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本文对你有所帮助请支持一下
- 手机扫码打赏如下:(不管多少,都会给我们更大的动力!)
- 支付宝打赏
微信打赏
【名医简介】
方药中,生于1921年,四川重庆人。中医内科专家,研究员。早年拜名师陈逊斋学中医,1944年在重庆行医。1957年于北京医学院医疗系毕业。曾任中国中医研究院研究生部主任、卫生部药典委员会委员、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学科评议组成员、中华全国中医学会理事。长期以来,方氏从事中医临床、科研和教学工作,精通中医理论。对中医学的基本内容如整体恒动观、气化论、脏象论、病因学说等均有独到的见解,尤其在研究运气学说、辨证论治规律方面取得了较好成绩,受到国内外瞩目。在中医内科临床上,他专长对肝肾病的诊治。如对肝炎、肝硬化及其合并症(肝腹水、出血、肝癌)的治疗,采用益气、养阴、健脾、和胃、舒肝等法。在肾病方面,如肾炎、慢性肾炎、慢性泌尿系病患者的治疗,采用益气、养阴、清热、利湿等法。著有《中医学基本理论通俗讲话》、《中医防治疟疾的方法》、《黄帝内经素问运气七篇讲解》、《医学三字经浅说》和《辨证论治研究七讲》等著作。先后在国内外发表论文100余篇,出版著作约300万字。
【名方】苍牛防己汤
【组成】苍、白术各30克,川、怀牛膝各30克,汉防己30克,大腹皮30克。
【功能】健脾、活血、行水。
【主治】水臌(肝性腹水)。
【用法】上方先用冷水浸泡2小时,浸透后煎煮。煎时水量以水淹没全药为度,细火煎煮2次,首煎50分钟,二煎30分钟,煎成后两煎混匀,总量以250~300毫升为宜,一般分两次,饭后2小时服用。如腹胀甚不能多进饮食、服药后腹满加重者,可少量多次分服,分4、5次服用亦可,但须在1日之内服完1剂。服药期间饮食应绝对忌盐忌碱。
【方解】
水臌一般定位在脾,定性为正虚邪实。其病机为脾虚肝乘,以致水饮内停,气滞血瘀。本方以苍、白术补脾燥湿治其本,以川、怀牛膝养血活血、缓肝疏肝以利补脾,以汉防己、大腹皮行水利尿以治其标。扶正祛邪,本标同治,是本方在处方设计上的理论依据。补肝药物,从方教授多年治疗本病的临床经验来看,认为以苍、白术同用较好;养肝疏肝、活血化瘀药物,以川、怀牛膝同用较好;利尿行水药物,以汉防己、大腹皮同用较好。上述药物,是多年来方教授通过临床实践,从具有相同功效的多种药物中精心筛选而来,也是本方在临床选药的依据。
用药经验:(1)本方有效适应证:凡患者一般情况尚好,脉沉细微弱、舌淡嫩、苔薄白、腹虽大而柔软者,服药效果好;反之,凡患者出现败证,如面色青暗、深度黄疸、大肉尽脱、形如蜘蛛、腹坚硬绷紧、脉弦大数急、舌绛红、苔黄腻者,服药则多难奏效。(2)服药过程中,患者多在服药后第2天出现尿量增加,一般多在1500~2000毫升左右,腹水即可逐渐消退。(3)患者服药后,或腹水完全消退,或虽未完全消退,仍有少量时,即应根据中医学“衰其大半而止”,“十去其九”的用药原则,停服本方。根据患者具体情况辨证论治,进行全身调理,不能长期服用本方,更不能作为巩固疗效用方。
【名医简介】
高国巡,生于1933年,汉族,安徽省风台人。1948年从师名医刘成勋,1962年进南京中医学院深造。现任中华全国中医学会理事、湖北分会和武汉分会常务理事、武汉针灸学会副理事长、第一冶金工程公司卫生处处长、职工医院院长、主任医师、冶金医学专科学校副教授。长期以来,高国巡同志既参加临床、教学工作,又从事医院管理工作,在临床、教学和医院管理等方面均有很深的造诣。1968年和1975年,他两次参加援外医疗队,运用针麻为异邦患者治病,打破了“针麻只适应东方人种”的认识。他撰写了40余篇学术论文在国际、国内专题会议和学术刊物中发表,他领导的第一冶金职工医院,连续8年无医疗事故和重大差错,连续5年被评为省文明医院,他本人于1989年被评为全国优秀院长之一。高氏精于中医内科,尤以针灸造诣更深,其擅长于治疗急性热病、妇科杂症等。
