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关注
感冒 咳嗽 痔疮 高血压 颈椎病 风湿 糖尿病 牙痛 祛斑 鼻炎 减肥 丰胸 美白 不孕 长寿 养生
中华秘方网
  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中药方剂

名中医消化病方

时间:2011-02-23 17:30:47   来源:中华秘方网  作者:www.zhmf5.net




【名医简介】
  何炎焱,1922年生,广东省东莞市人。幼从宿儒习古文,后因故失学,乃发愤自学中医。从21岁起行医迄今已48载。现任东莞市中医院名誉院长、主任医师,中华全国中医学会广东省东莞市分会理事长。曾任东莞县(市)政协一、二、三、四、五届常委、副主席。1977年起历任广东省政协四、五、六届委员至今,1978年被授予“广东省名老中医”称号。何氏一生精勤致学,至老不倦,治学态度严谨,能博采众长,不存偏见。临证精思明辨,治病不拘一格,钻研伤寒温病数十年,对外感热性病之理、法、方、药,皆有所创新。治疗肝炎、肾炎、脑血管意外等症亦颇有实效。著述甚多,已在国内医刊发表论文45篇,专著有《常用方歌阐释》、《竹头木屑集》等。
【名方】二甲调肝汤
【组成】炒山甲15克,鳖甲24克,三七6克,丹参15克,茵陈30克,田基黄30克,太子参18克,茯苓18克,黄芪18克,白芍15克,女贞子15克,糯稻根须24克。
【功能】消癥、活血、清热、益气、养阴。
【主治】慢性肝炎、早期肝硬化。
【方解】
此方经长期临床实践,多次修订而成,乃“奇之不去则偶之”,所谓复方是也。慢性肝炎、早期肝硬化患者,多是迁延日久,病机错综复杂,既有邪毒深入血络,久郁成癥之实症,又兼见肝阴暗耗,脾气受损之虚症,故用药宜各方照顾。且久病虚羸,不耐猛峻之剂,过寒过温,偏攻偏补,皆足致变。本方取山甲、鳖甲有情之品,入肝络以缓消其癥;三七、丹参活血而不伤正,以通其瘀滞;茵陈、田基黄善能清肝搜邪,且清而不克;此六者所以治其实也,益脾气选用太子参、茯苓之甘平,以济黄芪之温;养肝阴选用白芍、女贞之中和,而避归、地之柔腻;又用糯稻根须既是养脾之品,又“得水土之气最全,能清阴分之热”者,(语见《叶案存真》)参与其间;此六者所以护其虚也。本方特点是性质和平,利于久服,无不良副作用。以此为基础,随证加减,多年临床实践证明,颇有实效。
【加减】内热盛,口苦便秘者,去黄芪,加虎杖、栀子各12克。里湿盛,便溏,腹满痛者,去女贞子,加苍术9克、厚朴6克。胁痛隐隐,痞闷不舒者,加柴胡12克、郁金9克。胁痛阵发如刺者,加川楝子、元胡各9克。气分偏虚,面黄、倦怠、短气、纳差者,加白术12克、淮山24克。阴分偏虚,口干、舌燥、虚烦、火升者,加玉竹24克、麦冬12克。有腹水者,茯苓增至30克,用皮肉各半,加车前子15克、砂仁6克、茅根30克。




