍等活血利水为辅药;柴胡、郁金疏肝理气兼引药入肝经为佐使药。
临床应用:本方立意主治各种水臌属于气虚血瘀水停者。我多年来运用此方为主,适当加减治疗肝硬化腹水取得良效,有效率超过80%,显效率在50%以上。若无明显腹水,属肝硬化代偿期,则应减轻或减去利水药。
【加减】气滞腹胀者,加枳壳、广木香、青皮;阳虚寒湿明显,加熟附、干姜苍术豆蔻厚朴;水臌甚、尿少体质尚实者,加甘遂末1克,胶囊装晨起吞服,见效则减量或停服;湿热中阻者,加大黄牵牛子虎杖、茅根;阴虚明显,加白芍、旱莲草枸杞子、鳖甲;瘀血明显者,加桃红、姜黄、地鳖虫。水臌属疑难病症之一,其病机特点是本虚标实,虚实错杂。其治应当标本兼顾,攻补兼施,即治本补虚不碍邪,治标攻邪勿伤正,特别要忌急求近功,不图远利的措施,否则必变症丛生,不可收拾。












【名医简介】
  陈乔林,生于1937年,湖南益阳市人。出身中医世家,1962年毕业于广州中医学院。现为云南中医学院主任医师、教务处长,兼任云南省中医学会常务理事、中华全国中医学会老年医学会委员。陈氏注重中医理论和临床研究,尤着力于外感热病和老年病。其治热病既融汇贯通仲景六经辨证和叶天士卫气营血辨证学说,又注意摄取以吴又可为代表的庚气学派大师之所长。强调传统的综合辨证体系决不可废,而致力寻求针对病因病理之专方专药的方法尤应加强,认为孙思邈《千金方》治五脏温病阴阳毒,主以清泄、升散与清泄并施最得治热要领。其治老年病重视肾,亦不忽略脾,善于妥善处理气血食痰热湿诸般郁结。认为朱丹溪的相火说及所论六郁和张景岳的命门学说,很值得当今之世诊疗老年病借鉴。陈氏广征博采,重视从实践中检验理论的价值,临证思路开阔,投药中的,疗效显著。其代表作有《172例少阳证回顾分析》、《寒凉药与温热药配伍初探》、《中医内科急症病因病机治疗述要》、《老年危急重证辨证救治规律初探》等论文20多篇,主编《中医内科急症讲义》。
【名方】疏肝暖土汤
【组成】白术10克,苍术10克,炮姜10克,吴萸6克,茯苓10克,陈皮10克,防风15克,羌活10克,藁木10克,白芍10克,炙甘草6克。
【功能】疏肝暖土,顺气解郁。
【主治】老年结肠功能紊乱,表现为脾土虚寒、肝气郁滞者。临床见症为脘痞纳呆,左下腹痛,或腹部不适,腹胀,肠鸣,大便不爽,或泻或结,甚或少腹胀痛即欲如厕势极窘迫。舌质淡红,舌苔白腻,脉多弦缓乏力。有的还伴有情绪不安、失眠、心烦。腹胀痛作泻易在餐后,受寒后及情绪受刺激时诱发。
【用法】每日1剂,水煎服,1日3次分服。
【方解】
  老年结肠功能紊乱乃老年整体机能衰退在结肠局部的反映,疾病性质多责之于脾肾阳虚,治当湿补脾肾以求其本。然临床所见,在脾肾虚惫的基本特性上又多有厥阴之气郁滞、脾阳不振、寒湿蓄聚的证情,此又不宜轻用温补,须疏肝培土、顺气解郁,令肝气伸达、能升能举后,再予温补图本。本方脱胎于明•张介宾《景岳全书》所载刘草窗痛泻要方及清•雷少逸《时病论》之培土泻木法(白术、白芍、陈皮、防风、茯苓、甘草、炮姜炭、吴萸、新荷叶)。
方中炮姜、白术、茯苓、炙甘草培中暖土,苍术、陈皮燥湿和中,重用防风并伍以羌活藁本协力吴萸、白芍疏木定痛。防风、羌活搜肝气,藁本疏达厥明郁滞,三药协同最善消风顺气、解结除痛。全方疏肝暖土,使肝胆之气得以生发,为再投四神丸合附子理中汤等创造条件。
【加减】阳虚肢冷、腹冷、脉沉加川附片30克(开水先煎2小时);湿郁化热口苦、苔黄加黄连10克;化热伤阴舌质红去羌活、藁本乌梅10克、白芍加为15克;泄泻次数增多,加车前子30克(淡盐水炒)、木瓜10克;若为湿郁化热泻次增多加臭椿皮15~20克;夹滞腹胀多加槟榔10克、鸡内金10克;便结加火麻仁30克(打)、苁蓉15克。