【名方】针刺治疗急性菌痢方
【功能】升清降浊、清热化湿、调理肠腑、活血止痢。
【用法】取穴:足三里、天枢、中脘。进针后待患者有酸、麻、胀感时,给予强刺激,留针30~120分钟,每天1次。
【方解】
足三里为足阳明胃经合穴,具有调理脾胃、扶正培元、通经活络的功能。针刺该穴对湿热蕴于肠腑之痢疾有清热、降浊、止痢之功。天枢为大肠经之募穴,有调肠腑,理气滞之功能,为中焦气化出入的枢纽,取该穴可化滞活血,清理脏腑湿热。中脘为足阳明经募穴,有补中气、理中焦、化滞和中之功能,三穴合用,调理肠腑,通经活络,升清降浊,清热化湿,活血止痢。
【加减】里急后重者,加太冲穴;体温38.5℃以上者,加曲池穴;发热而体温在38.5℃以下者,加合谷穴。
【名医简介】
高钦颖,男,1950年出生,汉族,陕西延安市人。早年毕业于北京中医学院,先后进修研读于山东中医学院高师班,上海中医学院研修部,修完硕士研究生课程。现任广州中医药大学附属珠海市中医院教授,副院长。兼职中国中医药学会眩晕专业委员会委员,广东省中医药学会脾胃消化专业委员会委员,广东省中西医结合学会虚症与老年病学会委员,珠海市医学会理事等职。临床擅长诊治内科杂病,脾胃消化系疾病,尤其对各种慢性胃炎、胃溃疡、慢性结肠炎、眩晕症等有独到之处。学术上致力于中医方证学、体质学说、临床低血压病症、消化系疾病的研究。开发研制有“升压胶囊”等新药,该产品弥补了国内外空白,并荣获珠海市科技进步奖和法国巴黎1997年中医学会年会银质奖。目前 主持的在研项目有“抗幽门螺杆菌中药制剂的研究”等。主编、合编出版有《名方研究应用精选》,《医学心理学》等专著多部。在各种医学杂志发表有“升压胶囊治疗低血压210例"、“中医方证学探述”、“方剂辨证刍议”等论文、译文50多篇,有的论文在国际、国内学术会议上交流,受到同行专家们的广泛赞誉。曾荣获省级优秀教学成果奖1项,校、院级科研论文奖 10多项,1995年被授予“广东省中青年优秀中医药工作者”光荣称号,事迹被收入《中国当代名医大典》等专著。
【名方】活胃饮
【组成】白术12克、苍术12克、厚朴12克、香附10克、木香10克、佛手10克、白芨20克、乌贼骨20克、甘草10克。
【功能】健脾燥湿,行气开胃,收敛止痛。
【主治】慢性胃炎、消化性溃疡等疾病,症见胃脘疼痛,痞满胀闷,呕哕噫气,嘈杂泛酸,食欲不振,倦怠无力,口中粘腻不爽,大便不调,脉象弦滑或沉细,舌淡苔白厚腻等。
【用法】每日1剂 ,水煎两次,取汁500毫升左右,分2-3次服用。
【方解】
方中白术、苍术合用为君,重在温健中焦脾胃之气,兼以燥湿化湿,以顺脾胃“喜燥恶湿”之性。取其益气固本,燥湿攘邪之意,以期直达病之本源。现代研究认为这些药物具有促进胃肠分泌,健胃等作用。用厚朴、佛手行气止痛,燥湿化痰,配香附、木香、沉香3香共用为臣,重在理气行气,散气止痛,化湿导滞。医理常云:“胃病多湿阻,湿阻多气滞,气滞多疼痛”,乃“不通则痛也”。重用芳香行气之品,以正本清源,可谓“直达病所也”。现代研究认为;行气类药物均含有挥发油成分,具有解痉止痛,拮抗乙酰胆碱效能作用。用白芨收敛止血,消肿生肌;乌贼骨收敛制酸,止血止痛为佐药。意在消炎愈疡,改善胃粘膜局部血液循环,胃酸分泌过盛,促进炎症消散,创面愈合。《本经》记载:“白芨主痈肿恶疮败疽,伤阴死肌,胃中邪气,贼风……痱缓不收”。此乃古人经验之谈。现代研究白芨所含胶浆物质能促进创面肉芽生长及愈合,且能形成人工血栓,使血细胞凝集。乌贼骨含碳酸钙、磷酸钙、胶质等成分,均对胃粘膜有保护作用,并能促进炎症、溃疡愈合,两药相配辅佐应用,独到巧妙,效著力专。方中甘草为使药,具有益气补中,缓急止痛,调和诸药之效。甘草所含成分能缓解胃肠平滑肌痉挛,抑制胃酸分泌,起到抗溃疡作用。
综观全方,集健脾燥湿,行气止痛,收敛愈疡功效于一体。可使气机调畅,湿浊化解,脾胃功能健复。对炎症及溃疡所致的脘痞疼痛,胀满不适等症,药证相投,效著力彰,具有良好的治疗缓解作用,临床屡试不爽。