【名医简介】
  贺执茂,生于1937年,浙江黄岩人.1963年湖北中医学院毕业。现任湖南中医学院第二附属医院肛肠科主任医师、湖南中医学院学术委员会委员、硕士研究生导师、湖南省肛肠疾病防治研究中心主任、《中华肛肠病杂志》等多家医学杂志编委。兼任全国中医肛肠学会理事、全国中医药高等教育学会肛肠分会副主任委员、全国肛裂专题组副组长、湖南省中医药学会第三届理事会副理事长、省肛肠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1992年起享受国务院颁发的政府特殊津贴。贺氏参加工作后,开始从师湖南中医学院附二院著名教授肖梓荣,以后专事肛肠科临床、教学、科研工作。不仅中医理论坚实,而且临床经验丰富。擅长痔疮、肛裂、肛瘘、脱肛的治疗和术式及术后并发症的研究。经他改进的肛肠手术方法,将中西医两种治疗方法的长处有机地融于一体,使痔瘘的手术治疗在传统的基础上向前迈进了一步。先后有数十篇学术论文在《中华医学杂志》等各级医学刊物上发表;已有6项科研成果获部、省、厅级奖励,并取得了2项专利。同时在对便秘的治疗上亦颇有经验,自拟“通便润肠汤”运用临床,疗效甚佳。
【名方】通便润肠汤
【组成】生地20克,归尾15克,白芍10克,火麻仁(打碎)30克,郁李仁15克,枳壳10克,厚朴8克,大黄10克,黄芩10克。
【功能】润肠通便,清热养血。
【主治】痔等肛肠疾病所致的便秘及习惯性便秘。
【用法】水煎服,每日1剂。
【方解】
便秘容易导致痔和肛裂等肛肠疾病的发生,而痔和肛裂的病人又可使便秘加重。因此,应引起临床的足够重视。尽管便秘有多种原因,但此类便秘大多由燥热内结,津液不足,肛肠失其滑润所致。“治疗必究其源”。故治以润肠通便,清热养血为宜。方用麻仁丸合润肠丸加减。方中取枳壳、厚朴、大黄理气通便,功在缓下;麻仁、郁李仁润燥滑肠;生地、归尾、白芍养血和血,以增强滋润肠道功效;黄芩清热。本方缓下药与润燥养血药同用,泻而不峻,润而不腻,邪正兼顾,甚为平稳。临床应用,每每奏效。即使肾阳亏损或体质虚弱引起的便秘,亦可用本方加减治疗而收效。
【加减】伴口干舌燥者,加玄参20克、麦冬10克、花粉10克;便时滴血者,加地榆20克、槐花10克;脘腹胀满者,加莱菔子15克;年老体弱或肾阳亏损者,去黄芩、大黄,加黄芪20克、生首乌20克、肉苁蓉20克。




【名医简介】
  胡翘武,生于1915年,安徽歙县人。现为安徽中医学院附属医院主任医师。胡氏1930年即从新安名医汪泽民学医,5年卒业,1946年参加南京中央考试院国医考试毕业,1979年选调安徽中医学院工作。从事中医临床近60载,精于中医内科外感热病及疑难杂证之诊治,能融古训与新知于一体,在内伤杂证中强调脏腑辨证,重视燮理阴阳,活泼气血;认为大江两岸湿热居多,然湿热之邪又最易伤阳耗阴,故于清热化湿中时刻顾护阴阳。用药轻灵,讲究一药多用,尤重配伍剂量,常于轻描淡写中屡建奇功,深得病家信赖与同道赞许。对类风湿性关节炎、老年慢性支气管哮喘、支气管炎及慢性胃肠疾病有其独特识证用药经验。胡氏已有《中医临证三字诀》、《老中医经验集•胡翘武专辑》著作问世,并在全国公开发行的中医刊物上发表学术论文30余篇。
【名方】姜莲养肠汤
【组成】干姜3克,毛姜10克,阿胶10克,旱莲草20克,当归10克,黄连6克,白术10克,木香6克,防风6克,炙甘草6克。
【功能】燮理阴阳,祛邪厚肠止泻。
【主治】慢性腹泻(慢性结肠炎等),证见腹泻经久反复不已,大便溏薄,日2、3次,或挟赤白粘液,腹痛隐绵,按之不减,形体消瘦,四末不温,神疲倦怠,纳谷不馨,脘腹不适,口干粘或苦,不甚喜饮,舌质淡红或暗红,多细裂纹,苔薄白微腻,脉虚濡或细弦略数。
【用法】每日1剂,头煎二煎药液合并约400毫升,早晚两次空腹分服。其中阿胶应另炖烊化,分2次兑入药液中。症状缓解取得疗效后,可以上方剂量比例研末(阿胶烊化)为丸,每服10克,日两次空腹吞服,以资巩固,以2~6个月为宜。
【方解】
  慢性腹泻,机因复杂,因其经久不已,阴阳亏虚,精血不足自不待言,气血郁滞,寒热湿浊又壅遏不化更为习见。肠腑既失气阳阴精之温煦滋养,又遭内蕴结邪之侵扰,彼此互为因果,虚实两极分化,传导失职,变化不及,腹痛便泻有增无减。本方以干姜、白术、炙草温中健脾益气,合补肾温阳、暖土止泻之毛姜温补脾肾,煦养肠腑;阿胶、旱莲、当归滋阴清热养血,其中阿胶必不可少。杨士瀛尝谓“阿胶乃大肠之要药,有热毒留滞者,则能疏导,无热毒留滞者,则能平安”。阴精耗伤之慢性腹泻,非此无以滋填厚肠,如斯阴阳燮理,益气养血,虚损肠腑始有补益之望。毛姜当归尚能活血行血,与行气止痛之木香为伍,可使郁滞日久之肠腔脉络流畅,气血健运;黄连清热泻火,燥湿厚肠,与辛热之干姜同用,久结之寒热可得清散,内困之湿浊亦能于苦辛通降中消化;更佐风中润药之防风,升散调运于胃肠间,使补而不滞,滋而不腻,结者可散,郁者能达,醒脾悦胃,活泼气血,若此气血两调,寒温并投,壅遏之客邪可消。
辨证要点:一定要把握气阳阴精亏虚,寒热气血互结壅遏,以病程久远、形体消瘦、面容憔悴、腹痛隐顿、按之不减、畏寒肢冷、唇红口干、不甚喜饮、便泻鹜溏为主证。
【加减】湿热偏盛者,加马齿苋30克;便血或赤冻多者,加地榆10克、鸦胆子(每服15粒,去壳吞服,日2次);阴虚偏甚,泻下量多者,加乌梅20克。