【名医简介】
  陈士奎,生于1938年,山东省博兴县人。1962年毕业于哈尔滨医科大学,1973年结业于黑龙江中医学院西学中班,1981年在中国中医研究院获医学硕士学位。现任中国中医研究院研究生部主任、主任医师,中国中医研究院专家委员会委员。兼任中国中西医结合学会常务理事及消化专业委员会委员、中国中西医结合杂志编委、实用中西医结合杂志副主编、美国中医针灸医师联合总会顾问、英国中华学者医学会通讯理事等职。从事消化病中西医结合临床研究30余年。擅长消化系统肝、胆、脾胃、肠等慢性病的中医及中西医结合诊治,尤其对慢性胃炎等非溃疡性消化不良诊治经验丰富。曾在《中国中西医结合杂志》、《中医杂志》、《医学与哲学》等20种刊物发表医学论文40余篇;编著或参加编著的著作有《活血化瘀名家王清任》、《血瘀证与活血化瘀研究》、《现代中医内科学》、《中国传统康复医学》、《风湿类病中西医结合治疗》、《中风200问》等7部。
【名方】三黄胃炎汤
【组成】黄芪18~30克,黄精12~15克,黄连3~6克,桂枝12克,白芍12克,神曲30克,生姜3片,大枣6枚。
【功能】健脾益气,温中和胃。
【主治】慢性胃炎等非溃疡性消化不良。
【用法】水煎服,每日1剂,15剂为1疗程。
【方解】
本方以黄芪建中汤加黄精、黄连、神曲而成,慢性胃炎(合慢性浅表性、慢性萎缩性等)病程缠绵,病情极易反复且虚多实少,常因“胃不和则卧不安”而呈现中虚里急之象。故以黄芪建中汤温中健脾。加黄精以助黄芪益气健脾,又兼养胃阴,且黄精亦有消炎之功。加黄连者,一取其苦味健胃,苦降和胃,应胃气以降为顺;二取黄连苦燥化湿,应脾恶湿之性;三取黄连消炎杀菌,对幽门螺旋杆菌(HP)有明显抑制作用。大凡慢性胃炎必伴消化不良,故加神曲一味消食化滞,以利脾胃之纳化。诸药匹配,健脾益气,温中和胃,对慢性胃炎具有温和平调、消炎益胃之功。
【加减】临床上,慢性胃炎的中医辨证以脾胃虚弱及脾胃虚寒者居多,此种类型者在北京地区约占70%以上,又中焦脾胃喜温喜暖为其特性,故本方可谓治疗慢性胃炎的基础方和常用方。若脾胃虚寒较重,胃脘寒凉怕冷,加高良姜;若以脘胀痞满为主证,脉见弦象,证属肝气犯脾、肝脾不调、肝强脾虚者,则配以柴胡疏肝散或四逆散(柴胡、白芍、枳实、甘草)以疏肝理脾;三黄胃炎汤配四逆散名曰“三黄四逆胃炎汤”,乃治肝脾不调型慢性胃炎之良方也。若以呃逆、嗳气为主证,证属肝气犯胃,肝胃不和,胃气上逆,则用三黄四逆胃炎汤加竹茹、制半夏丁香、代赭石等;若以胃脘痛或胀痛为主证者,加元胡甘松佛手等;若似痛非痛,或嘈杂难忍,或莫可名状,加吴茱萸,视其寒热配原方黄连决定二药之用量比例,成左金丸、颠倒左金丸或加木香成加味左金丸;若便溏者加党参、木香、诃子、肉豆蔻等;食少纳呆加炒谷麦芽、焦楂等;若口干咽干证属胃阴虚者加麦冬玉竹生地等。若经检查明显有HP感染者,再加蒲公英并酌加高良姜佐制其苦寒伤胃,等等。随证加减,疗效更佳。

还有下一页:

共12页   首页 上一页 1 2 3 4 5 6 下一页 尾页

收藏此文 赞一个, 人赞过 打赏一下

如果本文对你有所帮助请支持一下

  • 手机扫码打赏如下:(不管多少,都会给我们更大的动力!)
  • 支付宝打赏
    支付宝扫描打赏
    微信打赏
    微信扫描打赏

评论:名中医消化病方

>>查看早前评论

关于我们 | 版权信息 | 联系我们 | 信息反馈 | 网站地图 | RSS订阅

Copyright © 2008 - 2024 www.zhmf5.net All Rights Reserved.

中华秘方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