【加减】临床可根据症情变化,灵活加减应用。若寒象明显者加良姜、干姜、附片等以温中散寒;若热象明显者合黄连泻心汤用之以清泻胃中燥热;若气虚为著者加入黄芪、党参、山药、茯苓等以增强补气健脾作用;若兼食滞不化者可加入山楂、麦芽、鸡内金、神曲、莱服子等以消食和胃;若兼肝郁气滞者可加入柴胡、川楝子、郁金等以疏肝解郁;兼血瘀者合失笑散或加入苏木、乳香等以活血化瘀;若阴虚为著者可加入百合、沙参、麦冬、玉竹、石斛等以养阴和胃。禁忌:注意调理情志,保持心境愉悦,避免劳累,生活有规律,忌食生冷肥厚、辛辣煎炸之品,以利病情康复。
【名医简介】
高上林,生于1928年,山西省原平市人,家世业医,幼学医典。1954年西安医学院(今西安医科大学)本科毕业后,即从事中医医疗教学科研工作。现任西安市中医医院内科主任医师、教授、研究生导师,西安市中医药学会名誉理事长,陕西省中医药学会常务理事,西安市卫生专业高级技术职称评审委员会委员,陕西省卫生专业高级技术职称评审委员会委员,陕西省糖尿病专业委员会名誉主任委员,全国中西医结合糖尿病专业委员会委员,西安市政协委员,西安市人民政府参事。曾任陕西省七届人大代表,1993年起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1995年荣获全国卫生系统先进工作者,第二批全国老中医药专家学术经验继承指导老师。高氏对祖国医学,深研精究,造诣颇深;对经方应用,辨证化裁,得心应手;处方简练,用药精纯;擅治疑难杂症,尤精于胆囊疾患、消渴等病。积40余年临床经验,高氏认为“身体失和,百病由生”,诸如营卫不和,肝胃不和等,故在治疗上创“八法之中,以和为主”之论点,临证时审病求因,有表而和者,有温而和者,有清而和者,有消而和者,有补而和者,有润而和者,对沉疴重疾,效若桴鼓。撰写学术论文20多篇,分别发表在《中医杂志》、《北京中医》和《陕西中医》等刊物,著有《金匮要略心法要旨》已出版发行。
【名方】柴胡利胆汤
【组成】柴胡10克,半夏10克,党参15克,甘草lO克,郁金10克,金钱草50克,丹皮15克,芍药15克,薏仁30克。
【功能】利胆和胃,清热渗湿。
【主治】慢性胆囊炎是胆囊慢性炎症性病变,为胆囊疾病中最常见的一种。本病有时为急性胆囊炎的遗患,但大多数病例,既往没有急性发作病史,发现时即为慢性。症见:右胁下隐痛,或右肩胛区疼痛,上腹或右上腹不适,胃脘胀满或灼热,口苦,嗳气,恶心,进油煎或脂肪类食物后,上述症状加重,小便时黄,大便时干时稀,脉弦,舌苔厚腻。
【用法】浸泡20分钟,水煎两次,每次煎25分钟,两煎混合,早、晚空腹各温服一半,每日1剂。
【方解】
慢性胆囊炎的发病,或因肝胆气郁,致使肝络失和,胆不疏泄;或因食伤脾胃,致使脾运失司,湿热蕴结。本病邪在肝胆,经归少阳,故以和法为主之同时,和中兼清,补中兼泻,亦即和清并用,补泻兼施,在此思路指导下,精选方药而成。方中以柴胡疏肝利胆,和解少阳;半夏和胃健脾,降逆消胀;党参益气补中,增液生津;佐以甘草,调和内外;郁金、金钱草行气解郁,清热解毒;丹皮、芍药泄木泻火,养肝生阴;薏仁健脾益胃,清利湿热;再者,芍药配甘草,酸甘化阴,缓急止痛。共奏利胆和胃,清热渗湿之效。
临床应用:药症相符者,不必加减;连续服用1个月为1疗程。通过1个疗程后,不少患者自觉症状消除,或有不同程度的减轻,在B超下复查,如胆囊壁毛糙、胆囊壁增厚等征恢复正常或相应好转。
【加减】因胆附于肝,经脉相通、相互络属,如肝胆气郁,横克脾土,引起胃脘胀满者,加厚朴10克,以利气消胀;君相二火,一气相通,故心与胆通,胆病既久,引起胆心综合征之心悸怔忡者,加丹参30克,以行血养心;脾虚失运,大便溏薄者,加山药30克,以健脾益气。
还有下一页:
Copyright © 2008 - 2024 www.zhmf5.net All Rights Reserved.
中华秘方网 版权所有