【名医简介】
  黄修武,1937年出生,四川泸县人。1959年被录入成都市卫生局举办的中医跟师学习班学习,师从于蜀中名老针灸专家廖宾甫先生学习中医及针灸。毕业后分配入成都市第一人民医院工作至今,现任主任医师,成都市针灸学会常务理事,成都市第一人民医院针灸针麻研究室主任,全国第二批名老中医药带徒专家,四川省首届名老中医,中央电视台聘请为医学宣传顾问团成员。从医40余年,积累了大量的临床经验,擅长治疗中风偏瘫、消化系统疾病、眼肌病变、泌尿系统疾病、神经系统疾病、脊髓病变等,并对消化系统疾病有一定研究,治疗疑难杂症时擅长针药并用,撰写及发表论文“指切压手进针法”、“针刺球后穴治疗眼科疾患”等,曾作为专家随中国医疗队到圣多美普林西比共和国工作,并获该国授予的“国际医师”荣誉证书。
【名方】温脏理中方穴
【组成】中脘梁门、水分、天枢气海、足三里。
【功能】温补中州,调理脾胃。
【主治】慢性腹泻、腹中虚寒之脘腹胀满、神倦乏力、不思饮食、或四肢不温、身体消瘦、面色不华、舌质淡、苔白腻、脉濡或无力。
【用法】针刺用补法,留针30分钟,加悬灸或用艾炷灸,每穴5壮。
【方解】
慢性腹泻多因脾胃素弱,或久病气虚,中焦健运衰退,食物难以消磨,脾气不能散精,或因肾阳不振,命门火衰,不能腐熟水谷而致。《脾胃论》述:“真气,又名元气,乃先身生之精气也,非胃气不能滋生。”又说:“脾胃之气即伤,而元气亦不能充,而诸病之所由生也。”可见脾肾二者是相辅相成,相互为用。“温脏理中”方穴即是针对脾胃虚弱所致的慢性腹泻而制的验方。方中中脘穴为胃之募穴,天枢为大肠募穴,募穴是脏腑之气所汇聚之处,取胃与大肠之募穴,二者可调整脾胃的运化与传导功能。足三里是足阳明胃经合穴,配合中脘、天枢以使脾阳得伸、运化有权。梁门为阳明经穴,配合中脘调理中焦气机。水分、气海任脉经穴,取水分以求分清化浊,促使利小便实大便,气海以调气益气、培补肾元,下焦命门火旺,则水谷得以腐化。本方若加艾炷灸,其振奋脾阳、健运脾胃、温补命火之功更强。我们在动物实验中观察到,针灸足三里、中脘穴能促进胃收缩运动,激发胃电快波的发放,调节改善胃电节律,使紊乱的胃电节律恢复正常。
【加减】若患者偏于脾胃虚寒者,症见肠鸣腹痛腹泻,腹中喜温喜按,则先用隔姜灸,再行针刺,以加强温中祛寒之功。若患者症见腹泻日久,时轻时重,发作时便稀次数增多,又见有神倦乏力,腹胀,苔白腻,此为兼有湿困脾土之证,方中加关元灸五壮,用以添薪壮命门之火,以助脾阳运湿。若兼有肾阳虚者,症见五更泄,加灸命门、关元穴各五壮,以益命火,壮肾阳,起到温养脾肾、熟腐水谷之功。若见肝木克脾土,症见腹胀肠鸣,水谷不化者,加刺期门行间,针用泻法,以泻肝木之旺盛。

还有下一页:

共12页   首页 上一页 9 10 11 12 下一页 尾页

收藏此文 赞一个, 人赞过 打赏一下

如果本文对你有所帮助请支持一下

  • 手机扫码打赏如下:(不管多少,都会给我们更大的动力!)
  • 支付宝打赏
    支付宝扫描打赏
    微信打赏
    微信扫描打赏

评论:名中医消化病方

>>查看早前评论

关于我们 | 版权信息 | 联系我们 | 信息反馈 | 网站地图 | RSS订阅

Copyright © 2008 - 2024 www.zhmf5.net All Rights Reserved.

中华秘方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